【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短链脂肪酸的肠膜明串珠菌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短链脂肪酸的肠膜明串珠菌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种主要累及肠道的非特异性、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研究认为,IBD多见于西欧和北美地区,与西方的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饮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IBD既往在中国罕见,但近20年来,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以及环境等明显改变,中国IBD的发病率快速增长,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増长最快,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疑难疾病之一。然而,当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治疗IBD的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IB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可有效缓解IBD及降低其复发率。因此,以肠道菌群为靶点被认为是治疗和预防IBD的一种新的方式。
[0003]根据WHO定义,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种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量时,能给宿主带来益处。大量研究证实益生菌能有效调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短链脂肪酸的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I1/53,其在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7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短链脂肪酸的肠膜明串珠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短链脂肪酸为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中的一种或多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短链脂肪酸的肠膜明串珠菌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肠膜明串珠菌I1/53菌株以体积比1%
‑
5%的接种量接种于适于产短链脂肪酸的含益生元的培养基中,控制温度25℃
‑
45℃、pH5.0
‑
7.0下,培养12h
‑
36h,最终获得培养液。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产短链脂肪酸的肠膜明串珠菌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元为异麦芽酮糖、异麦芽酮糖醇、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水苏糖、葡聚糖、膳食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产短链脂肪酸的肠膜明串珠菌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葡萄糖2.0%
‑
5.0%、牛肉浸粉0.5%
‑
2.0%,蛋白胨0.5%
‑
5.0%,酵母浸膏0.5%
‑
5.0%,乙酸铵0.2%
‑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艺山,苏慧慧,黄俊生,张平军,陈秀萍,孙潇,胡双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