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器件后端互连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755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3
一种CMOS器件后端互连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其中CMOS器件后端互连结构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内具有导电层,且所述衬底暴露出所述导电层的顶部表面;位于所述衬底上的介质结构;位于所述介质结构内的接触孔,所述接触孔暴露出所述导电层的顶部表面;位于所述导电层顶部表面的保护层;位于所述接触孔内的导电插塞,所述导电插塞与所述保护层电连接。利用所述保护层降低在清洗处理的过程中对所述导电层的刻蚀损伤,使得所述导电层的高度保持不变,进而减小所述接触孔的深宽比的增加。保证形成所述导电插塞的材料能够充分的沉积至所述接触孔的底部,使得所述导电插塞与所述导电层之间的电接触性提升,进而提升最终形成的半导体结构的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MOS器件后端互连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CMOS器件后端互连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在半导体器件的后段工艺(back

end

of

line,BEOL)中,需要形成互连结构,相应的,集成电路中半导体器件的互连结构排布也更为密集,互连结构之间因寄生电容等原因而产生的RC延迟(RC delay)对半导体器件的影响越来越大。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开始采用低K介电材料(low

k)或超低K介电材料(ultra low

k)形成互连结构的层间介质层,以降低导电插塞之间的寄生电容,进而减小RC延迟。随着工艺节点的减小,后段工艺的可靠性提高和RC延迟降低变得越来越困难。为增强界面的相互作用并提高通孔的填充能力,许多新的材料被引进相应的工艺。
[0004]与此同时,现有技术采用电阻系数更小的铜来取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MOS器件后端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基底以及位于所述基底上的器件层,所述器件层内具有器件结构、以及与所述器件结构连接的导电层,所述器件层暴露出所述导电层的顶部表面;位于所述衬底上的介质结构;位于所述介质结构内的接触孔,所述接触孔暴露出所述导电层的顶部表面;位于所述导电层顶部表面的保护层;位于所述接触孔内的导电插塞,所述导电插塞与所述保护层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MOS器件后端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材料包括:钽、铬、铌、钛和镍中的一种或多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MOS器件后端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纳米~3纳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MOS器件后端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材料包括: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MOS器件后端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接触孔的侧壁以及所述保护层的顶部表面的阻挡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CMOS器件后端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层的材料包括:钽、氮化钽、钛、氮化钛、碳化钨、钴或钌。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MOS器件后端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插塞的材料包括:钽、氮化钽、钴、铜、钌、钼、钨或铝。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MOS器件后端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结构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刻蚀停止层、以及位于所述刻蚀停止层上的介质层。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CMOS器件后端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停止层的材料包括:AlN、Al2O3、SiN、SiCN、SiON、SiOC和AlON中的一种或多种。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CMOS器件后端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的材料包括:SiO2、SiN、SiOC、SiOCH、SiON和SiC中的一种或多种。11.一种CMOS器件后端互连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包括基底以及位于所述基底上的器件层,所述器件层内具有器件结构、以及与所述器件结构连接的导电层,所述器件层暴露出所述导电层的顶部表面;在所述衬底上形成介质结构;刻蚀所述介质结构,在所述介质结构内形成接触孔,所述接触孔暴露出所述导电层的顶部表面;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