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内对焦式光学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53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口径内对焦式光学系,其包括从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从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一透镜组、光圈以及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至少包括从物侧向像侧方向依次配置正透镜、负透镜和物侧面内凹的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至少包括一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群为可沿光轴移动进行调焦的单体透镜;所述光学系满足条件式(1):0.0<D1b/D1a<2.0;其中,D1a是第一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的长度,D1b是第二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的长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光学系满足规定的条件式,使得光学系能够缩短最短拍摄距离,同时实现大口径、小型化且优异的成像性能。小型化且优异的成像性能。小型化且优异的成像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口径内对焦式光学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系,具体涉及一种大口径内对焦式光学系,其适用于数字静态摄像机及数字摄影机等的使用了固态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中。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固态摄像元件在数字静态摄像机、数字摄影机等摄像装置上得到了普及,使得摄像光学系统的高性能化、小型化等得到了急速推进,并提出了许多中等以上的焦距的内对焦式光学系。
[0003]例如,公布号为CN112198644A的中国专利申请(以下简称文献1)公开了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其通过设置后镜片组和第二透镜组以降低球差和像散,通过限定前镜片组的焦距与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的合成焦距,使得成像镜头具有高质量的成像性能。
[0004]然而,文献1中所公开的内对焦式光学系,最短拍摄距离比较长,不适宜近距离拍摄。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设计人进行了深入构思且积极研发,遂产生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口径内对焦式光学系,以实现在极短的拍摄距离下镜头明亮且小型化,并具有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口径内对焦式光学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从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一透镜组、光圈以及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至少包括从物侧向像侧方向依次配置正透镜、负透镜和物侧面内凹的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至少包括一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群为可沿光轴移动进行调焦的单体透镜;所述光学系满足条件式(1):(1)0.0 < D1b/D1a < 2.0;其中,D1a是第一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的长度,D1b是第二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内对焦式光学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还满足条件式(2):(2)0.1 < D1b/L < 0.5;其中,D1b是第二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的长度,L是所有透镜元件从最靠近物侧的透镜面、到最靠近像侧的透镜面、在光轴方向上的总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内对焦式光学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还满足条件式(3)和条件式(4):(3)

50 < f1a/f < 20;(4)1.0 < f11/f < 9.0;其中,f1a是第一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11是第一透镜群内最靠近物侧的正透镜的焦点距离,f是光学系全体的焦点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艺丹陈汉钊詹晓晴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