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目镜光学系统、电子取景器及图像摄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2416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目镜光学系统、电子取景器及图像摄取装置,其中,光线经由目镜光学系统而成像,朝向观察者的眼睛的方向为目侧,另一侧为显示侧,所述目镜光学系统从目侧至显示侧依次设有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固定,第二透镜组可沿着光轴方向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目镜光学系统具有强的正屈光力和高光学性能,同时,通过将第一透镜组设置为固定结构,第二透镜组设置为可沿光轴方向移动,该结构有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采用更多的光学镜面,使得目镜光学系统在电子取景器中提升光学性能的同时不需增加空间。因此,具备该目镜光学系统的电子取景器在具备大视野角和高光学性能的同时还具有体积小的特点。

An eyepiece optical system, an electronic viewfinder and a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目镜光学系统、电子取景器及图像摄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目镜光学系统以及使用该目镜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例如具备该目镜光学系统的电子取景器以及搭载电子取景器的图像摄取装置。
技术介绍
数码相机登场以来,搭载EVF(电子取景器)的相机开始商品化。以往的OVF(光学取景器)是直接通过光学系统观察物体的像,EVF的工作原理则是将相机的主镜头拍摄的成像转换到EVF的显示器,通过光学系统用肉眼观察显示器的像。一般而言,要使电子取景器上看到的较大的画面,以便清楚看到画面中的细节,电子取景器就必须具备较大的视野角。然而,要使电子取景器具备较大的视野角,则需要正屈光力强的目镜光学系统。对于这样的目镜光学系统,场曲、畸变等像差的补正是很难的。而由于这些场曲和倍率色差等像差的影响,显示器周边的光学解像性能则会降低。另外,正屈光力强的光学系,要求每一枚透镜具有较强的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这样的话透镜在垂直于光轴上的微量偏移或倾斜时会对光学系成像周边的解像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即偏心敏感度呈现变大的趋势。目前市场上的相机,由于控制尺寸的原因,其电子取景器的视野角和光学性能都比较低,也就是说,目前的电子取景器在具有较小尺寸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大视野角和高性能兼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的目镜光学系统、电子取景器及图像摄取装置,其能够保证电子取景器具备大视野角和高光学性能的同时具有体积小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目镜光学系统,光线经由该目镜光学系统而成像,朝向观察者的眼睛的方向为目侧,与目侧相反的方向为显示侧,所述目镜光学系统从目侧至显示侧依次设有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可沿着光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48.4<f1/f2<-1.4;-48.4<f1/f<-1.0;其中,f1是第一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2是第二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是该目镜光学系统的焦点距离。所述第一透镜组由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则包括由目侧向显示侧依次设置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二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0.83<f21/f2<3.0;-0.5<f22/f2<2.71;-1.1<f23/f2<0.90;0.55<f24/f2<2.6;其中,f21是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f22是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f23是第四透镜的焦点距离,f24是第五透镜的焦点距离,f2是第二透镜组的焦点距离。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为满足以下条件的材质的透镜:1.48<N11<1.54;1.53<N21<1.73;1.53<N22<1.73;1.53<N23<1.69;1.53<N24<1.59;其中,N1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1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2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23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24为第五透镜的折射率。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为满足以下条件的材质的透镜:V11≥64,V21≥54,V22≥21,V23≥21,V24≥55;其中,V11为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21为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22为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23为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24为第五透镜的阿贝数。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满足以下条件:0.02<T1/T2<0.05;0.20<T21/T2<0.40;0.04<T22/T2<0.45;0.04<T23/T2<0.38;0.17<T24/T2<0.42;其中,T1为第一透镜组在光轴上的厚度,T2为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厚度,T21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22为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23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24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非球面结构的透镜。一种电子取景器,包括取景器框体以及设置在取景器框体内的显示器,所述取景器框体还设有上述的目镜光学系统,所述目镜光学系统的第一透镜组固定在取景器框体内,所述第二透镜组可移动地设置在取景器框体内。所述第二透镜组设置在移动壳体内,所述移动壳体上设有滑轨,相应地,所述取景器框体内设有与滑轨配合的滑槽,所述移动壳体外侧设有一可使第二透镜组前后移动的调节旋钮。一种图像摄取装置,其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机身上的摄像镜头组,所述机身上还设有将摄像镜头组的光学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输出的图像传感器、以及对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数字信号进行监视的上述的电子取景器。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通过目镜光学系统中的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进行设置,使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使得目镜光学系统具有强的正屈光力和好的光学性能,从而保证了具备该目镜光学系统的电子取景器具有大视野角的同时,提高了电子取景器的光学性能,保证了其成像质量。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透镜组设置为固定结构,第二透镜组设置为可沿光轴方向移动,该结构有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采用更多的光学镜面,使得目镜光学系统在电子取景器中提升光学性能的同时不需增加空间。因此,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目镜光学系统的电子取景器在具备大视野角和高光学性能的同时还具有体积小的特点。此外,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焦点距离、折射率、阿贝数以及厚度进行了限定,使得目镜光学系统的场曲、畸变、偏心敏感度得到进一步改善,进一步提高目镜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使得使用该目镜光学系统的电子取景器在具有的视野角的基础上具有更好的成像质量,以搭载更高像素的显示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图像摄取装置的内部概要模块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子取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目镜光学系统的第二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目镜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目镜光学系统随观察者屈光力调节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目镜光学系统的球差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目镜光学系统的场曲图;图5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目镜光学系统的畸变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目镜光学系统的MTF(调制传递函数)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目镜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目镜光学系统随观察者屈光力调节的结构示意图;图8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目镜光学系统的球差图;图8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目镜光学系统的场曲图;图8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目镜光学系统的畸变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目镜光学系统的MTF(调制传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目镜光学系统,光线经由该目镜光学系统而成像,朝向观察者的眼睛的方向为目侧,与目侧相反的方向为显示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目镜光学系统从目侧至显示侧依次设有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可沿着光轴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目镜光学系统,光线经由该目镜光学系统而成像,朝向观察者的眼睛的方向为目侧,与目侧相反的方向为显示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目镜光学系统从目侧至显示侧依次设有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可沿着光轴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
-48.4<f1/f2<-1.4;
-48.4<f1/f<-1.0;
其中,f1是第一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2是第二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是该目镜光学系统的焦点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由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则包括由目侧向显示侧依次设置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
0.83<f21/f2<3.0;
-0.5<f22/f2<2.71;
-1.1<f23/f2<0.90;
0.55<f24/f2<2.6;
其中,f21是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f22是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f23是第四透镜的焦点距离,f24是第五透镜的焦点距离,f2是第二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为满足以下条件的材质的透镜:
1.48<N11<1.54;
1.53<N21<1.73;
1.53<N22<1.73;
1.53<N23<1.69;
1.53<N24<1.59;
其中,N1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1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2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晓晴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