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机颗粒度自动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740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形机颗粒度自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待整形物料通过进料桶输送至整形仓本体内;通过与设置在整形仓内的搅拌盘连接的驱动装置驱动搅拌盘转动,以得到待筛选物料;利用设置在整形仓本体内靠近整形仓本体的顶部的吸粒装置对待筛选物料进行吸粒,根据当前检测周期内的废料管内的碎屑颗粒物的实时密度调整下一检测周期内对待整形物料的破碎力度,以及,根据搅拌盘内的在一个检测周期内的形成的目标物料的质量占比调整下一检测周期内的驱动装置对搅拌盘的驱动转速。通过搅拌盘的碰撞降低碎屑颗粒的数量,提高目标物料的比例,以使得更多的物料能够符合实际的颗粒度要求,实现对目标物料的高效转化。物料的高效转化。物料的高效转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形机颗粒度自动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形机颗粒度自动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造石墨是指以杂质含量较低的炭质原料为骨料,以煤沥青等为粘结剂,经过配料、混捏、成型、炭化和石墨化等工序制得的块状固体材料,如石墨电极、等静压石墨等,人造石墨的颗粒在制作完成后存在着形状不规则、粒度不均匀的问题,因此通常会采用整形焦粒生产装置对石墨颗粒进行整形。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核心部件之一,对电池综合性能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现有负极材料中,人造石墨由于具有与电解液相容性好、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佳等优点,成为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一般的人造石墨颗粒(石油焦、针状焦、沥青焦)形状不规则、粒度不均匀、比表面积大、振实密度低、各向异性度高,导致材料加工性能差,极片反弹、电芯胀气、形变等问题突出。因此,如何得到形状规则且粒度均匀的人造石墨颗粒,提高其振实密度和各向同性度,改善电芯的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一直是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研究开发的重点。
[0003]公开号为CN113231159A的专利文献公开的是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用整形焦粒生产装置,通过设置冲击板,通过冲击罩喷出并快速撞击冲击板,能够通过冲击板上整形孔的石墨颗粒即为整形完成,并会通过出料管排出至整形箱的外部,很显然,若是石墨颗粒在整形过程中,若是整形未完成依然存在在特定角度小时可以通过整形孔的,因此现有技术中对于整形颗粒的验证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整形机颗粒度自动控制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整形颗粒的验证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整形机颗粒度自动控制方法,包括:
[0006]将待整形物料通过进料桶输送至整形仓本体内;
[0007]通过与设置在所述整形仓内的搅拌盘连接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搅拌盘转动,以在转动的过程中使得置于所述搅拌盘上的待整形物料与所述整形仓本体的内壁形成撞击,实现对待整形物料的破碎,以得到待筛选物料;
[0008]利用设置在所述整形仓本体内靠近整形仓本体的顶部的吸粒装置对待筛选物料进行吸粒,吸起在所述搅拌盘内且不符合第一限制条件的碎屑颗粒物汇总至废料管,由所述废料管排出整形仓本体;
[0009]根据当前检测周期内的所述废料管内的碎屑颗粒物的实时密度调整下一检测周期内对待整形物料的破碎力度,以及,根据搅拌盘内的在一个检测周期内的形成的目标物料的质量占比调整下一检测周期内的驱动装置对搅拌盘的驱动转速,以使在下一检测周期内的碎屑颗粒物与目标物料的占比符合要求;
[0010]所述第一限制条件为单颗碎屑颗粒物的重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重量。
[0011]进一步地,所述吸粒装置包括风扇轮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风扇轮电连接,所述第一风扇轮设置在整形仓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用以接收控制指令,以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的转速,以在第一电机转动过程中实现对不符合第一预设重量的碎屑颗粒物进行吸附,并将吸收的碎屑颗粒物进行收集并排出整形仓本体外。
[0012]进一步地,根据当前检测周期内的所述废料管内的碎屑颗粒物的实时密度调整下一检测周期内对待整形物料的破碎力度包括:
[0013]预先设置有第一标准密度ρ10和第二标准密度ρ20,且ρ10小于ρ20;
[0014]在对废料管内的碎屑颗粒物的实时密度进行判断时,确定对破碎力度进行调整在第一密度条件、第二密度条件或是第三密度条件,其中所述第一密度条件为废料管内的碎屑颗粒物的实时密度小于第一标准密度ρ10;
[0015]所述第二密度条件为废料管内的碎屑颗粒物的实时密度大于等于第一标准密度ρ10且小于等于第二标准密度ρ20;
[0016]所述第三密度条件为废料管内的碎屑颗粒物的实时密度大于第二标准密度ρ20。
[0017]进一步地,在第一密度条件下则对下一检测周期内对待整形物料的破碎力度采用第一破碎参数来调整破碎力度;
[0018]在第二密度条件下则对下一检测周期内的待整形物料的破碎力度无需进行调整;
[0019]在第三密度条件下则对下一检测周期内对待整形物料的破碎力度采用第二破碎参数来调整破碎力度。
[0020]进一步地,根据搅拌盘内的在一个检测周期内的形成的目标物料的质量占比调整下一检测周期内的驱动装置对搅拌盘的驱动转速包括:
[0021]预先设置有第一标准占比P10和第二标准占比P20;
[0022]若是在第一约束条件下,则在下一检测周期内采用第一调整策略;
[0023]若是在第二约束条件下,则在下一检测周期内采用第二调整策略;
[0024]若是在第三约束条件下,则在下一检测周期内采用第三调整策略;
[0025]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检测周期内的形成的目标物料的质量占比小于第一标准占比P10;
[0026]所述第二约束条件为检测周期内的形成的目标物料的质量占比大于等于第一标准占比P10且小于等于第二标准占比P20;
[0027]所述第三约束条件为检测周期内的形成的目标物料的质量占比大于第二标准占比P20。
[00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整策略为提高驱动装置对搅拌盘的驱动转速;
[0029]所述第二调整策略为保持驱动装置对搅拌盘的驱动转速;
[0030]第三调整策略为降低驱动装置对搅拌盘的驱动转速。
[0031]进一步地,在第一调整策略下,设置第一标准差值、第二标准差值,第一调整系数k1和第二调整系数k2,其中k1小于k2;
[0032]搅拌盘的额定转速设置为V0;
[0033]计算第一标准占比P10与检测周期内的形成的目标物料的质量占比,设定为实际差值;
[0034]若实际差值小于等于第一标准差值,则采用第一调整系数k1对额定转速进行提
高;
[0035]若实际差值大于等于第一标准差值且小于等于第二标准差值,则采用第二调整系数k2对额定转速进行提高;
[0036]若实际差值大于第二标准差值,则表示采用额定转速。
[0037]进一步地,在采用第i调整系数ki对额定转速进行提高时,提高之后的搅拌盘的转速为V10=V0
×
(1+ki),i=1,2。
[0038]进一步地,在第三调整策略下,在降低了额定转速的基础上,若是在该周期结束之后,在进行下一检测周期内的搅拌盘的转速确定时,根据在第一检测周期调节以及运行整体情况,以及第二检测周期的调节以及运行整体情况分别进行记录,并根据第一检测周期和第二检测周期内的运行情况对第三运行周期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以使在第三检测周期内确定是否对搅拌盘的转速进行回调。
[0039]进一步地,当需要对搅拌盘的转速进行回调时,根据第一检测周期内的运行参数曲线和第二检测周期内的运行参数曲线中的峰值与谷值做商形成的数值作为搅拌盘的转速的回调系数,并在第二检测周期内的转速的基础上利用所述回调系数完成对搅拌盘的转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形机颗粒度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待整形物料通过进料桶输送至整形仓本体内;通过与设置在所述整形仓内的搅拌盘连接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搅拌盘转动,以在转动的过程中使得置于所述搅拌盘上的待整形物料与所述整形仓本体的内壁形成撞击,实现对待整形物料的破碎,以得到待筛选物料;利用设置在所述整形仓本体内靠近整形仓本体的顶部的吸粒装置对待筛选物料进行吸粒,吸起在所述搅拌盘内且不符合第一限制条件的碎屑颗粒物汇总至废料管,由所述废料管排出整形仓本体;根据当前检测周期内的所述废料管内的碎屑颗粒物的实时密度调整下一检测周期内对待整形物料的破碎力度,以及,根据搅拌盘内的在一个检测周期内的形成的目标物料的质量占比调整下一检测周期内的驱动装置对搅拌盘的驱动转速,以使在下一检测周期内的碎屑颗粒物与目标物料的占比符合要求;所述第一限制条件为单颗碎屑颗粒物的重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机颗粒度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粒装置包括风扇轮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风扇轮电连接,所述第一风扇轮设置在整形仓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用以接收控制指令,以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的转速,以在第一电机转动过程中实现对不符合第一预设重量的碎屑颗粒物进行吸附,并将吸收的碎屑颗粒物进行收集并排出整形仓本体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形机颗粒度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当前检测周期内的所述废料管内的碎屑颗粒物的实时密度调整下一检测周期内对待整形物料的破碎力度包括:预先设置有第一标准密度ρ10和第二标准密度ρ20,且ρ10小于ρ20;在对废料管内的碎屑颗粒物的实时密度进行判断时,确定对破碎力度进行调整在第一密度条件、第二密度条件或是第三密度条件,其中所述第一密度条件为废料管内的碎屑颗粒物的实时密度小于第一标准密度ρ10;所述第二密度条件为废料管内的碎屑颗粒物的实时密度大于等于第一标准密度ρ10且小于等于第二标准密度ρ20;所述第三密度条件为废料管内的碎屑颗粒物的实时密度大于第二标准密度ρ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形机颗粒度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密度条件下则对下一检测周期内对待整形物料的破碎力度采用第一破碎参数来调整破碎力度;在第二密度条件下则对下一检测周期内的待整形物料的破碎力度无需进行调整;在第三密度条件下则对下一检测周期内对待整形物料的破碎力度采用第二破碎参数来调整破碎力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形机颗粒度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搅拌盘内的在一个检测周期内的形成的目标物料的质量占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兵陈浪易凯肖红蒋晓奇刘顺金武涛徐睿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