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170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种断路器,包括外壳、隔板、L极和N极,隔板设置在外壳内,并将外壳分隔成两个空腔,L极和N极分别设置在两个空腔内,L极包括操作机构,N极包括N极断路机构,N极断路机构包括传动杆、动触头、静触头和盖板。传动杆一端与操作机构传动连接,另一端上设有传动轴;传动轴与动触头的一端相连,且动触头能够相对传动轴转动,动触头转动设置在隔板上;操作机构合闸时,传动杆驱动动触头转动,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盖板设置在外壳上,盖板在传动轴的运动轨迹上设有导向槽。上述断路器能够导向动触头的运动,提高了动触头运动的可靠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式漏电断路器是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一个L极(相线)断路单元和一个N极(中性线)断路单元,具有漏电、短路及过载保护功能。N极断路单元一般包括N极动触头和N极静触头,N极动触头通过联动轴和传动杆与L极断路单元的操作机构联动,实现与N极静触头的接触和分断,这种结构N极动触头的运动全靠联动轴和传动杆传动,难以保证N极动触头与N极静触头的准确接触,使得N极动触头的运动可靠性较差。
[0003]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断路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断路器,能够导向动触头的运动,提高了动触头运动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断路器分合闸工作的可靠性。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断路器,包括外壳、隔板、L极和N极,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将所述外壳分隔成两个空腔,所述L极和所述N极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空腔内,所述L极包括操作机构,所述N极包括N极断路机构,所述N极断路机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断路器,包括外壳(100)、隔板(200)、L极(300)和N极(400),所述隔板(200)设置在所述外壳(100)内,并将所述外壳(100)分隔成两个空腔,所述L极(300)和所述N极(400)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空腔内,所述L极(300)包括操作机构(310),所述N极(400)包括N极断路机构(410),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断路机构(410)包括:传动杆(411),一端与所述操作机构(310)传动连接,另一端上设有传动轴(4111);动触头(412),所述传动轴(4111)与所述动触头(412)的一端相连,且所述动触头(412)能够相对所述传动轴(4111)转动,所述动触头(412)转动设置在所述隔板(200)上;静触头(414),所述操作机构(310)合闸时,所述传动杆(411)驱动所述动触头(412)转动,使所述动触头(412)与所述静触头(414)接触;盖板(415),设置在所述外壳(100)上,所述盖板(415)在所述传动轴(4111)的运动轨迹上设有导向槽(41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断路机构(410)还包括:第一固定轴(413),设置在所述隔板(200)上,所述动触头(412)上设有连接孔(4121),所述第一固定轴(413)穿设于所述连接孔(4121),所述动触头(412)能够绕所述第一固定轴(413)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4151)为圆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断路机构(410)还包括:第二固定轴(417),设置在所述隔板(200)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15)上设有第一安装孔(4152)和第二安装孔(4153),部分所述第一固定轴(413)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4152),部分所述第二固定轴(417)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415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411)上设有第一凸台(4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勇李罗斌杨宇李书贤吴朋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