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头斥开限位结构和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890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9
触头斥开限位结构和断路器,包括外壳,在外壳内装配有操作机构以及至少一组触头机构,操作机构包括转轴,每组触头机构的动触头转动连接于转轴,在转轴与动触头之间连接有弹簧,触头机构的静触头固定装配于外壳内,在所述外壳内设有限位部,动触头设有抵接部,短路时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动斥力驱动动触头相对于转轴转动并使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抵接部与限位部抵接以限制动触头的转动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触头机构正常分合闸以及操作机构脱扣时,限位部与抵接部间隔相对,避免干扰触头机构的动作,在短路故障发生后且在操作机构脱扣前,由限位部与抵接部配合限制动触头继续翻转,可以避免弹簧的形变量过大以及防止造成转轴断裂。成转轴断裂。成转轴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头斥开限位结构和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头斥开限位结构和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塑壳断路器适用于低压配电网络中,用来接通、分断和承载正常工作电流之用,并能在线路或用电设备发生过载、短路、欠压以及出现接地故障的情况下切断电源,保护线路或用电设备不受损坏。
[0003]目前,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转动连接于操作机构的转轴,由转轴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或分离,在转轴与动触头之间装配有提供触头压力的弹簧,在发生短路故障时,在短路电流已经到来而操作机构脱扣之前,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下斥开,动触头会相对于转轴先转动,但由于现有塑壳断路器中缺乏限位结构或直接由塑壳断路器的盖体限位斥开后的动触头,不仅使转轴因瞬间打击力较大而断裂,而且也会使弹簧因动触头的翻转角度过大产生较大的形变量,进而无法保证触头压力,最终导致影响产品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触头斥开限位结构和断路器。
[0005]为实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触头斥开限位结构,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内装配有操作机构(2)以及至少一组触头机构,所述操作机构(2)包括转轴(21),每组触头机构的动触头(31)转动连接于转轴(21),在转轴(21)与动触头(31)之间连接有弹簧(23),触头机构的静触头(32)固定装配于外壳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内设有限位部(13),动触头(31)设有抵接部(311),短路时动触头(31)与静触头(32)之间产生的电动斥力驱动动触头(31)相对于转轴(21)转动并使所述动触头(31)与静触头(32)分离,限位部(13)用于与抵接部(311)抵接以限制动触头(31)的转动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斥开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正常分合闸过程中以及操作机构(2)脱扣时,由转轴(21)带动动触头(31)转动,抵接部(311)与限位部(13)保持间隔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斥开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基座(1),静触头(32)与限位部(13)设置于基座(1)的底壁,动触头(31)与基座(1)的底壁相对并位于静触头(32)与限位部(13)之间,动触头(31)的中部与转轴(21)转动连接,动触头(31)的尾部设有抵接部(3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头斥开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311)由动触头(31)的尾部向外凸出延伸形成,抵接部(311)面对基座(1)的一侧作为与限位部(13)配合的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为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触头斥开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3)为凸出于基座(1)的凸台,所述限位部(13)面向动触头(31)的一侧作为第二接触面,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巧吴强俊甘新华沈邓超董晓怡张新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