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称料带加热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09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0
一种自动称料带加热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包括支撑框架、料仓、质量传感器、加热仓、上料系统和拌和锅;料仓位于支撑框架的顶部,加热仓设置在料仓下方,料仓的底部设置有质量传感器,质量传感器连接显示器;拌和锅设置在支撑框架的底部,上料系统位于拌和锅与加热仓之间,上料系统的顶部位于加热仓的出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整合称量设备、烘箱及常规拌和机的功能为一体,提高试验效率;提高试验精度,避免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称料带加热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机


[0001]本技术属于公路工程沥青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称料带加热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机。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情况下粗集料、细集料、矿粉需要操作人员在放进烘箱加热前进行手工称量,沥青则是在另一烘箱加热后,在即将加入拌和锅前进行手工称量,这样的做法有诸多不便之处:(1)由于集料与沥青的加热温度不同,需两个烘箱和拌和机同时参与工作。(2)沥青的称量靠操作人员用电子秤减量法来确定,而沥青在高温时表现为黏性,靠人工观测误差较大。(3)在多台设备间来回操作,集料和沥青需手动加入,工作流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称料带加热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动称料带加热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包括支撑框架、料仓、质量传感器、加热仓、上料系统和拌和锅;料仓位于支撑框架的顶部,加热仓设置在料仓下方,料仓的底部设置有质量传感器,质量传感器连接显示器;拌和锅设置在支撑框架的底部,上料系统位于拌和锅与加热仓之间,上料系统的顶部位于加热仓的出口处。
[0006]进一步的,料仓包括一号料仓、二号料仓、三号料仓、矿粉仓和沥青仓;每个料仓上均设置有仓盖,底部均设有可滑移底板;质量传感器设置在可滑移底板内。
[0007]进一步的,可滑移底板的两边设置有电动控制滑动轴。
[0008]进一步的,加热仓包括粗细集料加热仓、矿粉加热仓和沥青加热仓;粗细集料加热仓设置在一号料仓、二号料仓、三号料仓的下方,矿粉加热仓设置在矿粉仓的下方,沥青加热仓设置在沥青仓的下方。
[0009]进一步的,加热仓的仓壁内设置有加热模块和导热油,加热模块对导热油进行加热,仓壁上设置有排气阀;加热仓底部为可伸缩展开式底板。
[0010]进一步的,上料系统包括收集装置、可伸缩旋转的机构、可弯式干料传输管和沥青传输管;收集装置位于粗细集料加热仓、矿粉加热仓和沥青加热仓的下方,可弯式干料传输管和沥青传输管的一端连接收集装置,另一端连接到拌和锅;收集装置下方设有可伸缩旋转的机构。
[0011]进一步的,拌和锅包括拌和铲、锅盖和加热锅体;可伸缩旋转的机构连接拌和铲,拌和铲位于加热锅体内,加热锅体上方设置有锅盖。
[0012]进一步的,加热锅体两侧的支撑框架上设有滑轨及转动卡扣;加热锅体上设置有限位箍圈,限位箍圈两端卡在转动卡扣上,通过所述滑轨上下移动,转动卡扣连接有控制杆控制整个锅体的倾斜角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4]本技术可整合称量设备、烘箱及常规拌和机的功能为一体,提高试验效率;提高试验精度,避免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料仓、101

电动控制滑动轴、102

质量传感器、103

底板、104

一号料仓、105

二号料仓、106

三号料仓、107

矿粉仓、108

仓盖、109

沥青仓、2

加热仓、201

排气阀、202

粗细集料加热仓、203

仓壁(内有导热油)、204

底板、205

可伸缩销块、206

矿粉加热仓、207

沥青加热仓、3

上料系统、301

收集装置、302

机构、303

干料传输管、304

沥青传输管、4

拌和锅、401

控制杆、402

锅盖、403

锅体(内有导热油)、404

转动卡扣、405

滑轨、406

限位箍圈、407

拌和铲。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结合图1,一种自动称料带加热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该装置是由料仓1、加热仓2、上料系统3、拌和锅4和支撑框架组成,所述料仓1位于拌和机的最顶部位置,所述加热仓2在所述料仓1下方,通过装有质量传感器102的可滑移底板103相连,所述拌和锅4位于拌和机的左下方,所述上料系统3位于拌和锅4与加热仓2之间,接收加热仓2通过可伸缩展开式底板204传递的加热料,并按一定次序通过传输管道传输到拌和锅4。
[0018]所述料仓1从左到右依次是一号料仓104、二号料仓105、三号料仓106、矿粉仓107、沥青仓109,各料仓上部盖有仓盖108,底部设有可滑移底板103,可通过底板两侧的电动控制滑动轴101进行微动和调控,所述可滑移底板103内均设有质量传感器102。
[0019]所述加热仓2从左到右分别是粗细集料加热仓202、矿粉加热仓206、沥青加热仓207,每个仓壁203内设置加热模块,通过控制其中的导热油进行加热,所述仓壁203上方与空气接触处均设有排气阀201,加热仓底部为可伸缩展开式底板204。
[0020]所述上料系统3通过收集装置301接收加热仓2内的料,通过可弯式干料传输管303和沥青传输管304传输出去,进入拌和锅4,所述收集装置301下方设有一个可伸缩旋转的机构302。
[0021]所述拌合锅4内设置一个拌和铲407,与所述机构302相接并受其控制,所述拌和铲407的杆部与拌和锅盖402为固定结构,可随着拌和锅盖402的上升而逐渐提起,拌和锅4四周是加热锅体403,通过导热油进行加热,通过所述加热锅体403上方设置的排气阀进行排气,在所述拌和锅4的箱壁两侧设有滑轨405及转动卡扣404,限位箍圈406与加热锅体403焊接,所述箍圈406两端卡在所述转动卡扣404上,通过所述滑轨405上下移动,并可由拌和机箱体外侧与所述转动卡扣404相连的控制杆401控制整个锅体的倾斜角度。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质量传感器102对各料仓1的质量进行实时检测,通过控制底板103的质量传感器和在两侧的电动控制滑动轴101上进行的微动和调控来筛选出试验所需的质量并将料投入加热仓2。各加热仓2分别设置所需加热温度,利用加热模块对仓壁203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使沥青与集料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备用。准备拌和时,粗
细集料加热仓202的底板204销块205收缩,底板204由中间向两侧展开,由收集装置301收集并通过干料传输管303运送到拌和锅4内,粗细集料倾倒完毕后,两侧底板204由下到上向中间合拢,销块205伸长卡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称料带加热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料仓(1)、质量传感器(102)、加热仓(2)、上料系统(3)和拌和锅(4);料仓(1)位于支撑框架的顶部,加热仓(2)设置在料仓(1)下方,料仓(1)的底部设置有质量传感器(102),质量传感器(102)连接显示器;拌和锅(4)设置在支撑框架的底部,上料系统(3)位于拌和锅(4)与加热仓(2)之间,上料系统(3)的顶部位于加热仓(2)的出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称料带加热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其特征在于,料仓(1)包括一号料仓(104)、二号料仓(105)、三号料仓(106)、矿粉仓(107)和沥青仓(109);每个料仓上均设置有仓盖(108),底部均设有可滑移底板(103);质量传感器(102)设置在可滑移底板(10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称料带加热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其特征在于,可滑移底板(103)的两边设置有电动控制滑动轴(10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称料带加热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其特征在于,加热仓(2)包括粗细集料加热仓(202)、矿粉加热仓(206)和沥青加热仓(207);粗细集料加热仓(202)设置在一号料仓(104)、二号料仓(105)、三号料仓(106)的下方,矿粉加热仓(206)设置在矿粉仓(107)的下方,沥青加热仓(207)设置在沥青仓(109)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称料带加热的沥青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乐乐肖晶晶王腾王颖慧梁金科陈志荣樊惠彬郭飞扬孙萌阳毛程新洪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