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设备的散热系统及可移动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708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移动设备的散热系统及可移动设备,以提高可移动设备的电路模块的散热性能,并降低散热成本。可移动设备包括电路模块、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一循环泵,其中:电路模块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组件,壳体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与进液口连接;第一循环泵的进口与出液口连接,第一循环泵的出口与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循环泵、第一换热器以及电路模块形成第一循环回路,第一循环回路内设置有冷却油,电路板组件浸没于冷却油内。电路板组件浸没于冷却油内。电路板组件浸没于冷却油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设备的散热系统及可移动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散热
,尤其涉及到一种可移动设备的散热系统及可移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内,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加速了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电动汽车以其低污染、低噪声、高能效等优点,已成为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电动汽车上设置有许多大功率电路模块,例如自动驾驶模块、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等,这些电路模块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保证电路模块的性能不受影响,需要及时将这些热量进行散发。
[0003]目前,针对大功率电路模块的一种散热方式是采用冷板与水冷散热器进行散热,冷板与电路模块的元器件之间可通过凝胶实现导热接触,水冷散热器设置于冷板背离电路模块的一侧,电路模块产生的热量通过凝胶传递给冷板,进而由冷板传递至水冷散热器散发掉。采用这种散热方式,冷板的结构较为复杂,并且需要针对电路模块的不同元器件分别进行点胶,导致加工成本较高。另外在实际应用中,冷板只能与电路模块上的部分元器件实现导热接触,导致其它未能与之接触的元器件散热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移动设备的散热系统及可移动设备,用以提高可移动设备的电路模块的散热性能,并降低散热成本。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移动设备,该可移动设备可包括电路模块、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一循环泵。其中,电路模块可包括壳体以及电路板组件,壳体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电路板组件可设置于壳体内。第一换热器可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可与电路模块的进液口连接。第一循环泵的进口可与电路模块的出液口连接,第一循环泵的出口则可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接。这样,第一循环泵、第一换热器以及电路模块就可以连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第一循环回路内设置有冷却油,电路板组件可浸没于壳体的冷却油内。
[0006]上述方案中,第一循环泵驱动冷却油在第一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时,冷却油在电路模块内吸收电路板组件产生的热量后循环到第一换热器,在第一换热器内换热降温后再次回到电路模块内对电路板组件进行散热,完成一次循环。由于电路板组件可浸没于冷却油内,因此冷却油可以对电路板组件上所有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相比于水冷散热器的散热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对电路模块的散热性能,还可以降低散热成本。
[0007]示例性地,上述可移动设备具体可以为车辆、轮船或者飞机等等。
[000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可移动设备还可以包括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内具有第一散热通路,该第一散热通路可连接于第一循环回路中,这样,传动系统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也可以由循环的冷却油带入第一换热器内散发掉,也就是说,电路模块与传动系统可共用
同一换热器实现散热,从而有利于简化车辆的散热结构。
[0009]由于传动系统的工作温度相对较高,若将传动系统的第一散热通路置于电路模块的上游,传动系统的高温会对电路模块的元器件产生不良影响。基于此,在具体设置时,第一散热通路可连接于电路模块的出液口与第一循环泵的进口之间,从而可以在实现对传动系统的散热的前提下,减小对电路模块的不良影响。
[00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换热器可以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相互隔离且可以进行热交换,上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具体可以为第一流道的两个端口。可移动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循环泵和第二换热器,第二循环泵、第二换热器以及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流道可依次连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采用这种设计,第一流道内的高温冷却油可与第二流道内的冷媒换热以实现降温,第二流道内的冷媒在吸收第一流道内的冷却油的热量后循环到第二换热器,在第二换热器内换热降温后再次回到第二流道内,以对第一流道内的冷却油进行持续散热。
[0011]示例性地,第二循环回路内的冷媒具体可以为冷却水,第二换热器可以为风冷换热器。
[00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可移动设备还可以包括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可具有第二散热通路,第二散热通路可连接于第二循环回路中,这样,动力系统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也可以由循环的冷媒带入第二换热器内散发掉,也即,第二流道与动力系统可共用同一换热器实现散热,从而有利于简化车辆的散热结构。
[0013]动力系统的工作温度也相对较高,若将动力系统的第二散热通路置于第二流道的上游,进入第二流道内的冷媒过高,就会影响第二流道对第一流道的散热效果,进而会对电路模块的元器件产生不良影响。基于此,在具体设置时,第二散热通路可连接于第二流道与第二循环泵之间,这样可以在实现对动力系统的散热的前提下,减小对电路模块的不良影响。
[0014]在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可移动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池,电池可具有第三散热通路,第三散热通路可连接于第二循环回路中,这样,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也可以由循环的冷媒带入第二换热器内散发掉,第二流道与电池可共用第二换热器实现散热,从而有利于简化车辆的散热结构。
[0015]类似地,在具体设置时,第三散热通路可连接于第二流道与第二循环泵之间,这样可以在实现对电池的散热的前提下,减小对电路模块的不良影响。
[001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换热器还可以为风冷换热器,此时无需再设置第二循环回路,利用风冷换热器的自身特性即可实现对冷却油的散热,从而有利于简化可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
[001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电路板组件可包括主板和扣板,扣板可设置于主板的其中一面,扣板与主板之间间隔设置,且扣板可覆盖主板上的部分元器件。由于电路板组件可浸没于冷却油内,因此主板与扣板上的所有发热元器件,包括被扣板所覆盖的部分元器件,均可以实现散热,从而可以提高对电路模块的散热效果。
[001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电路模块可以为可移动设备的计算模块,或者,电路模块也可以为可移动设备的电子控制单元。
[0019]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模块,该电路模块可安装于可移动设备,包括
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组件,壳体可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电路模块可连接于可移动设备的散热系统中,具体设置时,进液口可与散热系统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接,出液口可与散热系统的第一循环泵的进口连接,第一循环泵的出口则可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循环泵、第一换热器以及电路模块可以连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第一循环回路内设置有冷却油,电路板组件可浸没于壳体的冷却油内。
[0020]上述方案中,由于电路板组件可浸没于冷却油内,因此冷却油可以对电路板组件上所有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相比于水冷散热器的散热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对电路模块的散热性能,还可以降低散热成本。
[0021]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设备,该可移动设备可包括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的散热系统。可移动设备具体可以为车辆、轮船或者飞机等。可移动设备电路模块的电路板组件可浸没于冷却油内实现散热,散热效果较好,因此可移动设备的使用可靠性也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设备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模块、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一循环泵,其中:所述电路模块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组件,所述壳体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的进口与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电路模块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内设置有冷却油,所述电路板组件浸没于所述冷却油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设备还包括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具有第一散热通路,所述第一散热通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设备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通路连接于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泵的进口之间。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设备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相隔离且可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分别为所述第一流道的两个端口;所述可移动设备还包括第二循环泵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流道依次连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设备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耀锋李泉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