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储能柜内储能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94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储能变流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成储能柜内储能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包括储能变流器,以及位于储能变流器功率模块散热通道内百叶窗主体,和设置在储能变流器外部的机柜主体;所述百叶窗主体与机柜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去除储能变流器的机壳顶部和左右侧面的隔热层,并在挡风板中预留少量缝隙,直接让从电池模块送风风道内出来少量的冷风会经过储能变流器的顶部、左侧面以及右侧面,直接将储能变流器的机壳三面参与空调系统的换热工作,由于储能变流器控制系统的功耗较小,对电池模块散热系统的冷负荷影响不大,能快速对储能变流器进行散热,避免储能变流器控制系统内热量累积。能变流器控制系统内热量累积。能变流器控制系统内热量累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储能柜内储能变流器的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变流器
,具体为一种集成储能柜内储能变流器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储能变流器可控制储能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储能变流器在工作时会散出大量的热,需要使用散热结构对储能变流器进行快速散热。现有的储能系统,一般考虑到产品体积以及制造成本,会集成电池和储能变流器。对于电池散热,一般采用工业级空调进行散热,而储能变流器不需要均温,通常为一般强迫直通风散热即可。一般为了避免储能变流器和电池两散热系统相互热干扰,通常对两散热系统隔热处理。储能变流器机壳内部的控制系统功耗较小,但控制系统防护等级高,且储能变流器对应机柜的内面也做了隔热处理,但随着系统的长时间充放电运行,其内部的热量发生累积,一方面会造成储能变流器上壳温度过高(功率模块散热器基板也会传导少部分热量到上壳体),通过无法做保温的机柜支柱导热方式传递给附近电池模块,造成电芯温升过高,影响整个系统的电芯温度均匀性,另一方面机壳内温度过高也会触发过温保护,造成储能变流器发生降额。
[0003]由此可知,现有的一些储能变流器的散热结构仅仅为了避免储能逆变器散热系统和电池模块散热系统相互干扰,就在两者之间设置了几乎完全隔绝的隔热结构,但这种做法会使户内户外通用的储能逆变器(防护等级高)中控制系统内部温度过高,容易引起其附近电池模块温度过高以及其内部会触发温度保护而降额,影响储能变流器的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集成储能柜内储能变流器的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储能柜内储能变流器的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储能柜内储能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包括储能变流器,以及位于储能变流器散热通道内的百叶窗主体,和设置在储能变流器外部的机柜主体;
[0006]所述百叶窗主体与机柜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结构,所述储能变流器的上方设置有电池模块,所述储能变流器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机柜主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机柜隔板,所述电池模块的一侧设置有挡风板,所述百叶窗主体的内壁活动设置有防尘棉,所述机柜主体内设有散热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隔热棉、出风口和储能变流器上的风道,所述隔热棉设置在出风口的四周,且隔热棉还设置在出风口与机柜主体的框架结合处。
[0008]优选的,所述电池模块与挡风板之间预留有缝隙。
[0009]优选的,所述可拆卸结构包括开设在百叶窗主体上的限位滑槽,以及安装在限位
滑槽内的固定杆,和设置在固定杆末端的便捷拆卸卡块,所述限位滑槽与固定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滑块。
[0010]优选的,所述可拆卸结构还包括套设在固定杆表面的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固定有弹簧安装板,所述固定杆贯穿于弹簧安装板的内部,且弹簧安装板与百叶窗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与固定杆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板通过支撑弹簧与弹簧安装板构成弹性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滑块通过限位滑槽在百叶窗主体上实现滑动,且四组可拆卸结构分别设置在百叶窗主体的四角。
[0013]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通过本申请的上述的技术方案,必然可以解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4]同时,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去除了储能变流器的机壳顶部和左右侧面的隔热层,并在电池模块散热系统中挡风板中预留少量缝隙,直接让从电池模块送风风道中出来少量的冷风会经过储能变流器的顶部、左侧面以及右侧面,直接将储能变流器的机壳面参与空调系统的换热工作,由于储能变流器控制系统的功耗较小,对整个系统的冷负荷影响不大,能快速对储能变流器机壳进行散热,避免储能变流器控制系统内热量累积;
[0016]本技术优化了储能变流器功率模块散热系统中的底部的进风风道,并且增设了可拆卸的高开孔率的出风口,同时对于进风风道和出风口的结合处使用了隔热棉,起到了密封以及隔热的作用;
[0017]本技术设置了可拆卸的百叶窗主体,通过固定滑块向内按压固定杆,带动便捷拆卸卡块即可脱离机柜主体,方便对百叶窗主体拆卸更换内部的防尘棉。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百叶窗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图3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机柜主体;2、机柜隔板;3、电池模块;4、储能变流器;5、挡风板;6、隔热棉;7、出风口;8、进风风道;9、百叶窗主体;10、限位滑槽;11、防尘棉;12、固定滑块;13、便捷拆卸卡块;14、固定杆;15、限位板;16、支撑弹簧;17、弹簧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实施案例一
[0025]如附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储能柜内储能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包括储能变流器4,以及位于储能变流器4功率模块散热通道内的百叶窗主体9,和设置在储能变流器4外部的机柜主体1;
[0026]百叶窗主体9与机柜主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结构,储能变流器4的上方设置有电池模块3,机柜主体1内的电池模块设有散系统,机柜主体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机柜隔板2,隔板2托住电池模块3,电池模块3的一侧设置有挡风板5,百叶窗主体9的内壁活动设置有防尘棉11,机柜隔板2沿机柜主体1的内部等距均匀分布,外部的冷空气则通过底部的进风风道8进入储能变流器4的功率模块散热通道,对储能变流器4进行散热,通过百叶窗主体9进行换气,由于进风风道8和出风口7的结合处使用了隔热棉6,能够避免储能变流器4的风道内空气热量与电池模块3相互干扰,以上解决了储能变流器4和电池模块3集成中带来的储能变流器4功率模块的散热问题。
[0027]实施例二
[0028]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方式对实施例一中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介绍,详见下文描述:
[0029]如图1

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散热结构包括隔热棉6、出风口7和储能变流器4上的风道,隔热棉6设置在出风口7的四周,且隔热棉6还设置在出风口7与机柜主体1的框架结合处,电池模块3与挡风板5之间预留有缝隙,吹向电池模块3的冷风在对电池模块3降温后,热空气流出电池模块流向空调回风口,而少量冷空气则顺着电池模块3与挡风板5之间的缝隙经过储能变流器4的顶部、左侧面以及右侧面,对储能变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储能柜内储能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变流器(4),以及位于储能变流器(4)散热通道内的百叶窗主体(9),和设置在储能变流器(4)外部的机柜主体(1);所述百叶窗主体(9)与机柜主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结构,所述储能变流器(4)的上方设置有电池模块(3),所述机柜主体(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机柜隔板(2),所述电池模块(3)的一侧设置有挡风板(5),所述百叶窗主体(9)的内壁活动设置有防尘棉(11),所述机柜主体(1)内设有散热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储能柜内储能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隔热棉(6)、出风口(7)和储能变流器(4)上的风道,所述隔热棉(6)设置在出风口(7)的四周,且隔热棉(6)还设置在出风口(7)与机柜主体(1)的框架结合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储能柜内储能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3)与挡风板(5)之间预留有缝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储能柜内储能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结构包括开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京京周安如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