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接地弹簧夹的移动通信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940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接地弹簧夹的移动通信终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包括如下几个部分:LCD(液晶显示屏)模块,在其一侧沿厚度方向凸出形成第一连接器;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其一侧沿厚度方向凸出形成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可与上述第一连接器结合;接地弹簧夹,其一侧固定于上述LCD模块及上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的某一个接地面上,另一侧接触上述LCD模块及上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的另一个接地面,向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相互结合的方向施加弹力。据此提供一种可以防止连接接地时因热对面板产生的不良影响,抑制连接器的分离的带有接地弹簧夹的移动通信终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有接地弹簧夹的移动通信终端,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接地时,可以防止因热对面板的不良影响,同时可以防止连接器分离的带有接地弹簧夹的移动通信终端。
技术介绍
图1是现有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斜视图,图2是显示LCD面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状态的一个示例的斜视图,图3是图2的侧面图,图4是显示LCD面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状态的另一示例的附图。如图所示,移动通信终端具有机身部10、结合于机身部10并可相对转动的翻盖部20。在机身部10的前面形成有用于输入信号的多个键13,在键13的一侧安装有用于输入声音信息的麦克风15,在机身部10的背面结合着用于供电的电池17,电池17可以拆装。在翻盖部20上带有可以输入视觉信息的LCD模块21,在LCD模块21的一侧,安装着可以输出声音信息的听筒27。在LCD模块21的背面形成第一连接器23,第一连接器23可供柔性印刷电路板31的一端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31的另一端连接于机身部10的主印刷电路板(图中未标出)上,在柔性印刷电路板31上带有可与第一连接器23连接的第二连接器33。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使用第一连接器23及第二连接器33把LCD模块21和柔性印刷电路板31连接在一起,在进行移动通信终端的落下试验时,出现第一连接器23及第二连接器33相互分离的现象,在进行静电放电(ESD)试验时,LCD模块21的接地连接不足已经成了一种痼疾问题。鉴于这种问题,一般使用两种方法,一种如图2及图3所示,在LCD模块21背面的接地面接入柔性印刷电路板31的接地线35,焊接接地线35的末端,形成焊接部37进行接地;另一种方法如图4所示,形成从柔性印刷电路板31及LCD模块21中某一个接地面向另一个接地面凸出的接地凸起部39,利用该接地凸起部39的接触实现接地。可是,对这种现有的移动通信终端而言却存在如下问题,即,如图2及图3所示,当形成焊接部37进行接地时,由于焊接时发热,可能会对LCD模块21的面板部(图中未标出)产生不良影响。如图4所示,当形成接地凸起部39时,在接地凸起部39的长度延长时,接地凸起部39导致第一连接器23及第二连接器33无法充分插入,削弱了结合力,因此,导致第一连接器23及第二连接器33容易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分离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接地弹簧夹的移动通信终端,可以防止连接接地时因热对面板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可以抑制连接器的分离。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带有接地弹簧夹的移动通信终端实现,其特征是包括如下几个部分LCD模块,在其一侧沿厚度方向凸出形成第一连接器;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其一侧沿厚度方向凸出形成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可与上述第一连接器结合;接地弹簧夹,它一侧固定于上述LCD模块及上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的某一个接地面上,另一侧接触上述LCD模块及上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的另一个接地面,向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相互结合的方向施加弹力。其中,上述接地弹簧夹最好一体固定于上述LCD模块上。而且,最好在上述接地弹簧夹的末端形成沿厚度方向凸出的钩,在上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形成钩卡棱,钩卡棱与上述接地面连贯,从板面向外凸出,与上述钩啮合,防止上述钩的脱离。最好在上述钩卡棱的一侧相对于上述钩的结合方向倾斜地形成引导倾斜面,以便能够引导上述钩的结合。而且,上述钩最好与上述钩卡棱实现面接触。上述接地弹簧夹最好一体固定于上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而且,最好在上述LCD模块上形成垂直区间部和夹结合部,其中,垂直区间部从上述LCD模块的接地面连贯地向外凸出,以便能够与上述接地弹簧夹的末端啮合,夹结合部具有相对于垂直区间部折弯的折弯部。在上述接地弹簧夹的末端最好形成面接触部,以便与上述折弯部实现面接触。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取消接地线的焊接工作,消除焊接时发热对LCD模块的不良影响,并向连接器相互结合的方向产生弹力作用,可以防止连接器的分离。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斜视图,图2是显示LCD面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状态的一个示例的斜视图,图3是图2的侧面图,图4是显示LCD面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状态的另一示例的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带有接地弹簧夹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接地弹簧夹的结合前状态的斜视图,图6及图7分别是结合后的侧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带有接地弹簧夹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接地弹簧夹的结合前状态的斜视图,图9是图8的接地弹簧夹的结合后状态的侧面图。其中,附图标记10机身部 13键15麦克风 17电池20翻盖部21LCD模块 23第一连接器27听筒31柔性印刷电路板 33第二连接器35接地线 37焊接部39接地凸起部 41夹固定部43接地弹簧夹 45钩47钩卡棱 48引导倾斜面51夹固定部 53接地弹簧夹54面接触部 55夹结合部 56垂直区间部57折弯部58引导倾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带有接地弹簧夹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接地弹簧夹的结合前状态的斜视图,图6及图7分别是结合后的侧面图。对于与前面所述及图示结构相同及相当于相同的部分,出于附图说明的方便,赋予了相同的参照符号,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带有接地弹簧夹的移动通信终端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LCD模块21,在其一侧沿厚度方向凸出形成第一连接器23;柔性印刷电路板31,在其一侧沿厚度方向凸出形成第二连接器33,第二连接器33可与第一连接器23结合;接地弹簧夹43,它一侧固定于上述LCD模块21及上述柔性印刷电路板31中的某一个接地面上,另一侧接触上述LCD模块21及上述柔性印刷电路板31中的另一个接地面,向上述第一连接器23与上述第二连接器33相互结合的方向施加弹力。本专利技术带有接地弹簧夹的移动通信终端是所谓的翻盖型移动通信终端,即,它带有如下两个部分机身部10,其内部容纳着主印刷电路板(图中未标出);翻盖部20,它带有LCD模块21,结合于机身部10并可相对转动。机身部10带有用于输入信号的键13、用于供电的电池17,在其内部容纳着可以执行多种功能的主印刷电路板。翻盖部20带有可输入视觉信息的LCD模块21,在翻盖部20的一侧安装着可以输出声音信息的听筒27。另一方面,在LCD模块21的背面,沿厚度方向凸出形成有第一连接器23,在柔性印刷电路板31的一侧板面上,沿厚度方向凸出形成第二连接器33,第二连接器33可以连接到第一连接器23。在第一连接器23的一侧接地面上,沿厚度方向凸出形成有夹固定部41,在夹固定部41上,沿宽度方向相对结合着一对接地弹簧夹43,各接地弹簧夹43分别由可弹性变形的导电性材料形成。各接地弹簧夹43的一侧一体固定结合于夹固定部41,另一侧沿LCD模块21的宽度方向,向外侧延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31的宽度对应的长度后,向上折弯一定长度,然后再次沿LCD模块21的宽度方向向内侧折弯既定长度。在各个末端区域,沿厚度方向向一侧凸出折弯,分别形成钩45。其中,从LCD模块21的板面到各钩45的距离满足如下要求即可,即,第一连接器23与第二连接器33结合时,在钩45的作用下,柔性印刷电路板31可以沿厚度方向施加既定压力,使它们不相互分离。在柔性印刷电路板31的与第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接地弹簧夹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几个部分:LCD模块,在其一侧沿厚度方向凸出形成第一连接器;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其一侧沿厚度方向凸出形成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可与上述第一连接器结合;接地弹簧夹,其 一侧固定于所述LCD模块及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的某一个接地面上,另一侧接触所述LCD模块及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的另一个接地面,向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互结合的方向施加弹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咸仁奎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