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8.8级螺栓用钢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686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8.8级螺栓用钢的生产方法,工业试验生产工艺简述如下:转炉冶炼—LF钢包炉精炼—小方坯连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改变工艺路线的前提下,能够避免SWRCH22A低硅含铝钢钢种连浇时水口的絮死和满足低硅含量的控制目标的低硅含铝钢的生产方法。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8.8级螺栓用钢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8.8级螺栓用钢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SWRCH22A属于低硅含铝冷镦钢,其主要用于生产8.8级螺栓,其化学成分见表1。
[0003]表1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
[0004]钢种CSiMnPSAl
(全)
SWRCH22A0.18

0.23≤0.070.70

1.00≤0.030≤0.030≥0.025
[0005]目前国内大部分钢厂生产SWRCH22A时,均采用转炉冶炼—LF钢包炉精炼—小方坯连铸工艺路线,但连铸时经常发生水口结瘤而絮死水口,导致无法实现连浇生产,严重影响了该钢种的顺利生产,部分钢厂受其影响放弃了该钢种的生产。
[0006]究其原因是由于SWRCH22A属低硅含铝冷镦钢,该钢种要求钢中Al全≥0.025%(质量百分数),由于Al还原性很强,因此其大量以Al2O3形式存在于钢中,大量Al2O3的存在导致了小方坯连铸机连浇时水口的絮塞。因此如何既保证钢中Al全≥0.025%(质量百分数),又避免小方坯连铸机连浇时水口絮死,保证连浇的顺利进行是难点所在,同时其硅含量较低也是生产的一个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改变工艺路线的前提下,能够避免SWRCH22A低硅含铝钢钢种连浇时水口的絮死和满足低硅含量的控制目标的低硅含铝钢的生产方法。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一种8.8级螺栓用钢的生产方法,包括:
[0010]1)、转炉生产
[0011]转炉终点钢水的碳含量、磷含量及出钢温度如下:碳含量C≥0.05%,P≤0.020%,出钢温度1630

1670℃;
[0012]避免使用高碳、高硅钢使用过的钢包,钢包不得有残渣、残钢,保证钢包的干净度;根据SWRCH22A成分要求加入高碳锰铁和铝基多功能复合脱氧剂脱氧合金化,铝基多功能复合脱氧剂加入量4.0~5.5kg/t,目标精炼就位[Al]=0.060~0.080%;出钢3/4~4/5加挡渣塞进行挡渣,要求转炉下渣厚度不大于55

;出钢过程加完脱氧剂后立即加入调渣剂(石灰+萤石)200kg/炉,出钢过程钢包要进行底吹氩操作,吹氩时采用大气量搅拌;
[0013]2)、LF炉生产
[0014]根据转炉钢水成分加入白灰、萤石和铝矾土,电石加入量控制在50

100kg;根据转炉钢水合金元素含量确定中碳锰铁、铝线的加入量进行成分微调;为防止增硅,在钢水进行Ca处理时不使用Si

Ca

Fe合金,而采用Ca

Fe线进行喂丝处理;钙处理前钢水要求:[Al]=0.045

0.060%;Ca

Fe线喂入速度≥2.1m/s,要求垂直喂入;Ca

Fe线喂入量450—600m;但[Ca]增加对水口、塞棒的侵蚀也增加,影响了水口、塞棒的寿命,因此Ca

Fe线的喂入量要考
虑终点[Al]含量;通过生产实践摸索,[Ca]/[Al]质量比控制在0.08

0.12;
[0015]3)、连铸生产
[0016]过热度控制在30
±
5℃,拉速控制在2.2

2.6m/min范围内。
[0017]进一步的,所述3)中,开浇时,打车过程中,在中间包T型口内加入10根钙铁线。
[0018]进一步的,大包开浇后,在第1、6流塞棒处向中间包内各加入3至5根钙铁线。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20]在不改变工艺路线的前提下,采用特定的工艺手段避免了该钢种连浇时水口的絮死和满足低硅含量的控制目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一种8.8级螺栓用钢的生产方法,工业试验生产工艺简述如下:
[0022]转炉冶炼—LF钢包炉精炼—小方坯连铸
[0023]工业试生产了15炉钢,具体的工艺参数控制如下:
[0024]1)、转炉生产
[0025]转炉冶炼时根据实际情况加入白灰3500

5000kg,白云石900

1000kg,萤石200

450kg,出钢过程中加入高碳锰铁1000kg,铝锰钛400

550kg。
[0026]转炉终点钢水的碳含量、磷含量(质量百分数)及出钢温度如表2所示。
[0027]表2转炉出钢的成分及温度
[0028] 出钢温度,℃出钢碳含量,at%出钢磷含量,at%最小值16360.060.011最大值16500.150.020平均值16380.100.015
[0029]2)、LF炉生产
[0030]LF炉精炼根据钢水成分及温度变化进行加辅料造渣,加合金进行微调和升温操作。加入白灰400

500kg,萤石200kg,铝矾土150

200kg,电石50kg,合金根据精炼就位成分进行微调锰铁50

100kg,加入铝线200m,精炼后喂入Ca

Fe线喂入量450—600m。
[0031]表3精炼工位化学成分变化及Al、Ca含量(at%)
[0032][0033]3)、连铸生产
[0034]过热度控制在26

33℃,拉速在2.2

2.6m/min之间。开浇时,打车过程中,在中间包T型口内加入10根钙铁线;大包开浇后,在第1、6流塞棒处向中间包内各加入3至5根钙铁线;
[0035]钢水的成分(质量百分数)控制如表4所示。
[0036]表4成品成分(at%)
[0037] CSiMnAlPS最小值0.210.020.800.0250.0130.008最大值0.180.060.950.0520.0250.020平均值0.200.040.880.040.0210.015
[0038]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转炉、LF精炼、连铸等生产环节的控制,生产时未出现连浇水口絮死的现象。
[0039]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8.8级螺栓用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转炉生产转炉终点钢水的碳含量、磷含量及出钢温度如下:碳含量C≥0.05%,P≤0.020%,出钢温度1630

1670℃;避免使用高碳、高硅钢使用过的钢包,钢包不得有残渣、残钢,保证钢包的干净度;根据SWRCH22A成分要求加入高碳锰铁和铝基多功能复合脱氧剂脱氧合金化,铝基多功能复合脱氧剂加入量4.0~5.5kg/t,目标精炼就位[Al]=0.060~0.080%;出钢3/4~4/5加挡渣塞进行挡渣,要求转炉下渣厚度不大于55

;出钢过程加完脱氧剂后立即加入调渣剂(石灰+萤石)200kg/炉,出钢过程钢包要进行底吹氩操作,吹氩时采用大气量搅拌;2)、LF炉生产根据转炉钢水成分加入白灰、萤石和铝矾土,电石加入量控制在50

100kg;根据转炉钢水合金元素含量确定中碳锰铁、铝线的加入量进行成分微调;为防止增硅,在钢水进行Ca处理时不使用Si

C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刚杨鲁明王刚李学东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