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自动切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6837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自动切割装置,包括上料机构、切割机构和移载机构,上料机构包括有上料框和输送组件,上料框用于容置钢管,上料框的一侧开设有通孔,上料框倾斜设置,输送组件包括有第一驱动件和活动块,活动块滑动设置在上料框,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活动块与钢管抵接,并驱动钢管从通孔输出;切割机构包括有滑轨和切割组件,滑轨与通孔对接,切割组件用于切割钢管;移载机构包括有冷却组件和第二驱动件,冷却组件包括有冷却池和收料框,冷却池容置有冷却液,收料框用于收集钢管,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收料框远离冷却池,并驱动收料框输出。能够实现钢管的自动切割,并能够冷却钢管的温度,提升钢管的切割效率和切割质量。提升钢管的切割效率和切割质量。提升钢管的切割效率和切割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自动切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管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钢管自动切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管是火排的主要部件之一,火排主要是通过将钢管切割成合适的大小,然后再将多根钢管拼装起来,现有的钢管切割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切割完成,工人需要手持钢管,然后通过切割机对钢管进行切割,但是这种方式生产效率较低,人工操作的误差大,而且切割后的钢管温度较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自动切割装置,能够实现钢管的自动切割,并能够冷却钢管的温度,提升钢管的切割效率和切割质量。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钢管自动切割装置,包括上料机构、切割机构和移载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有上料框和输送组件,所述上料框用于容置钢管,所述上料框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上料框倾斜设置,所述输送组件包括有第一驱动件和活动块,所述活动块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料框,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块与所述钢管抵接,并驱动所述钢管从所述通孔输出;所述切割机构包括有滑轨和切割组件,所述滑轨与所述通孔对接,所述切割组件用于切割所述钢管;所述移载机构包括有冷却组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有冷却池和收料框,所述冷却池容置有冷却液,所述收料框能够装设在所述冷却池,所述收料框用于收集所述钢管,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收料框远离所述冷却池,并驱动所述收料框输出。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钢管自动切割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多根钢管放置在上料框中,以使钢管能够沿上料框的倾斜方向滚动,使钢管能够与通孔对接,然后第一驱动件驱动活动块在上料框滑动,以使活动块能够将钢管从通孔输送到滑轨,钢管沿滑轨的长度方向运动,使钢管能够与切割组件对接,通过切割组件将钢管进行切割,然后切割后的钢管落入到收料框中,收料框放置在冷却池中,通过冷却液对收料框冷却,使能够降低钢管的温度,再然后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收料框向远离冷却池的方向运动,以使收料框能够从冷却池输出。从而能够实现钢管的自动切割,代替人工切割,并能够将切割完的钢管进行冷却,减小被钢管烫伤的风险,提高钢管切割的安全性,提升钢管的切割效率和切割质量。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活动块包括有抵接部和引导部,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活动端,所述抵接部设置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在靠近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二表面设置在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引导部的长度从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逐渐增大。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切割组件包括有底座、连接杆、第一气缸和切割轮,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铰接,所述
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切割轮连接。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切割组件还包括有夹紧部件,所述夹紧部件包括有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夹块设置在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夹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动端,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第一夹块抵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切割组件还包括有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包括有导轨、挡块和第三气缸,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动端,所述第三气缸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所述第三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挡块沿水平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挡块能够与所述钢管抵接。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收料框的壁面开设有多个导孔,所述冷却液能够从所述导孔流进或流出所述收料框。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有第一导向柱、连接板、夹爪和油缸,所述第一导向柱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柱,所述夹爪设置在所述连接板,所述油缸的活动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夹爪用于抓取所述收料框,所述油缸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板沿竖直方向运动。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件还包括有第二导向柱、滑块、丝杆和电机,所述第二导向柱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柱,所述丝杆与所述滑块螺纹连接,所述夹爪设置在所述滑块,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丝杆旋转,以驱动所述滑块沿水平方向运动。
[001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4]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钢管自动切割装置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钢管自动切割装置的上料机构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钢管自动切割装置的切割组件的左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钢管自动切割装置的切割组件的俯视图;
[001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钢管自动切割装置的第二驱动件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上料机构100、上料框110、通孔111、输送组件120、第一驱动件121、活动块122、抵接部123、引导部124、第一表面125、第二表面126;
[0022]切割机构200、滑轨210、切割组件220、底座221、连接杆222、第一气缸223、切割轮224、夹紧部件230、第一夹块231、第二夹块232、第二气缸233、调节部件240、导轨241、挡块242、第三气缸243、连接块244、螺杆245;
[0023]移载机构300、冷却组件310、冷却池311、收料框312、导孔313、第二驱动件320、第一导向柱321、连接板322、夹爪323、油缸324、第二导向柱325、滑块326、丝杆327、电机328。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7]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管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有上料框和输送组件,所述上料框用于容置钢管,所述上料框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上料框倾斜设置,所述输送组件包括有第一驱动件和活动块,所述活动块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料框,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块与所述钢管抵接,并驱动所述钢管从所述通孔输出;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包括有滑轨和切割组件,所述滑轨与所述通孔对接,所述切割组件用于切割所述钢管;移载机构,所述移载机构包括有冷却组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有冷却池和收料框,所述冷却池容置有冷却液,所述收料框能够装设在所述冷却池,所述收料框用于收集所述钢管,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收料框远离所述冷却池,并驱动所述收料框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包括有抵接部和引导部,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活动端,所述抵接部设置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在靠近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二表面设置在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引导部的长度从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组件包括有底座、连接杆、第一气缸和切割轮,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切割轮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钰郁道勇李志泉
申请(专利权)人:鹤山市金佑五金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