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679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和泄压件。外壳具有第一壁,第一壁具有面向电池单体内部的第一侧面。泄压件设置于第一壁,泄压件具有薄弱结构,泄压件被配置为泄放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沿第一壁的厚度方向,薄弱结构沿面向电池单体的内部的方向不超出第一侧面。这种结构能够对泄压件的薄弱结构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使得在电池单体的装配过程中或进行堆叠存放的过程中能够缓解因泄压件的薄弱结构凸出于第一侧面而出现磨损或损伤的现象,从而有利于延长泄压件的使用寿命,且有利于提升泄压件的使用可靠性,以保证泄压件的正常使用,进而能够降低泄压件出现提前开阀的风险。阀的风险。阀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电动汽车领域,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对动力电池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其中,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在使用安全方面和使用寿命方面均有着较高的要求。电池的电池单体是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通过卷绕或者叠片等方式组装成电极组件(裸电芯),之后装入外壳,最后注入电解液后得到的。电池单体的外壳上通常设置有泄压件,以在电池单体出现热失控时泄放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单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从而导致电池单体的使用安全性较低,且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装置,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和泄压件;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壁,所述第一壁具有面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第一侧面,所述外壳用于容纳电极组件;所述泄压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壁;其中,所述泄压件具有薄弱结构,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薄弱结构沿面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方向不超出所述第一侧面。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壳的第一壁上设置有泄压件,且泄压件设置有薄弱结构,使得泄压件能够在电池单体出现异常情况时泄放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以降低电池单体出现爆炸的风险。通过将泄压件的薄弱结构在第一壁的厚度方向上设置为不超出第一壁的第一侧面,使得泄压件的薄弱结构在第一壁的厚度方向上未延伸出第一侧面,从而能够对泄压件具有薄弱结构的位置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使得在电池单体的生产装配过程中或多个第一壁相互层叠进行存放运输的过程中能够缓解因泄压件的薄弱结构凸出于第一侧面而出现磨损或损伤的现象,一方面能够有效延长泄压件的使用时长,有利于提升具有这种泄压件的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缓解泄压件的薄弱结构因磨损而出现结构强度减弱的现象,有利于提升泄压件的使用可靠性,以保证泄压件的正常使用,进而能够有效降低泄压件出现提前开阀的风险,以提升具有这种泄压件的电池单体的使用安全性。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薄弱结构为所述泄压件设置有刻痕槽的区域;所述刻痕槽设置于所述泄压件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一侧,且所述泄压件在面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一侧对应所述刻痕槽的位置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沿面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方向不超出所述第一侧面。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泄压件背离电池单体内部的一侧设置刻痕槽,并在泄
压件对应刻痕槽的另一侧形成凸起,以使泄压件设置有刻痕槽的区域为用于泄放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的薄弱结构,这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泄压件在电池单体出现异常情况时稳定地开阀。此外,通过将泄压件背离刻痕槽的一侧的凸起设置为沿第一壁的厚度方向不超出第一壁的第一侧面,使得泄压件的凸起在第一壁的厚度方向上未延伸出第一侧面,从而能够对泄压件设置有刻痕槽的位置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以缓解因泄压件的凸起在电池单体的生产装配过程中出现磨损或损伤的现象。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侧面的间距为H,满足H>0mm。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凸起在第一壁的厚度方向上与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0,也就是说,凸起在第一壁的厚度方向上与第一侧面之间存在间隙,采用这种结构的电池单体能够进一步缓解凸起在电池单体的生产装配过程中出现磨损或损坏的现象,有利于保证泄压件的使用可靠性和使用稳定性。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件具有面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凸起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凹槽内。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泄压件面向电池单体的内部的第一表面上设置凹槽,使得凸起的至少部分能够容纳于凹槽内,从而能够对凸起进一步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以缓解泄压件的凸起在制造成型或泄压件与第一壁相互装配时出现磨损或损坏的现象,进而有利于提升泄压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凸起不超出所述第一表面。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凸起在第一壁的厚度方向上不超出第一表面,即凸起整体容纳于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凹槽内,采用这种结构的泄压件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对凸起的保护效果,以降低凸起被磨损或损坏的风险,另一方面在多个泄压件相互层叠进行存放或运输的过程中能够减少泄压件之间的干涉影响,从而便于对泄压件进行堆叠,且能够节省占地空间。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共面;或,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表面相较于所述第一侧面更远离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泄压件的第一表面设置为与第一侧面共面或相较于第一侧面更远离电池单体内部,从而能够实现容纳于泄压件的凹槽内的凸起在第一壁的厚度方向上不超出第一侧面,结构简单,且便于制造和装配。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件包括泄压部和安装部;所述泄压部设置有所述刻痕槽,且所述泄压部在面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一侧对应所述刻痕槽的位置形成有所述凸起;所述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壁,所述安装部环绕所述泄压部设置;其中,所述安装部的厚度大于所述泄压部的厚度,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泄压部围合形成所述凹槽。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泄压件由泄压部和环绕于泄压部的外侧的安装部组成,且将安装部的厚度设置为大于泄压部的厚度,采用这种结构一方面便于泄压件通过安装部与第一壁相连,以提升泄压件与第一壁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通过安装部与泄压部围合形成用于容纳凸起的凹槽,这种结构简单,且便于对凸起进行保护。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的厚度为L1,满足,0.1mm≤L1≤0.4mm。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泄压件的安装部的厚度设置在0.1mm到0.4mm,一方面
能够缓解因安装部的厚度过小而造成安装部与第一壁之间的连接强度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能够缓解因安装部的厚度过大而导致安装部的占用空间过多的现象。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部设置有所述刻痕槽的位置的最小厚度为L2,满足,0.03mm≤L2≤0.15mm。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泄压部设置有刻痕槽的位置的最小厚度设置在0.03mm到0.15mm,即泄压部设置有刻痕槽的位置的残余厚度在0.03mm到0.15mm,采用这种结构的泄压件一方面能够缓解因泄压部设置有刻痕槽的位置的最小厚度过小而导致泄压件容易被损坏的现象,另一方面能够缓解因泄压部设置有刻痕槽的位置的最小厚度过大而造成泄压部所需的开阀压力过大的现象,从而有利于降低电池单体的使用风险。
[0022]在一些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第一壁,所述第一壁具有面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第一侧面,所述外壳用于容纳电极组件;以及泄压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壁;其中,所述泄压件具有薄弱结构,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薄弱结构沿面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方向不超出所述第一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结构为所述泄压件设置有刻痕槽的区域;所述刻痕槽设置于所述泄压件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一侧,且所述泄压件在面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一侧对应所述刻痕槽的位置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沿面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方向不超出所述第一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侧面的间距为H,满足H>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件具有面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凸起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凸起不超出所述第一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共面;或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表面相较于所述第一侧面更远离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件包括:泄压部,设置有所述刻痕槽,且所述泄压部在面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一侧对应所述刻痕槽的位置形成有所述凸起;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壁,所述安装部环绕所述泄压部设置;其中,所述安装部的厚度大于所述泄压部的厚度,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泄压部围合形成所述凹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厚度为L1,满足,0.1mm≤L1≤0.4mm。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部设置有所述刻痕槽的位置的最小厚度为L2,满足,0.03mm≤L2≤0.15mm。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刻痕槽为环形槽,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泄压部位于所述刻痕槽内侧的区域向背离所述电池单体内部的方向拱起。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件为圆形结构。12.根据权利要求2

1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件与所述第一壁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壁上设置有泄压孔,所述泄压件覆盖所述泄压孔。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容纳槽,所述泄压孔贯穿所述容纳槽的槽底面,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泄压件的至少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槽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华圣杜香龙邢承友李全坤徐春光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