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铝壳,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铝壳,防爆贴,数量为若干个,连接于铝壳表面;铝壳表面开有若干个泄压孔,且防爆贴覆盖于泄压孔;所述铝壳内部设有电芯腔,泄压孔与其相通;所述防爆贴面积大于泄压孔;所述铝壳表面且位于泄压孔外围设有连接部,且防爆贴与连接部相对应并与其连接;所述铝壳壁厚大于防爆贴厚度,铝壳内部压力可从顶盖上的防爆阀泄出,且还可从铝壳上的泄压孔泄出,泄压孔可为一个或多个,使其铝壳内部压力释放时能够从泄压孔均匀放出,多个泄压孔更能够降低压力释放的冲击力,将电池爆炸风险降低,大大提高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铝壳
[0001]本技术涉及二次电池
,更具体的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铝壳。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迅速,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部件,它的性能影响了电动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安全性是当前最受到消费者关注的两个性能,续航里程由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影响决定,而安全性能也受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影响。
[0003]锂离子电池出现安全问题时一般会出现爆炸,漏液,冒烟或者过流引起的燃烧等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就是内外部短路,尤其内部短路,难以预知,难以防控。一般由于内部颗粒或者外部撞击造成的隔膜破坏引起的内部短路会使电池内部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当电池气体压力过大就会造成电池爆炸,燃烧冒烟或者漏液现象,另外电池内部有杂质时导致的副反应也会产生气体出现电池膨胀等问题,传统的电池单体以铝壳作为载体,其中仅以电池顶盖上的防爆阀作为泄压结构,气体爆炸时可释放的位置较少,加之泄压口开口较小,泄压量有限,无法起到有效的泄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电池单体以铝壳作为载体,泄压结构较少,开口较小,泄压量有限,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铝壳,具体由以下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5]一种锂离子电池铝壳,包括
[0006]铝壳;
[0007]防爆贴,数量为若干个,连接于铝壳表面;
[0008]铝壳表面开有若干个泄压孔,且防爆贴覆盖于泄压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铝壳内部设有电芯腔,泄压孔与其相通;
[0010]通过这样的设计,铝壳表面的多个泄压孔可起到泄压作用。
[0011]优选方案:所述防爆贴面积大于泄压孔;
[0012]该设计,通过防爆贴密封泄压孔,保证铝壳的正常使用。
[0013]优选方案:所述铝壳表面且位于泄压孔外围设有连接部,且防爆贴与连接部相对应并与其连接。
[0014]优选方案:所述铝壳壁厚大于防爆贴厚度;
[0015]该设计,可保证铝壳的结构强度。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铝壳内部压力可从顶盖上的防爆阀泄出,且还可从铝壳上的泄压孔泄出,压力从泄压孔释放时冲击防爆贴,铝塑膜或PET或PP材质的防爆贴具有一定的韧性,通过防爆贴
缓冲压力。
[0018]泄压孔可为一个或多个,使其铝壳内部压力释放时能够从泄压孔均匀放出,多个泄压孔更能够降低压力释放的冲击力,将电池爆炸风险降低,大大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铝壳与防爆贴拆分状态);
[0023]图5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顶视平面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图5中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图5中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铝壳(1)、泄压孔(2)、连接部(201)、防爆贴(3)。
具体实施方式
[0027]请参阅图1
‑
图7,一种锂离子电池铝壳,包括
[0028]铝壳1,铝壳1内部设有电芯腔,通过铝壳1容载电芯,铝壳1顶部可安装顶盖,顶盖封闭铝壳1,组成完整的锂电池电池单体结构;
[0029]防爆贴3,数量为若干个,铝壳1表面开有若干个泄压孔2,泄压孔2与电芯腔相通,电池单体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电芯异常鼓胀等情况而导致铝壳1爆炸时,铝壳1内部压力可从顶盖上的防爆阀泄出,且还可从铝壳1上的泄压孔2泄出;
[0030]所述铝壳1表面且位于泄压孔2外围设有连接部201,防爆贴3面积大于泄压孔2,且防爆贴3与连接部201相对应并与其连接,防爆贴3通过粘接或是激光焊或是冲压的方法与连接部201连接;
[0031]连接部201为凹状或平面状,连接部201为凹状时(如图6所示),凹入的深度与防爆贴3厚度相等,故防爆贴3与连接部201连接后表面与铝壳1齐平,两者可采用粘接的连接方式,不影响到铝壳1的正常使用;
[0032]连接部201为平面状时(如图7所示),连接部201与防爆贴3可采用冲压或激光焊的方式连接,强度更高;
[0033]铝壳1壁厚大于防爆贴3厚度,铝壳1内部压力会从泄压孔2释放,铝壳1强度高于防爆贴3,不易形变;
[0034]防爆贴3包括但不限于采用铝塑膜或薄铝片或PET或PP或铜箔材质,压力从泄压孔2释放时冲击防爆贴3,铝塑膜或PET或PP材质的防爆贴3具有一定的韧性,通过防爆贴3缓冲压力。
[0035]泄压孔2可为一个或多个,当泄压孔2为一个时,优选将泄压孔2设置在铝壳1表面中心位置(如图1所示),使其铝壳1内部压力释放时能够快速到达泄压孔2,从相对中心的位置放出;
[0036]当泄压孔2为四个时,优选将泄压孔2设置在铝壳1表面的四角(如图2所示),使其铝壳1内部压力释放时能够从四个泄压孔2均匀放出;
[0037]当泄压孔2为五个时,优选将泄压孔2设置在铝壳1表面四角以及中心(如图3所示),使其铝壳1内部压力释放时能够从五个泄压孔2均匀放出,五个泄压孔2能够降低压力释放的冲击力,将电池爆炸风险降低,大大提高安全性能。
[0038]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铝壳,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壳;防爆贴,数量为若干个,连接于铝壳表面;铝壳表面开有若干个泄压孔,且防爆贴覆盖于泄压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铝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壳内部设有电芯腔,泄压孔与其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志敏,唐晓伟,何庆庆,胡庆,倪大卫,邹伟伟,张丽花,黄晓伟,李涛,胡艳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