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分离泥和水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60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分离泥和水的设备,包括螺旋传输件、水槽和压泥板,所述螺旋传输件包括中心轴、绕于中心轴上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传输件包括接收所述絮凝槽内污水的起始端和输出脱水后污泥的尾端,所述尾端处设置所述压泥板,所述压泥板可移动设置或固定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水槽设置于所述螺旋传输件污水传输路径的下方;所述螺旋传输件包括浓缩段和压泥段,所述浓缩段靠近起始端,所述压泥段靠近所述尾端,所述浓缩段中螺旋叶片间距相同,所述压泥段中螺旋叶片间距逐渐减小。该设备通过设置螺旋传输件,且将螺旋传输件分为浓缩段和压泥段,并合理涉及两端的螺距,使污水在传输过程中充分脱水。水在传输过程中充分脱水。水在传输过程中充分脱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分离泥和水的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分离泥和水的设备,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泥水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行业、石化、轻工、制药、造纸等行业的水处理系统。现有设备一般在脱水工作时,污泥(泥水混合物)与聚合物混凝剂先在计量槽内混合,然后至絮凝池内充分混合并絮凝后,絮凝后经螺旋推动轴推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浓缩处理和脱水处理,随着螺旋轴的转动不断向前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通过重力固定环和活动环的压力作用及背压板对出料口出料时的压力作用对脱水段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泥饼由出泥口排出,滤液由滤液口自流排出。
[0003]但现有技术中设备螺旋轴输水过程中靠重力实现泥水分离,会导致排出的泥含水量大,泥饼含水率不合格;螺旋轴转速一般恒定,但进入计量槽内泥水混合物中的污泥浓度(含水量)一般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与污泥池内泥水混合物的沉淀状态也有关,从而导致在污泥浓度变化时,叠螺机出泥泥饼中含水率不合格(过高或过低)甚至压不出泥;计量槽内聚合物混凝剂(药水)与污泥反应时间短,无法保证后续充分絮凝。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分离泥和水的设备,该设备通过设置螺旋传输件,且将螺旋传输件分为浓缩段和压泥段,并合理涉及两端的螺距,使污水在传输过程中充分脱水。
[0005]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分离泥和水的设备,包括计量槽、絮凝槽、泥水分离装置,所述计量槽上方设置有加药口,所述絮凝槽与计量槽连通,所述絮凝槽内设置有搅拌装置,用于搅拌所述絮凝槽内污水;
[0006]所述絮凝槽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所述泥水分离装置,所述絮凝槽内的污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输入所述泥水分离装置;所述泥水分离装置包括螺旋传输件、水槽和压泥板,所述螺旋传输件包括中心轴、绕于中心轴上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传输件包括接收所述絮凝槽内污水的起始端和输出脱水后污泥的尾端,所述尾端处设置所述压泥板,所述压泥板可移动设置或固定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水槽设置于所述螺旋传输件污水传输路径的下方;所述螺旋传输件包括浓缩段和压泥段,所述浓缩段靠近起始端,所述压泥段靠近所述尾端,所述浓缩段中螺旋叶片间距相同,所述压泥段中螺旋叶片间距逐渐减小。
[0007]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浓缩段与压泥段路径长度之比为1:(1~2)。
[0008]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压泥板与所述螺旋传输件的螺旋叶片尾端距离为7

12mm。
[0009]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案,还包括有电控柜,所述螺旋传输件通过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电机为变频电机,在所述计量槽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用于检测进水污泥浓度的浓度检测仪,所述浓度检测仪电连接所述电控柜,所述电控柜接收所述浓度检测仪信号并将信
号输送至所述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根据所述浓度检测仪感知的浓度信号调整旋转速度。
[0010]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中心轴由起始端至尾端向上倾斜设置,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2

18
°

[0011]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连接管道一端连接絮凝槽,另一端连接泥水分离装置,连接所述泥水分离装置的一端为软管。
[0012]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计量槽内竖直设置有挡板,挡板下端连接计量槽底,计量槽进水口和出口分置于挡板两侧,污水流入计量槽内后,上溢流至挡板的出口侧。
[0013]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案,在所述螺旋传输件上方设置有喷淋管,喷淋管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冲洗螺旋传输件污泥的喷头。
[0014]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螺旋叶片外缘距中心轴的间距为100 ~300mm。
[0015]本技术所产生的效果包括:本技术通过将螺旋传输组件中螺旋叶片分隔为浓缩段和压泥段,并设置不同的螺旋叶片间距,使污泥得到充分挤压,降低含水率;
[0016]通过在计量槽内设置浓度检测仪,并通过浓度检测仪与变频电机耦合,实现螺旋传输组件根据污水含泥量调整转速,进而实现污水含水率达标;
[0017]通过浓缩段与压泥段长度比例设置,合理分配污水在浓缩段与压泥段的时间,进而控制优化含水率;
[0018]通过设置压泥板与螺旋叶片尾端的间距,使污泥得到充分挤压,进而保证泥饼中的含水率;
[0019]通过对中心轴倾斜角度的设置,保证污泥的稳定传输和泥水分离率;
[0020]其余更具体的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阐述。
附图说明
[0021]图1 本技术装置的结构图;
[0022]图2 本技术中泥水分离装置的结构图;
[0023]图中:1、计量槽,101、挡板,102、进水口,103、入口侧,104、出口侧,2、絮凝槽,201、搅拌装置,3、连接管道,4、泥水分离装置,401、中心轴,402、螺旋叶片,403、压泥板,404、浓缩段,405、压泥段,5、水槽,6、变频电机,7、喷淋管,8、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解释说明,但应当理解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述所涉及到的上、下、顶、底等方位词均针对设备使用状态下的常规认知所描述的。起始端、尾端为以污水传输方向为基准进行定义的。
[0025]本技术中的一种用于分离泥和水的设备,包括计量槽、絮凝槽和泥水分离装置,计量槽底侧设置进水口和溢流口,用于引入污水和当进水流量过大时,部分污水溢流回至原污水池,并在上方设置加药口,用于向污水内加药水,主要是阳离子型PAM(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槽内设置有挡板,竖直设置,且底端连接计量槽底,挡板置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
间将计量槽间隔为进水侧和出水侧,污水由进水口进入计量槽,水位高于挡板上缘后上溢流至出水侧,然后由下侧的出水口排至絮凝槽,该设置可以增加污水在计量槽内的流动路径,延长污水与药水的反应时间使其混合较为均匀,减轻后续絮凝槽内混凝负担。
[0026]絮凝槽内设置有搅拌装置,用于使进入其内的污水与药水充分混合,以使污水絮凝生成较大粒径(6

8mm)的矾花,便于后端压泥工艺段的处理,搅拌装置采用桨叶式装置,絮凝槽进水口连通计量槽,出水口连通泥水分离装置。
[0027]泥水分离装置通过连接管道连通絮凝槽,连通管道靠近泥水分离装置的一端采用软管,该设置可以在调整絮凝槽与泥水分离装置之间位置关系时,便于连接管道做相适应的调节,同时便于后期检修。泥水分离装置包括螺旋传输件、水槽和压泥板,螺旋传输件用于传输絮凝反应后的污泥(矾花,泥水混合物),包括中心轴和固定在中心轴上的螺旋叶片,通过螺旋轴旋转带动螺旋叶片转动,进而实现泥水混合物的传输,螺旋叶片包括浓缩段和压泥段,浓缩段螺旋叶片间距相同,在该段,污泥在重力及离心力下脱水,实现浓缩,一定程度上减轻后续压泥段的负担,压泥段螺旋叶片间距逐渐减小,污泥在传输过程中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分离泥和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计量槽、絮凝槽、泥水分离装置,所述计量槽上方设置有用于加入药剂的加药口,所述絮凝槽与计量槽连通,所述絮凝槽内设置有搅拌装置,用于搅拌所述絮凝槽内污水;所述絮凝槽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所述泥水分离装置,所述絮凝槽内的污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输入所述泥水分离装置;所述泥水分离装置包括螺旋传输件、水槽和压泥板,所述螺旋传输件包括中心轴、绕于中心轴上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传输件包括接收所述絮凝槽内污水的起始端和输出脱水后污泥的尾端,所述尾端处设置所述压泥板,所述压泥板可移动设置或固定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水槽设置于所述螺旋传输件污水传输路径的下方;所述螺旋传输件包括浓缩段和压泥段,所述浓缩段靠近起始端,所述压泥段靠近所述尾端,所述浓缩段中螺旋叶片间距相同,所述压泥段中螺旋叶片间距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离泥和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段与压泥段路径长度之比为1:(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离泥和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泥板与所述螺旋传输件的螺旋叶片尾端距离为7

1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离泥和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嘉王涛徐炜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宁智高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