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淤泥浆一体化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027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淤泥浆一体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待处理物收集后送入沉淀池去除大尺寸重物后送入泥浆调节池;S2:泥浆调节池的上清液送至上清液处理系统处理,下泥浆液送入均化池;S3:加药系统向均化池中加入絮凝沉淀药液;S4:S3后的固液混合物送入压滤机压滤分离出滤渣和滤液,滤液由液回送系统回送回泥浆调节池和加药系统;S5:上清液处理系统将上清液处理为可达标排放的清水。本发明专利技术每m3泥浆消耗的药液量较小,固液分离较为彻底。固液分离较为彻底。固液分离较为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淤泥浆一体化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害泥浆处理,特别涉及一种清淤泥浆一体化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河湖淤泥、建筑泥浆、疏浚泥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因含有重金属、微生物、细菌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或放置不理会影响人类生成环境。
[0003]图1为现有的处理系统,现有的处理系统将上述待处理物收集后送入沉淀池1(沉淀池1主要用于去除泥浆中的大尺寸重物石块、砖块、混凝土块等杂物和砂粒,防止对后续设备造成损害,避免砂粒等沉积在后续的构筑物、设备中,造成生产能力降低),沉淀池1中的固液混合液经格栅拦截后流入泥浆调节池2,沉淀池1内剩余的大尺寸重物石块、砖块、混凝土块等杂物和砂粒等送入垃圾池3处理,垃圾池3内的积水送入泥浆调节池2调节,剩余的大尺寸重物石块、砖块、混凝土块等杂物和砂粒外运处理,泥浆调节池2的上清液由泵经管道送至上清液处理系统5处理,泥浆调节池2的下泥浆液由泵经管道送至均化池4,下泥浆液在均化池4中与由加药系统6而来的固化剂、脱水剂、重金属螯合剂等反应(目的为降低比阻值及实现重金属的固化),均化池4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由泵经管道送入压滤机7压滤,压滤后的滤渣放入临时堆场8用于后续地回收利用,滤液汇集后送入专门的处理系统处理(若送入上清液处理系统5处理则因需要另外增加处理处理固化剂、脱水剂、重金属螯合剂等药液的工序,整体经济上不可行)。
[0004]图1的处理系统存在以下缺陷:1、假设a=加药系统6消耗的药液量/吨泥浆,a的数值较大,即每吨泥浆消耗的药液量。2、固液分离不彻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淤泥浆一体化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每m3泥浆消耗的药液量较小,固液分离较为彻底。
[0006]一种清淤泥浆一体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待处理物收集后送入沉淀池去除大尺寸重物后送入泥浆调节池;
[0008]S2:泥浆调节池的上清液送至上清液处理系统处理,下泥浆液送入均化池;
[0009]S3:加药系统向均化池中加入絮凝沉淀药液;
[0010]S4:S3后的固液混合物送入压滤机压滤分离出滤渣和滤液,滤液由液回送系统回送回泥浆调节池和加药系统;
[0011]S5:上清液处理系统将上清液处理为可达标排放的清水。
[0012]作为优选,所述S3还包括:
[0013]S31:均化池均化后的固液混合物送入反应净化沉淀装置分离为清液和固液混合物。
[0014]作为优选,所述絮凝沉淀药液包括水泥、二硫胺基类螯合剂、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和油酸钠,加入量为1m3进入均化池4的泥浆液中,水泥量为5

20公斤,二硫胺基类螯合剂为
0.005

0.02公斤,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为0.001

0.005公斤,油酸钠为0.001

0.005公斤。
[0015]作为优选,所述絮凝沉淀药液还包括油酸,加入量为1m3进入均化池4的泥浆液中,油酸量为0.001

0.005公斤。
[0016]作为优选,所述絮凝沉淀药液还包括油酸,加入量为1m3进入均化池4的泥浆液中,油酸量为0.001

0.002公斤。
[0017]作为优选,所述絮凝沉淀药液为分开加入,加入顺序为:先同时加入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油酸钠和油酸,然后加入水泥,最后加入二硫胺基类螯合剂。
[0018]作为优选,所述絮凝沉淀药液为分开加入,加入顺序为:先加入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油酸钠和油酸,然后加入二硫胺基类螯合剂,最后加入水泥。
[0019]作为优选,所述加入顺序为:先同时加入油酸钠和油酸,然后加入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然后加入二硫胺基类螯合剂,最后加入水泥。
[0020]作为优选,所述反应净化沉淀装置装置内设置有集水装置,该集水装置将反应净化沉淀装置的腔体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下腔体内安装有絮凝沉淀器,絮凝沉淀器由若干排的斜板组成,上腔体的底部安装有与集水装置相通的细小絮凝物过滤器,反应净化沉淀装置装置内还设置有引水管,引水管下端位于下腔体内絮凝沉淀器的上方,引水管上端位于上腔体内细小絮凝物过滤器的上方,下腔体内絮凝沉淀器的下方设置有与均化池连通的第一进液口以及与压滤机连通的絮凝沉淀后浓液出口,集水装置上设置有与滤液回送系统连通的细小絮凝物过滤后的清液口。
[0021]作为优选,所述下腔体内絮凝沉淀器的上方设置有与压滤机连通的回液口,相邻两排斜板的距离为230

600毫米,每排斜板中,相邻两块斜板之间的距离为60

100毫米,每块斜板的宽度为10

60毫米,斜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55

60度。
[0022]名词解释
[0023]本专利技术中,清淤泥浆指河湖淤泥、建筑泥浆、疏浚泥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含有固含物与液体的混合物。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
技术介绍
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上清液处理装置示意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反应净化沉淀装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第一沉淀池,2、泥浆调节池,3、垃圾池,4、均化池,5、上清液处理系统,6、加药系统,7、压滤机,8、临时堆场,9、滤液回送系统,10、搅吸船,51、中和池,52、PH调节剂罐,53、混凝池,54、絮凝剂及助凝剂罐,55、第二沉淀池,56、余水排放处理池,11、反应净化沉淀装置,1101、集水装置,1102、上腔体,1103、下腔体,1104、絮凝沉淀器,1105、细小絮凝物过滤器,1106、引水管,1107、第一进液口,1108、细小絮凝物过滤后的清液口,1109、絮凝沉淀后浓液出口,1100、回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贴合”、“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封装连接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请参考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清淤泥浆一体化净化处理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淤泥浆一体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待处理物收集后送入沉淀池去除大尺寸重物后送入泥浆调节池(2);S2:泥浆调节池(2)的上清液送至上清液处理系统(5)处理,下泥浆液送入均化池(4);S3:加药系统(6)向均化池(4)中加入絮凝沉淀药液;S4:S3后的固液混合物送入压滤机(7)压滤分离出滤渣和滤液,滤液由液回送系统回送回泥浆调节池(2)和加药系统(6);S5:上清液处理系统(5)将上清液处理为可达标排放的清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淤泥浆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还包括:S31:均化池(4)均化后的固液混合物送入反应净化沉淀装置(11)分离为清液和固液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所述所述的清淤泥浆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药液包括水泥、二硫胺基类螯合剂、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和油酸钠,加入量为1m3进入均化池4的泥浆液中,水泥量为5

20公斤,二硫胺基类螯合剂为0.005

0.02公斤,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为0.001

0.005公斤,油酸钠为0.001

0.005公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淤泥浆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药液还包括油酸,加入量为1m3进入均化池4的泥浆液中,油酸量为0.001

0.005公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淤泥浆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药液还包括油酸,加入量为1m3进入均化池4的泥浆液中,油酸量为0.001

0.002公斤。6.根据权利要求3

5任一所述的清淤泥浆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药液为分开加入,加入顺序为:先同时加入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油酸钠和油酸,然后加入水泥,最后加入二硫胺基类螯合剂。7.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四华朱飞龙赵泽明刘长奇丁浩钱超鸿张宏伟孙伟良卜夏卉朱先亮潘俊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