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蚌埠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中国大鲵个体识别和/或亲权鉴定的引物对、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2649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国大鲵个体识别和/或亲权鉴定的引物对、方法及其应用,属于遗传学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提供了一种对中国大鲵进行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的引物对和方法,累计非父排除率和累计个体识别力分别达到0.999999996和0.9946,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引物对和方法能够高精准度的对中国大鲵进行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能够完成中国大鲵种质的鉴定和遗传谱系的确定,从而实现有序、高质的人工繁育。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中国大鲵个体识别和/或亲权鉴定的方法,具有极高的检测效率,能够提高中国大鲵育种准确性,加快其育种进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国大鲵个体识别和/或亲权鉴定的引物对、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遗传学
,尤其涉及一种中国大鲵个体识别和/或亲权鉴定的引物对、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名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腮鲵科、大鲵属,是我国特有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此外,大鲵具有很高的科研、生态、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是我国重要的水生生物资源。大鲵在我国分布很广,遍及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然而,由于过度捕捉、栖息地破坏和环境气候变化等原因,野生大鲵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达到濒危状态,目前野生大鲵几近灭绝。为了保护和利用大鲵,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大鲵人工繁育技术已相当成熟,全国现有大鲵养殖储量在3000万尾左右。然而,由于缺少合理、系统的管理措施,来自不同地区的个体之间无序杂交普遍存在,导致养殖场的个体遗传多样性低、基因丢失,种质资源混乱和退化现象严重,严重影响种质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了保证大鲵种质资源质量,提高人工繁育的有序性,有必要对繁殖个体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国大鲵个体识别和/或亲权鉴定的引物对,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对由12对引物组成,所述12对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

SEQ ID NO.24所示。2.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对在中国大鲵个体识别中的应用。3.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对在中国大鲵亲权鉴定中的应用。4.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对在中国大鲵种群结构分析中的应用。5.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对在中国大鲵育种中的应用。6.一种中国大鲵个体识别和/或亲权鉴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对对样本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所得产物进行基因分型和数据分析。7.根据权利要求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闫丽萍王娣李作美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