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丝菌素P
‑
3的发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更进一步的属于发酵
,具体涉及一种安丝菌素的发酵方法,包括种子培养、发酵培养、补料培养等。
技术介绍
[0002]安丝菌素是一种美登素类抗生素,其主要是从微生物比如橙色珍贵束丝放线菌发酵生产的,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结核杆菌、抗细菌等多种药理活性。
[0003]安丝菌素P
‑
3为主要发酵产物,其通过阻碍微管形成从而阻止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细胞死亡,在体外及荷瘤动物中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
[0004]安丝菌素的化学结构式为:
[0005][0006]安丝菌素为聚酮类化合物,安丝菌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由以下三个主要阶段构成:Ⅰ.葡萄糖经生物反应生成葡萄糖
‑6‑
磷酸,以葡萄糖
‑6‑
磷酸为反应起始点,分别经过磷酸戊糖途径和糖酵解途径产出赤藓糖
‑4‑
磷酸(E
‑4‑
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再由赤藓糖
‑4‑r/>磷酸和磷酸烯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丝菌素P
‑
3的发酵方法,其包括发酵培养和自发酵培养起即始的每日流补,所述每日流补所添加的补料按质量体积比包括30~60%葡萄糖及安丝菌素代谢合成前体0.02~0.2%;所述的安丝菌素代谢合成前体包括甲硫氨酸、异亮氨酸和异丁醇。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丝菌素P
‑
3的发酵方法,其中,所述流补前体甲硫氨酸的含量为0.01~0.1%,优选为0.03~0.06%,更优选为0.05%;和/或,所述流补前体异亮氨酸的含量为0.01~0.1%,优选为0.03~0.06%,更优选为0.04~0.05%;和/或,所述流补前体异丁醇的含量为0.01~0.1%,优选为0.01~0.04%,更优选为0.015~0.02%。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丝菌素P
‑
3的发酵方法,其中,所述的发酵培养的培养基按质量体积比包括:速效碳源0.2~5%,缓释碳源0.5~5%,速效氮源0.2~5%,缓释氮源0.5~5%,无机盐0.2~1.5%;和/或,所述的速效碳源选自葡萄糖、果糖、蔗糖、甘油或乳糖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的缓释碳源选自玉米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糯米粉或可溶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的速效氮源选自麦芽提取物、酵母提取物或酵母浸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的缓释氮源选自玉米蛋白粉、大豆蛋白粉、棉籽精粉、大豆粉、黄豆饼粉或玉米浆干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的无机盐选自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或氯化物,优选为碳酸钙、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硫酸镁、硫酸锌和硫酸亚铁。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丝菌素P
‑
3的发酵方法,其中,所述发酵培养的培养基按质量体积比包括:葡萄糖0.1~2%,甘油0.1~2%,果糖0.1~2%,可溶性淀粉0.5~2.5%,马铃薯淀粉0.5~2.5%,酵母抽提物0.1~1%,棉籽精粉0.1~1%,碳酸钙0.1~1%,磷酸二氢钾0.01~0.1%,硫酸镁0.01~0.1%,硫酸亚铁0.01~0.1%。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丝菌素P
‑
3的发酵方法,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6.5~7.5;和/或,所述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5~30℃;和/或,所述的发酵投料后的体积可为0~50000L;和/或,所述的发酵培养周期为12~14天。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丝菌素P
‑
3的发酵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发酵培养:称取各原料,以重量体积比计为,葡萄糖0.1~2%、果糖0.1~2%、甘油0.1~2%、马铃薯淀粉0.5~2.5%、可溶性淀粉0.5~2.5%、酵母抽提物0.1~1%、棉籽精粉0.1~1%、碳酸钙0.1~1%、磷酸二氢钾0.01~0.1%、硫酸镁0.01~0.1%和硫酸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家骏,吴开凯,陈辅辰,张敏,冯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