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包括采集单元、与采集单元电连接的判断单元,以及与判断单元电连接的处理单元;数据监控模块,包括与采集单元电连接的监测单元;以及,偏航控制模块,包括与机组机架连接的偏航电机,以及与判断单元连接的偏航控制器。该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通过采集单元与监测单元来检测环境风速和风向,分析了历史的风速风向数据和偏航系统在不同的环境状态下启动和停止的模式。在风速和风向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波动性指标,采用CHAID决策树确定偏航启动相关参数,将得到的结构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得到偏航系统优化模型。得到偏航系统优化模型。得到偏航系统优化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的
,尤其涉及一种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风电机组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机械功带动转子旋转,最终输出交流电的电力设备,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0003]偏航控制系统是风电机组的重要传动系统,风电机组在偏航系统的控制下,始终使风电机组的叶轮处于迎风状态,在风向稳定时风电机组能够始终对着来风方向发电,提高风电机组的风能利用率,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系统和偏航机构本身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当风向和风速频繁变化时,风机叶轮迎风面无法准确对准风的来向,随之而来的系统对风的跟踪失效问题会影响风力发电机的效率,风向和风速频繁变化也会导致偏航机构频繁动作,使机械损耗加快,从而影响偏航机构的寿命。
[0004]传统的检测手段是依赖仪器检测,随着风电场精细化运营要求的提高,对偏航系统的在线诊断和纠正偏航系统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6]鉴于上述现有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存在当风向和风速频繁变化时,风机叶轮迎风面无法准确对准风的来向,随之而来的系统对风的跟踪失效问题会影响风力发电机的效率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包括采集单元、与采集单元电连接的判断单元,以及与判断单元电连接的处理单元;数据监控模块,包括与采集单元电连接的监测单元;以及,偏航控制模块,包括与机组机架连接的偏航电机,以及与判断单元连接的偏航控制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监测单元包括与采集单元连接的风速传感器和风向传感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风速偏置模块,包括与风速传感器连接的优化单元,以及与偏航控制器连接的尾流偏转角补偿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发电单元,包括齿轮箱、设置于齿轮箱上的桨叶轴;以及,润滑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齿轮箱外侧的
润滑油箱,以及设置于所述润滑油箱上的注油组件;所述齿轮箱位于润滑油箱内部,且两者相通。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注油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润滑油箱内部的安装轴、设置于所述安装轴与所述桨叶轴之间的驱动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轴上的水车架、设置于所述水车架外侧的盛油盘、设置于所述盛油盘上的多个盛油腔、设置于所述盛油腔底端的漏油口,以及设置于所述盛油盘上端的分油件。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分油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润滑油箱内部,且与所述盛油盘贴合的接油槽、设置于所述接油槽端部的注油槽、设置于所述注油槽端部的分配盒,以及设置于所述分配盒底端,且插入所述齿轮箱顶端的多个注油管。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桨叶轴上的第一锥齿、设置于所述安装轴上,且与所述第一锥齿啮合的第二锥齿;所述桨叶轴穿过齿轮箱,且位于所述润滑油箱中。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接油槽下方设有吸渣单元,所述吸渣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水车架上的安装环、设置于所述安装环与多个所述盛油腔底端之间的多个滑柱、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柱上的磁吸石、设置于所述磁吸石与所述安装环之间的弹性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盛油盘上端的除渣组件,所述接油槽上设有供所述磁吸石穿过的穿槽。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除渣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接油槽下方的集渣漏盒,以及设置于所述集渣漏盒侧边,且与所述磁吸石相抵的挤压架。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集渣漏盒与所述盛油盘之间贴合,且与所述接油槽之间设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上设有与所述漏油口配合的排渣口。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采集单元与监测单元来检测环境风速和风向,分析了历史的风速风向数据和偏航系统在不同的环境状态下启动和停止的模式。在风速和风向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波动性指标,采用CHAID决策树确定偏航启动相关参数,将得到的结构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得到偏航系统优化模型。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润滑油箱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水车架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吸渣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A区域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8]再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29]实施例1
[0030]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
[0031]此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100,包括采集单元101、与采集单元101电连接的判断单元102,以及与判断单元102电连接的处理单元103;数据监控模块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100),包括采集单元(101)、与采集单元(101)电连接的判断单元(102),以及与判断单元(102)电连接的处理单元(103);数据监控模块(200),包括与采集单元(101)电连接的监测单元(201);以及,偏航控制模块(300),包括与机组机架连接的偏航电机(301),以及与判断单元(102)连接的偏航控制器(3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201)包括与采集单元(101)连接的风速传感器(201a)和风向传感器(201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速偏置模块(400),包括与风速传感器(201a)连接的优化单元(401),以及与偏航控制器(302)连接的尾流偏转角补偿器(4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电单元(500),包括齿轮箱(501)、设置于齿轮箱(501)上的桨叶轴(502);以及,润滑单元(600),包括设置于所述齿轮箱(501)外侧的润滑油箱(601),以及设置于所述润滑油箱(601)上的注油组件(602);所述齿轮箱(501)位于润滑油箱(601)内部,且两者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组件(602)包括设置于所述润滑油箱(601)内部的安装轴(602a)、设置于所述安装轴(602a)与所述桨叶轴(502)之间的驱动部(602b),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轴(602a)上的水车架(602c)、设置于所述水车架(602c)外侧的盛油盘(602d)、设置于所述盛油盘(602d)上的多个盛油腔(602e)、设置于所述盛油腔(602e)底端的漏油口(602f),以及设置于所述盛油盘(602d)上端的分油件(602g)。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件(602g)包括设置于所述润滑油箱(601)内部,且与所述盛油盘(602d)贴合的接油槽(602g
‑
1)、设置于所述接油槽(602g
‑
1)端部的注油槽(602g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郑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浙江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