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07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管,包括一管体、设于管体内的毛细结构及填充于管体内的工作介质,该毛细结构包括若干相互交织的丝线,至少一部分所述丝线与管壁间为面接触,增加了毛细结构与管壁的接触面积,使管体吸收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至该毛细结构,有利于工作介质的蒸发,提高了热管的传热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热管,特别是关于一种借增加毛细结构与管壁的接触面积以增强其散热效能的热管。
技术介绍
对于发热量较高的电子元件的散热,人们普遍采用将热管穿设于散热鳍片上,并利用散热风扇强制散热的方式。该热管包括靠近发热电子元件的蒸发端及远离该电子元件的冷凝端。在电子元件的散热过程中,热管的管体吸收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将热量传递给毛细结构,蒸发端的工作液体吸收管体与毛细结构的热量后蒸发,带着热量向冷凝端移动,将热量传递给冷凝端的散热鳍片,散热鳍片处的热量在散热风扇的作用下散发至周围空气中,完成对该热量的散发。蒸发后的工作液体在冷凝端放热后凝结成液体,该液体在毛细结构的作用下回流至蒸发端,进入下一工作循环,如此,利用热管内工作液体的蒸发与凝结,完成对电子元件的散热。该散热过程中,毛细结构由管壁吸收的热量直接影响着单位时间内工作液体吸收的热量,进而影响工作液体的蒸发速度,从而对热管的散热效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增加毛细结构与管壁的接触面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传统的丝网型热管的毛细结构是由若干丝线编织而成,该丝线的截面一般为圆形,该圆形截面与管壁间为线接触,使丝网与管壁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使该热管的散热效能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热管的散热效能不甚理想的不足,在此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具良好散热效能的热管。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之热管包括一管体、设于管体内的毛细结构及填充于管体内的工作介质,该毛细结构包括若干相互交织的丝线,至少一部分所述丝线与管壁间为面接触。本实施例中,至少一部分组成该毛细结构的丝线与热管管壁间为面接触,增加了毛细结构与管体内壁的接触面积,使管体吸收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至该毛细结构,增加工作液体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更有利于工作液体的蒸发,使该热管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该热管的部分剖开示意图;图2为毛细结构的展开示意图;图3为图2的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该热管10包括一管体12、填充于管体12内的工作介质(图未示)及设于管体12内的毛细结构14。该管体12由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制成,本实施例的管体12材料为铜。该工作介质一般是具有较低沸点的液体,如水、酒精等。如图2及图3所示,该毛细结构14是由若干丝线16相互交织而形成的丝网。该丝网是由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与矩形的丝线16编织形成。其中,横截面为矩形的丝线16与管体12内壁间为面接触,增加了毛细结构14与管壁的接触面积,使管体12吸收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至该毛细结构14。本实施例中,该毛细结构14可由圆形截面的丝线16与非圆形截面的丝线16编织形成,如由截面形状为圆形与方形、圆形与“工”形等的丝线编织形成;也可由至少一种非圆形截面的丝线16编织形成,如由截面为方形、矩形、“工”形或矩形与“工”形、矩形与方形或方形、矩形与“工”形等的丝线16编织形成,只需保证至少一部分丝线16与管体12内壁间为面接触即可。本实施例的丝线16由铜或铝或不锈钢等具有一定韧性及良好导热性并可与工作介质共存的材料制成。该毛细结构14可由单一材料的丝线16编织而成,也可由不同材料的丝线16编织形成。本实施例可在管体12内设置支撑体或利用烧结等方式实现毛细结构14与管体12内壁的良好接触。本实施例中,至少一部分组成该毛细结构的丝线16与热管10管壁间为面接触,增加了毛细结构14与管体12内壁的接触面积,使管体12吸收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至该毛细结构14,增加工作液体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更有利于工作液体的蒸发,使该热管10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包括一管体、设于管体内的毛细结构及填充于管体内的工作介质,该毛细结构包括若干相互交织的丝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丝线与管壁间为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丝线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方形、“工”形至少其中之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毛细结构是由圆形横截面的丝线与上述横截面的丝线编织而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丝线的材料为铜、铝、不锈钢至少其中之一。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丝网与管体间采用设置支撑体或烧结的方式实现良好接触。全文摘要一种热管,包括一管体、设于管体内的毛细结构及填充于管体内的工作介质,该毛细结构包括若干相互交织的丝线,至少一部分所述丝线与管壁间为面接触,增加了毛细结构与管壁的接触面积,使管体吸收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至该毛细结构,有利于工作介质的蒸发,提高了热管的传热效能。文档编号H05K7/20GK1837738SQ20051003384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4日专利技术者洪居万, 郑景太, 吴荣源, 骆长定 申请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包括一管体、设于管体内的毛细结构及填充于管体内的工作介质,该毛细结构包括若干相互交织的丝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丝线与管壁间为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居万郑景太吴荣源骆长定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