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控的渠道分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95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操控的渠道分水器,该装置包括:设置在进水渠上的外套筒与内套筒,内套筒转动设置在外套筒的内部,外套筒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水槽,通过通水槽与出水渠相连通;内套筒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多层,每一层内设有不同形状的通路,该通路的端口与内套筒的侧壁贯通;内套筒上设有旋转手柄,旋转手柄与每一层的通路形成不同的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分水器结构简单,外套筒上设置有多个通水槽,内套筒的每一层上设置有不同的通路,仅需要控制转动内套筒的角度就可以实现不同方向出水渠的连通,操作简便且省力;其次,整个分水器使用PE管制成,具有轻便耐用的特点,当需要更换时,所需成本低。所需成本低。所需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操控的渠道分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分水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操控的渠道分水器。

技术介绍

[0002]农业种植过程中需要在不同时间段对农田进行浇水灌溉,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在平原地区的大规模种植时必须使用灌溉渠道导水,灌溉渠道分为进水的主渠道和多条纵横分布的分渠道,在最末级灌溉农渠的分渠道将主渠道中的水分散至农田的各个部位,保证农田各处的作物均能得到浇灌。在主渠道与多个分渠道的交界处通常使用混凝土小闸门人力控制水流的通断,进而改变水流的方向,若遇到一条主渠道向三条分渠道分水时,需要多个控制闸门,混凝土闸门较重,在使用时不利人力操作,且设置要求繁琐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操控的渠道分水器,克服使用混凝土闸门分水时费力的缺点。
[0004]一种便于操控的渠道分水器,包括:设置在进水渠上的外套筒与内套筒,内套筒转动设置在外套筒的内部,外套筒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水槽,通过通水槽与出水渠相连通;
[0005]内套筒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多层,每一层内设有不同形状的通路,该通路的端口与内套筒的侧壁贯通;内套筒上设有旋转手柄,旋转手柄与每一层的通路形成不同的夹角。
[0006]进一步地,上述外套筒侧壁上的通水槽包括四个,相邻通水槽的夹角为90度。
[0007]进一步地,上述出水渠包括第一出水渠、第二出水渠与第三出水渠,且分别与外套筒上的三个通水槽相连通。
[0008]进一步地,上述内套筒包括直通管层、弯头管层、三通管层与四通管层,直通管层的通路沿内套筒的直径方向延伸,弯头管层的通路关于内套筒的半径对称设置且通路的弯折部位位于内套筒的中心,三通管层的通路呈T型,四通管层的通路呈十字型且关于内套筒的直径对称。
[0009]进一步地,上述通水槽为矩形,其长边沿外套筒的轴向。
[0010]进一步地,上述外套筒与内套筒均由PE管制成。
[0011]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分水器结构简单,外套筒上设置有多个通水槽,内套筒的每一层上设置有不同的通路,仅需要控制转动内套筒的角度就可以实现不同方向出水渠的连通,操作简便且省力;其次,整个分水器使用PE管制成,具有轻便耐用的特点,当需要更换时,所需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分水器的平面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外套筒的结构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内套筒的结构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中直通管层的平面图与立体图;
[0016]图5为本技术中弯头管层的平面图与立体图;
[0017]图6为本技术中三通管层的平面图与立体图;
[0018]图7为本技术中四通管层的平面图与立体图;
[0019]图8为本技术中进水渠的结构图;
[0020]图9为本技术中直通管层、弯头管层、三通管层、四通管层的俯视图。
[0021]图中:1

外套筒;101

通水槽;2

内套筒;201

旋转手柄;202

直通管层;203

弯头管层;204

三通管层;205

四通管层;3

进水渠;4

第一出水渠;5

第二出水渠;6

第三出水渠。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3]参考图1与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操控的渠道分水器,包括:设置在进水渠3上的外套筒1与内套筒2,外套筒1与内套筒2均为圆筒状,外套筒1的底部封闭,顶部敞开,内套筒2转动设置在外套筒1的内部,外套筒1的侧壁上设有四个通水槽101,相邻通水槽101的夹角为90度,通水槽101的形状为矩形,矩形长边沿外套筒1的轴向分布,四个通水槽101其中之一与进水渠3连通,使进水渠3流出的水进入外套筒1内,四个通水槽101的另外三个分别与第一出水渠4、第二出水渠5与第三出水渠6连通。
[0024]参考图3,内套筒2在不同高度设有不同通路,内套筒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四层,该四层包括四种通路,分别是直通管层202、弯头管层203、三通管层204与四通管层205,所有通路的端口都可以与通水槽101相连通,进水渠3中的水进入内套筒2中经过该通路从通路的端口中排出,端口与出水渠相连通,水流即排向不同方向的出水渠中;内套筒2的各层之间不发生相互转动,内套筒2的顶部设有旋转手柄201,旋转手柄201与每一层的通路形成不同的夹角,通过旋转手柄201可以轻松地转动内套筒2。
[0025]参考图4,直通管层202的通路沿内套筒2的直径方向延伸,共包括有两个端口。
[0026]参考图5,弯头管层203的通路关于内套筒2的半径对称设置,且通路的弯折部位位于内套筒2的中心,图5中的通路呈直角折线形。
[0027]参考图6,三通管层204的通路呈T型,T型的长段沿内套筒2的直径延伸,共包括三个端口。
[0028]参考图7,四通管层205的通路呈十字型且关于内套筒2的直径对称,共有四个端口,可以同时为三个出水渠进行供水。
[0029]参考图1与图8,进水渠3、第一出水渠4、第二出水渠5与第三出水渠6的截面形状包括大口端与小口端,小口端与外套筒1的通水槽101连接,大口端用于将通路中流出的水导向农田中。
[0030]外套筒1与内套筒2均由PE管制成,PE管材质轻便且不会被锈蚀,经久耐用,当损坏时可以整体更换,所需成本低。
[0031]参考图1与图9,该分水器分为A、B、C、D、E、F、G、H、I共九个档位,其中:A档位,旋转手柄201与进水渠3的水流方向夹角为0度,可以通过三通管层204的通路将水分至第一出水
渠4与第三出水渠6中;B档位,旋转手柄201与进水渠3的水流方向夹角为22.5度,可以通过四通管层205的通路将水分至第一出水渠4、第二出水渠5与第三出水渠6中;C档位,旋转手柄201与进水渠3的水流方向夹角为45度,可以通过90度弯头管层203的通路将水分至第一出水渠4中;D档位,旋转手柄201与进水渠3的水流方向夹角为67.5度,出水渠道均关闭;E档位,旋转手柄201与进水渠3的水流方向夹角为90度,可以通过三通管层204的通路将水分至第一出水渠4、第二出水渠5中;F档位,旋转手柄201与进水渠3的水流方向夹角为

22.5度,可以通过直通管层202的通路将水分至第二出水渠5中;G档位,旋转手柄201与进水渠3的水流方向夹角为

45度,可以通过90度弯头管层203的通路将水分至第三出水渠6中;H档位,旋转手柄201与进水渠3的水流方向夹角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操控的渠道分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进水渠(3)上的外套筒(1)与内套筒(2),所述内套筒(2)转动设置在所述外套筒(1)的内部,所述外套筒(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水槽(101),通过所述通水槽(101)与出水渠相连通;所述内套筒(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多层,每一层内设有不同形状的通路,该通路的端口与内套筒(2)的侧壁贯通;所述内套筒(2)上设有旋转手柄(201),所述旋转手柄(201)与每一层的通路形成不同的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操控的渠道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1)侧壁上的通水槽(101)包括四个,相邻所述通水槽(101)的夹角为90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操控的渠道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渠包括第一出水渠(4)、第二出水渠(5)与第三出水渠(6),且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绪勋刘路广吴瑕范杨臻潘少斌杨小伟王敬董苇何娟张建涛高猛张培青朱梅王剑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