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拦蓄潜水实现水田节水并减少水田面源污染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640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拦蓄潜水实现水田节水并减少水田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点是:它由地下水拦蓄结构和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组成,所述地下水拦蓄结构位于排水渠道末端及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末端、埋设于地表以下,用于拦截和蓄纳潜水,至少一个所述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置于所述地下水拦蓄结构内,所述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的上端位于地表以上,利于操作,所述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的下端位于地表以下、且进水口与地下水拦蓄结构的出水端连通,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的出水口与排水渠道连通,用于调节地下水位,防止次生盐渍化产生。其能够构成地下屏障拦有效地拦蓄利用原本流失的地下回归水,达到了拦蓄或排泄地下潜水的目的,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拦蓄潜水实现水田节水并减少水田面源污染的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节水及面源污染防控
,是一种基于拦蓄潜水实现水田节水并减少水田面源污染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农业用水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水田又是农业灌溉中耗水最高的农田,灌溉水的平均利用率仅为50%左右,因此,发展水田节水灌溉具有刻不容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0003]目前国内外的水田节水基本都局限于地表工程,多以渠系的防渗为主,通过对各级灌溉渠道进行衬砌,达到减少输水渠道渗漏,减少水量损失的目的。目前国内的大中型灌区的灌溉渠道基本都实现了防渗衬砌,渠系水利用率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田间水量利用率仍很低,且难以提高,每年仍有大量的退水量,其中通过第四系潜水方式流失的水量占70%以上。在水量损失的同时,农田施放的化肥在未充分发挥肥效的情况下也随着潜水流失到排水渠道,造成肥料的损失和下游承泄区的面源污染。如何进一步利用这部分水量,减少水量流失和面源污染,是未来节水灌溉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拦蓄潜水实现水田节水并减少水田面源污染的系统,通过建设地下水拦蓄系统和地下水闸调节系统,有效地拦蓄利用原本流失的地下回归水,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同时根据灌溉期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的变化情况,适时关闭、开启地下水闸,通过地下水闸调节系统调控地下壅高水位,降低可能出现的盐碱毛细上升,避免水田次生盐碱化的发生。
[000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基于拦蓄潜水实现水田节水并减少水田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是:它由地下水拦蓄结构和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组成,所述地下水拦蓄结构位于排水渠道末端及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末端、埋设于地表以下,用于拦截和蓄纳潜水,至少一个所述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置于所述地下水拦蓄结构内,所述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的上端位于地表以上,利于操作,所述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的下端位于地表以下、且进水口与地下水拦蓄结构的出水端连通,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的出水口与排水渠道连通,用于调节地下水位,防止次生盐渍化产生。
[0006]所述地下水拦蓄结构包括截水槽、防水层和地下集水管,所述截水槽置于排水渠道末端及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末端,在所述截水槽内、地表以下设置所述防水层,所述地下集水管置于地表以下、所述防水层的上游,地下集水管沿截水槽铺设、且上部管壁设置集水孔,用于吸纳潜水。
[0007]所述地下水拦蓄结构的防水层为不透水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土工膜。
[0008]所述地下水拦蓄结构的地下集水管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PVC、PE、UPVC波纹管的塑料管材,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
[0009]所述地下水拦蓄结构的地下集水管外周包覆过滤层,用于过滤潜水、防止泥沙进
入地下集水管。
[0010]所述地下水拦蓄结构的地下集水管的过滤层包括但不限于无纺布。
[0011]所述地下水闸调节结构包括闸门井、排水管和水闸,所述闸门井置于地下水拦蓄结构的地下集水管处,闸门井的底部位于地下集水管下方、顶部与地表齐平,地下集水管的出水孔与闸门井连通,所述排水管置于闸门井与排水渠道之间、埋设于地表以下,排水管入水口位于闸门井内并连通,排水管的出水口与排水渠道连通,所述水闸置于闸门井内,水闸的操作端位于闸门井外的上方、挡水端位于排水管入水口处,水闸的挡水端能够封堵或敞开排水管入水口。
[0012]所述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的闸门井顶部设置井盖、内壁设置水闸爬梯。
[0013]所述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的排水管包括但不限于钢筋混凝土管,需要满足强度要求。
[0014]本技术的原理是:
[0015]1其地下水拦蓄结构的截水槽和防水层构成地下屏障拦截地下潜水;
[0016]2沿截水槽在防水层上游设置多孔的地下集水管,用以汇集潜水并引导至两侧的地下水闸调节结构;
[0017]3依据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的变化情况,适时关闭、开启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的水闸,拦蓄或排泄的地下潜水,通过控制地下水位,防止次生盐渍化产生。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地下水拦蓄结构能够构成地下屏障拦截地下潜水,并通过多孔的地下集水管用以汇集潜水并引导至两侧的地下水闸调节结构,能够有效地拦蓄利用原本流失的地下潜水,通过拦蓄利用原本流失的潜水,并通过地下水闸调节结构控制地下的水位,延长了地下潜水的排泄时间,使地下潜水中的化肥进一步充分发挥肥效,不仅达到了拦蓄或排泄地下潜水的目的,而且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还避免了化肥损失,减少了下游承泄区的面源污染。同时根据灌溉期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的变化情况,通过地下水闸调节结构适时关闭、开启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的水闸,能够调控地下壅高水位,降低可能出现的盐碱毛细上升,避免水田次生盐碱化的发生。
[0019]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效果显著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Ⅰ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的Ⅱ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的Ⅲ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断面示意图;
[0025]图6为图5的A

A剖面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的地下水拦蓄结构的标准断面图。
[0027]图中:1地下集水管,2地下水闸调节结构,3排水管,4排水渠道,5灌溉渠道,6农田,7闸门井,8爬梯,9井盖,10水闸,11挡水端,12防水层,13集水孔,14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参见图1

图7,实施例1,本实施例一种基于拦蓄潜水实现水田节水并减少水田面源污染的系统,它设置在农田6的灌溉渠道5侧面、排水渠道4末端和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末端,所述农田6为水田,它由地下水拦蓄结构和地下水闸调节结构2组成,所述地下水拦蓄结构位于排水渠道4末端及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末端、埋设于地表以下,用于拦截和蓄纳潜水,两个所述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置于所述地下水拦蓄结构内,所述地下水闸调节结构2的上端位于地表以上,利于操作,所述地下水闸调节结构2的下端位于地表以下、且进水口与地下水拦蓄结构的出水端连通,地下水闸调节结构2的出水口与排水渠道4连通,用于调节地下水位,防止次生盐渍化产生。
[0030]所述地下水拦蓄结构包括截水槽、防水层12和地下集水管1,所述截水槽置于排水渠道4末端及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末端,在所述截水槽内、地表以下设置所述防水层12,所述防水层12为不透水材料的土工膜,所述地下集水管1置于地表以下、所述防水层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拦蓄潜水实现水田节水并减少水田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是:它由地下水拦蓄结构和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组成,所述地下水拦蓄结构位于排水渠道末端及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末端、埋设于地表以下,用于拦截和蓄纳潜水,至少一个所述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置于所述地下水拦蓄结构内,所述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的上端位于地表以上,利于操作,所述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的下端位于地表以下、且进水口与地下水拦蓄结构的出水端连通,地下水闸调节结构的出水口与排水渠道连通,用于调节地下水位,防止次生盐渍化产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拦蓄潜水实现水田节水并减少水田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地下水拦蓄结构包括截水槽、防水层和地下集水管,所述截水槽置于排水渠道末端及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末端,在所述截水槽内、地表以下设置所述防水层,所述地下集水管置于地表以下、所述防水层的上游,地下集水管沿截水槽铺设、且上部管壁设置集水孔,用于吸纳潜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拦蓄潜水实现水田节水并减少水田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防水层为不透水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土工膜。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拦蓄潜水实现水田节水并减少水田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地下集水管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PV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阳陈永明董建伟梁煦枫张晓辉刘冬梅高铭含谷小溪袁金峰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水利科技推广总站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吉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