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模拟域实现CDS差值量化操作的SAR/SSADC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92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在模拟域实现CDS差值量化操作的SAR/SS ADC,属于模拟集成电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在模拟域进行CDS差值量化操作,减少了一次量化过程,提升了读出链的工作速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SAR ADC和SS ADC混合结构的方式,减少了SAR ADC的面积消耗,面积上减少了约85%,同时采用了单调切换开关逻辑,相比传统SAR ADC功耗上减少了约97%;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异步时钟模块为SS ADC转换部分的计数器提供时钟,避免了额外高频时钟信号的输入,简化了设计难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解决了为CMOS图像传感器读出链设计一个面积小、结构简单、同时能完成CDS差值的量化操作的列级ADC的难题。成CDS差值的量化操作的列级ADC的难题。成CDS差值的量化操作的列级ADC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模拟域实现CDS差值量化操作的SAR/SS ADC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模拟集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在模拟域实现CDS差值量化的SAR/SS ADC(successive approximationregister/single slope ADC)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CMOS图像传感器作为传递图像信息的主要工具,其广泛地应用于安防、医疗、摄影等领域。同时,人们对图像传感器的精度、速度、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是图像传感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实现像素输出的模拟电压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它对CMOS图像传感器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0003]CMOS图像传感器中,依据ADC的应用可以分为像素级ADC、列级ADC以及芯片级ADC。其中,列级模数转换器由于其在图像传感器中速度、设计复杂度以及功耗等方面有良好的平衡,已成为目前CMOS图像传感器的主流ADC结构。而图像传感器中列级ADC常用的类型又分为斜坡型模数转换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模拟域实现CDS差值量化操作的SAR/SS ADC,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举采样保持开关、斜坡产生模块、二进制MSB

Split CDAC电容阵列、四输入动态比较器、异步时钟产生模块和SAR/SS逻辑控制电路;所述的自举采样保持开关电路包括8个NMOS管、4个PMOS管和1个电容C
G
;8个NMOS管分别为NM1~NM8,4个PMOS管分别为PM1~PM4;其中,NM1管的源极接地,NM1管的漏极连接PM1管的漏极、NM2管的栅极和NM8管的栅极,NM1管的栅极连接PM1管的栅极和输入信号CLK;PM1管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PM2管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PM2管的栅极连接NM3管的栅极和输入信号CLK,PM2管的漏极连接NM3管的漏极、PM4管的栅极、NM4管的漏极;NM2管的源极接地,NM2管的漏极连接NM3管的源极、电容C
G
的第二端子、NM4管的源极和NM5管的源极;PM3管的漏极连接电源电压,PM3管的衬底连接PM3管的源极、PM4管的源极、PM4管的衬底和电容C
G
的第一端子,PM3管的栅极连接NM7管的源极、PM4管的源极、NM4管的栅极、NM5管的栅极和NM6管的栅极;NM5管的漏极接NM6管的源极和输入信号VIN;NM6管的漏极接输出信号VOUT;NM7管的栅极接电源电压,NM7管的漏极接NM8管的源极,NM8管的漏极接地;另外除PM3和PM4管外,所有N型晶体管的衬底都接地,所有P型晶体管的衬底都接电源电压;所述的四输入动态比较器电路包括6个NMOS管、10个PMOS管和2个反向器;6个NMOS管分别为NM1~NM6,10个PMOS管分别为PM1~PM10,2个反向器分别为反相器INV1、反相器INV2;其中,PM1管的源极接电源电压,PM1管的栅极接PM2管的栅极和输入信号CLK,PM1管漏极接PM3管的源极和PM4管的源极;PM2管的源极接电源电压,PM2管的漏极接PM5管源极和PM6管的源极;PM3管的栅极接输入信号VP,PM3管的漏极接PM5管的漏极、NM1管的漏极、PM7管的栅极和NM3管的栅极;PM4管的栅极接输入信号VN,PM4管的漏极接PM6管的漏极、NM2管的漏极、PM10管的栅极和NM4管的栅极;PM5管的栅极接输入信号VRP;PM6管的栅极接输入信号VRN;NM1管的栅极接输入信号CLK和NM2管的栅极,NM1管的源极接地;NM2管的源极接地;PM7管的源极接电源电压,PM7管的漏极接PM8管的漏极、NM3管的漏极、PM9管的栅极、NM6管的栅极和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PM10管的源极接电源电压,PM10管的漏极接PM9管的漏极、NM4管的漏极、PM8管的栅极和NM5管的栅极、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NM3管的源极接NM5管的漏极;NM4管的源极接NM6管的漏极;PM8管和PM9管的源极接电源电压,NM5管和NM6管的源极接地;反相器INV1输出端接输出信号OUTN,反相器INV2的输出端接输出信号OUTP;所述的斜坡产生模块电路包括1个运算放大器OP、2个POMS管、8个NMOS管和3个电容;2个POMS管分别为PM1和PM2,8个NMOS管分别为NM1~NM8,3个电容分别为C1、C2和C
RAMP
;其中,PM1管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PM1管的栅极连接PM1管的漏极、PM2管的栅极、NM1管的漏极和电容C2的上极板;PM2管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PM2管的漏极连接NM4管的漏极、NM4管的栅极和NM6管的栅极;NM1管的栅极连接运算放大器OP的输出端,NM1管的源极连接运算放大器OP的负向输入端和NM2管的漏极;运算放大器OP的正向输入端接固定电平V
CM
;NM2管的栅极接输入时钟φ1,NM2管的源极接NM3管的漏极和电容C1的上极板;NM3管的栅极接输入时钟φ2,NM3管的源极接地;电容C1的下极板接地,电容C2下极板接电源电压;NM4管的源极接NM5管的漏极、NM5管的栅极和NM7管的栅极;NM5管的源极接地,NM7管的源极接地,NM7管的漏极接NM6管的源极,NM6管的漏极接输出端V
RAMP
、电容C
RAMP
的上极板和NM8管的源极;电容C
RAMP
的下极板接电源电压;NM8管的栅极接控制信号SS
ENB
,NM8管的漏极接固定电平V
CM
;所述的二进制MSB

Split CDAC电容阵列包括由电容C
a
、C
Ma
、C
M0
、C
M1
~C
M5
、C0~C5组成的
DAC和电容C
RST
、C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雄潘旭辉常玉春刘宇帆曲杨曹伉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