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配件加工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553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配件加工用冷却装置,属于机械加工设备领域,包括供气系统、供液系统和喷射组件,所述供气系统和供液系统与喷射组件连接,所述供液系统用于向喷射组件内通入压缩空气,所述供液系统用于向喷射组件内供入磨削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组件用于将压缩空气和磨削液混合,并向工件的加工位置喷射压缩空气和磨削液的气液混合体。本技术方案,由供气系统供入的压缩空气和由供液系统供入的磨削液在喷射组件内混合,而后马上喷出,缩短了磨削液的气体输送路径,保证磨削液能够持续有效的输送。续有效的输送。续有效的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配件加工用冷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电机配件加工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的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或者将一种形式的电能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电能。电动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俗称马达),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电动机在电路中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
[0003]其生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如下几部分:
[0004]1、机加工工艺:包括转子加工、轴加工。
[0005]2、铁芯制造工艺:包括磁极铁芯的冲片制造、冲片叠压。
[0006]3、绕组制造工艺:包括线圈制造,绕组嵌装及其绝缘处理(包括短路环焊接)。
[0007]4、鼠笼转子制造工艺:包括转子铁芯的叠压,转子压铸。
[0008]5、电机装配工艺:包括支架组件的铆压,电机的主副定子铆压和装配等。
[0009]其中轴加工是通过机床完成切削加工的,加工过程中通过车刀切削使轴达到设定的尺寸,在切削过程中需要对车刀与轴的接触点进行降温,并同时达到润滑效果,目前通常采用的冷却方式大致分为两种:
[0010]1、直接喷淋方式,即通过泵将磨削液直接喷射的方式,该方式使用的磨削液较多,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0011]2、气液混合的方式,该方式是对直接喷淋方式的改进,其通过压缩空气携带少量的磨削液直接喷射在切削点上,能够节约大量的磨削液,但是由于气动输送的管路较长磨削液极易出现停顿的现象;
[0012]如何提高润滑液在输送过程中连续性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的电机配件加工用冷却装置。
[001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5]一种电机配件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供气系统、供液系统和喷射组件,所述供气系统和供液系统与喷射组件连接,所述供液系统用于向喷射组件内通入压缩空气,所述供液系统用于向喷射组件内供入磨削液,所述喷射组件用于将压缩空气和磨削液混合,并向工件的加工位置喷射压缩空气和磨削液的气液混合体。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射组件可以安装在机床上,其喷射方向面向加工部位,用于对加工部位进行降温和润滑,由供气系统供入的压缩空气和由供液系统供入的磨削液在喷射组件内混合,而后马上喷出,缩短了磨削液的气体输送路径,保证磨削液能够持续有效的输送。
[0017]进一步限定,所述喷射组件包括混合室,所述混合室为中空的的盘状结构,所述混
合室一侧中心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用于连接气源,另一侧中心连接有喷射管,所述进液管与喷射管同轴设置,且所述进液管向内一端与喷射管的向内一端为分离状态,所述混合室的顶部设置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插入混合室内,且端部安装有雾化喷头。
[0018]磨削液由喷淋管向下经过雾化喷头呈雾状喷出,充满混合室内,且进气管连通压缩空气作为气源,持续的向混合室内通入压缩空气,进气管与喷射管同轴设置,进气管喷出的压缩空气将直接喷入喷射管内,且由喷射管内喷出,由于喷射管与进气管呈分离状态,两者之间的空间在压缩空气高速流动的时候将形成负压,将混合室内呈雾状的磨削液吸入喷射管内,以达到磨削液和压缩空气同步输出的目的,喷射管的向内一端可以设置为漏斗状结构,利于内部空气流动,提高磨削液的输送效果,进而提高对工件加工部位的降温以及润滑效果。
[0019]进一步限定,所述喷淋管上端通过管道连接有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包括储液箱和供液泵,所述供液泵的进口端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箱的底部右侧,所述供液泵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喷淋管的上端连接。
[0020]储液箱作为磨削液的储存空间,供液泵作为磨削液的输送动力源,磨削液通过供液泵泵入混合室内,混合室内在供液泵输入磨削液的时候,内外存在压力差,构成一个利于磨削液由喷射管向外排出的压力环境。
[0021]进一步限定,所述储液箱内设置有竖向隔板,所述竖向隔板与储液箱的前后侧壁以及底部连接,并顶边与储液箱顶部之间留有通道,所述储液箱内侧被所述竖向隔板分割构成相互连通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所述储液箱的右侧还连接有补液管,所述储液箱的顶部还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下端伸入储液箱内左侧区域的底部,上端与混合室的底部连接。
[0022]储液箱内由竖向隔板分隔而成的左侧区域用于回流的磨削液存储空间,右侧区域用于磨削液的原液存储空间,储液箱内部空间是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在右侧区域内的磨削液原液被供液泵抽出之后,内部将形成一个低压环境,该低压环境将通过回流管作用在混合室的底部,混合室的底部在供液泵工作时将汇集未由喷射管喷出的磨削液,汇集的磨削液将在储液箱内的低压环境的作用下经过回流管被吸入储液箱内的左侧区域内,并在左侧区域内积累,当积累的磨削液液面高度与竖向隔板顶边持平之后,通过溢流进入右侧区域内重复使用,通过积累后溢流的方式,能够使回流的磨削液中携带的杂质得到沉淀分离。
[0023]进一步限定,所述储液箱内左侧区域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横向设置将左侧区域分成上下两个空间,所述回流管穿过所述过滤网向下延申。
[0024]过滤网能够在磨削液向上漫过的时候,对回流的磨削液携带的杂物进行有效过滤,提高磨削液二次利用时的清洁度。
[0025]进一步限定,所述储液箱内左侧区域底部链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
[0026]通过设置排污管作为回流磨削液沉淀杂质的排出点,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定时排出。
[0027]进一步限定,所述储液箱内右侧区域顶部设置有液位计。
[0028]通过液位计可以对储液箱内的磨削液原液的液位状态进行监测,当处于低液位状态时可以通过补液管对磨削液的原液进行补充。
[0029]进一步限定,所述进气管向外一端连接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和换热管,所述壳体顶部开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通过管道与进气管向外一端连接,所述壳体底部开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用于通过管道连接气源,所述壳体上下两端侧壁分布设置有两个用于换热介质流通的接口,所述换热管位于壳体内,所述换热管两端分别与进气孔和排气孔连通。
[0030]换热器由壳体和换热管组成,壳体和换热管之间的空间用于换热介质流通,换热管用于压缩空气流通,通过换热介质流通,使换热管处于规定的温度状态下,进而使经过换热管的压缩空气温度得到管控,其换热管的内径可以为进气孔、排气孔管径的三至五倍,当压缩空气进入换热管之后,由于输送管径突然放大,其流动速度也将得到缓冲,使压缩空气在换热管内的停留时间得到延长,提高压缩空气与换热管的换热效果。
[0031]进一步限定,所述壳体内壁与换热管外壁之间设置有螺旋形隔板,所述螺旋形隔板沿换热管长度方向绕行,且将换热管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切割构成用于化热介质通过的螺旋形通道。
[0032]螺旋形隔板将可以和换热管连成一体,其也将作为导热部件,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配件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供气系统、供液系统和喷射组件,所述供气系统和供液系统与喷射组件连接,所述供液系统用于向喷射组件内通入压缩空气,所述供液系统用于向喷射组件内供入磨削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组件用于将压缩空气和磨削液混合,并向工件的加工位置喷射压缩空气和磨削液的气液混合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配件加工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组件包括混合室,所述混合室为中空的的盘状结构,所述混合室一侧中心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用于连接气源,另一侧中心连接有喷射管,所述进液管与喷射管同轴设置,且所述进液管向内一端与喷射管的向内一端为分离状态,所述混合室的顶部设置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插入混合室内,且端部安装有雾化喷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配件加工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上端通过管道连接有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包括储液箱和供液泵,所述供液泵的进口端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箱的底部右侧,所述供液泵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喷淋管的上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配件加工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内设置有竖向隔板,所述竖向隔板与储液箱的前后侧壁以及底部连接,并顶边与储液箱顶部之间留有通道,所述储液箱内侧被所述竖向隔板分割构成相互连通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所述储液箱的右侧还连接有补液管,所述储液箱的顶部还设置有回流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福
申请(专利权)人:吉铁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