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纳米压纹AG纹理效果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546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纳米压纹AG纹理效果领域,尤其涉及IPCC09D175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微纳米压纹AG纹理效果处理方法。所述基于微纳米压纹AG纹理效果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防眩膜涂液滴在模具上,覆上基材,辊压,UV光照后脱模,即得AG防眩膜。通过调节防眩膜涂液的配方,使得制备出的AG防眩膜防眩光能力好,且透过率高,手感好,硬度高,且固化时间快,制备方法简单,有利于大规模制备,非常适合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等电子设备以及显示面板、TP触摸板、导航面板、消费电子面板、电子书面板等领域。面板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纳米压纹AG纹理效果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纳米压纹AG纹理效果领域,尤其涉及IPC C09D175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微纳米压纹AG纹理效果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等电子设备,但是这些设备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时常会感到晕眩,视力也越来越差,这是由于长时间接触各种电子屏幕,屏幕的眩光对我们的视力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会引发头疼、头晕、视力模糊等不良症状,防眩(Anti

glare,简称AG)保护膜的使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0003]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13845836A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防眩硬涂液、防眩硬涂膜及其制备方法、偏光片,通过选择不同的UV(紫外线)固化树脂和微米粒子制备出的防眩硬涂层,水接触角下降幅度较小且耐碱性能较强,但是其水接触角较低,表面手感粗糙。
[0004]申请公布号为CN105524563A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阻隔蓝光防眩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依次叠加防紫外光剂和隔蓝、紫光染料的微米复合胶层、微米防眩光耐划伤涂层、微米压敏胶粘合剂层、离型膜,制备了同时具有良好的防划伤性能的阻隔蓝光防眩光学膜,但是其透光率较低,且防眩效果不好。
[0005]但是目前的制备方法复杂,不利于大规模制备,且制备出的AG防眩光膜性能差,手感不好,透过率低,硬度不高,不适合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等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微纳米压纹AG纹理效果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将防眩膜涂液滴在模具上,覆上基材,辊压,UV光照后脱模,即得AG防眩膜。
[0008]优选的,所述基材为PC(聚碳酸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MMA(甲基丙烯酸甲酯)、抗UV复合板中的任一种。
[0009]优选的,所述防眩膜涂液,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光活性齐聚物15

35份、活性单体2

20份、光引发剂0.5

7份、纳米微粒1

5份、助剂0.1

0.5份。
[0010]优选的,所述光活性齐聚物选自聚氨酯类丙烯酸酯、含氟改性聚氨酯类丙烯酸酯、环氧类丙烯酸酯、聚酯类丙烯酸酯和纯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的,为聚氨酯类丙烯酸酯。
[0011]优选的,所述聚氨酯类丙烯酸酯在60℃下的粘度为500

2000mPa
·
s,官能度为4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聚氨酯类丙烯酸酯在60℃下的粘度为1400mPa
·
s,官能度为6。
[0012]在一些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光活性齐聚物可为市售,例如供应商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UV

7605B。
[0013]聚氨酯的成膜性好且无毒无污染,使得其被广泛应用,但是其光泽度、耐水性和硬
度应用于AG防眩膜材料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申请人发现,选用丙烯酸酯对聚氨酯进行复合改性得到的聚氨酯类丙烯酸酯作为光活性齐聚物,能够弥补聚氨酯的不足,从而提高了AG防眩膜的性能。申请人意外发现,选用在60℃下的粘度为500

2000mPa
·
s,官能度为4

8的聚氨酯类丙烯酸酯作为光活性齐聚物,能够在减少固化时间的同时,还与PC、PET、抗UV复合板、PMMA等基材之间的附着力高。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其粘度较低,与基材之间的浸润性较高,从而提高了防眩膜涂液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从而固化后方便脱模,另一方面,官能度较高则表示参与固化交联过程的官能团数量多,则反应加快缩短了固化时间。因此,选用在60℃下的粘度为500

2000mPa
·
s,官能度为4

8的聚氨酯类丙烯酸酯作为光活性齐聚物非常适合AG防眩膜的高速生产,从而能够带来高的经济效益。但是仍然需要加入活性单体来调节其粘度和流平性。
[0014]优选的,所述活性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环己酯、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双环戊烯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双环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3

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基)氨基甲酸叔丁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异冰片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酰基酰肼、异冰片基甲基丙烯酸酯、4叔丁基环己基丙烯酸酯、3,3,5三甲基环己基丙烯酸酯和3,3,5

三甲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的,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
[0015]优选的,所述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的重量比为(2

6):1;进一步优选的,为4:1。
[0016]申请人意外发现,选用重量比为(2

6):1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作为活性单体,不仅能够改善原料的加工性能,而且能够进一步减少原料的固化时间。这可能是由于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与光活性齐聚物的相容性好,能够对其进行稀释,调节防眩膜涂液的粘度,从而改善施工性能,此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的结构上含有不饱和双键,在光引发剂的作用下能够进一步与光活性齐聚物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减少了固化时间。
[0017]优选的,所述光引发剂选自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和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剂中的一种或两种;进一步优选的,为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
[0018]优选的,所述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选自2,4

二羟基二苯甲酮、1

羟基环已基苯基酮、1,1'

(亚甲基二

4,1

亚苯基)双[2

羟基
‑2‑
甲基
‑1‑
丙酮]、4

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安息香双甲醚、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
‑1‑
丙酮、二苯基乙酮、2,4

二乙基硫杂蒽酮、二甲苯酮、双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2

异丙基硫杂蒽酮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的,为4

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和2,4

二乙基硫杂蒽酮。
[0019]优选的,所述4

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和2,4

二乙基硫杂蒽酮的重量比为1:(3

8);进一步优选的,为1: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纳米压纹AG纹理效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防眩膜涂液滴在模具上,覆上基材,辊压,UV光照后脱模,即得AG防眩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纳米压纹AG纹理效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PC、PET、PMMA、抗UV复合板中的任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纳米压纹AG纹理效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膜涂液,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光活性齐聚物15

35份、活性单体2

20份、光引发剂0.5

7份、纳米微粒1

5份、助剂0.1

0.5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纳米压纹AG纹理效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活性齐聚物选自聚氨酯类丙烯酸酯、含氟改性聚氨酯类丙烯酸酯、环氧类丙烯酸酯、聚酯类丙烯酸酯和纯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纳米压纹AG纹理效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环己酯、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双环戊烯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双环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3

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基)氨基甲酸叔丁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异冰片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酰基酰肼、异冰片基甲基丙烯酸酯、4

叔丁基环己基丙烯酸酯、3,3,5

三甲基环己基丙烯酸酯和3,3,5

三甲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秀格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惠士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