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牧草培育生产线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486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牧草培育生产线的生产方法,涉及饲料的制备技术领域。一种牧草培育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小麦种子依次在浸种液和清水中浸泡,然后将种子表面的水分吸干;将小麦种子和拌种剂进行混合包衣;将拌药后的小麦种子放在牧草培育装置中进行发芽,第3天开始喷施营养液,培育后培育得到小麦芽牧草。经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方法最终生产得到可供牧畜食用的牧草,培育时间短,一斤小麦种子仅需要7天即可得到8~10斤的麦芽牧草,时间短,成本得以缩减。成本得以缩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牧草培育生产线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饲料的制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牧草培育生产线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畜产品的消费量在人们食品消费中的比例逐渐增加,相应的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奶制品和牛肉的需求增加,从而出现了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牛场,而畜类养殖多需要大量的高质量饲料。畜牧养殖中,喂食的食物直接影响畜产品的品质。
[0003]现有技术中也有牧草的种植,但种植方法较为粗犷,基本上采取的是望天收。因此目前我国高质量饲料存在成本高、生产受土地资源限制等问题,使得高品质的畜牧业发展受到了阻碍。尤其是部分地区存在土地资源紧缺,适宜种植牧草区域较少,气候因素限制等问题,导致全年稳定提供的高品质饲料存在巨大缺口。
[0004]因此如何做好高质量饲料的培育成为我国发展高品质、全年稳定生产的畜牧业的主要挑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牧草培育生产线的生产方法,此生产方法具有时间段、成本低和产量高的优点。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牧草培育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浸种:将小麦种子依次在浸种液和清水中浸泡,然后将种子表面的水分吸干;
[0009]拌药:将小麦种子和拌种剂进行混合包衣;
[0010]培育:将拌药后的小麦种子放在牧草培育装置中进行发芽,第3天开始喷施营养液,培育后培育得到小麦芽牧草。
[00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先将小麦种子进行浸种,浸种液可以提前打破种子的休眠状态,使得种子内的脱落酸含量降低,种子内可溶性糖开始增加,提高小麦种子种淀粉酶的活性,淀粉酶将种子种的大分子淀粉转化成小分子麦芽糖,小分子麦芽糖一方面为后续的解除休眠提供养分和动力,一方面可以降低细胞内的浓度,从而形成较低的渗透势,再将小麦种子放置在清水中浸泡,清水可以更快速进入到细胞内,进一步对小麦芽进行萌发促进。将浸种后的小麦种子进行拌药处理,拌种剂主要由杀菌剂组成,可以降低种子在进行水培过程中产生霉变,降低其霉菌率,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同时也保证了其作为饲料的安全性;最后将小麦种子在培育装置中进行水培生产,在水培生产过程中可以控制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情况,降低其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并且也不再需要传统土培的大场地,降低成本。从培育的第3天起为其喷施营养液,可以保证其生长所需的营养,使其健康快速生长。
[0013]经过本专利技术生产方法最终生产得到可供牧畜食用的牧草,培育时间短,一斤小麦种子仅需要7天即可得到8~10斤的麦芽牧草,时间短,成本得以缩减,小麦芽中的粗蛋白>18%,营养成分丰富,富含高能蛋白质、维生素和钙质以及促使消化的各种生物酶,在使用时减少精饲料的用量,该生产方法可以将小麦种子本身难以消化和吸收的部分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更利于动物吸收的营养成分,从长期看,食用小麦芽的牧畜成活率增加,健康状况得到改善,不易出现消化道疾病,提高抗病能力,提高牧畜肉的品质和口感,产量增加,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1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6]一种牧草培育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浸种:将小麦种子依次在浸种液和清水中浸泡,然后将种子表面的水分吸干;
[0018]拌药:将小麦种子和拌种剂进行混合包衣;
[0019]培育:将拌药后的小麦种子放在牧草培育装置中进行发芽,第3天开始喷施营养液,培育后培育得到小麦芽牧草。
[0020]本专利技术先将小麦种子进行浸种,浸种液可以提前打破种子的休眠状态,使得种子内的脱落酸含量降低,种子内可溶性糖开始增加,提高小麦种子种淀粉酶的活性,淀粉酶将种子种的大分子淀粉转化成小分子麦芽糖,小分子麦芽糖一方面为后续的解除休眠提供养分和动力,一方面可以降低细胞内的浓度,从而形成较低的渗透势,再将小麦种子放置在清水中浸泡,清水可以更快速进入到细胞内,进一步对小麦芽进行萌发促进。将浸种后的小麦种子进行拌药处理,拌种剂主要由杀菌剂组成,可以降低种子在进行水培过程中产生霉变,降低其霉菌率,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同时也保证了其作为饲料的安全性;最后将小麦种子在培育装置中进行水培生产,在水培生产过程中可以控制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情况,降低其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并且也不再需要传统土培的大场地,降低成本。从培育的第3天起为其喷施营养液,可以保证其生长所需的营养,使其健康快速生长。
[0021]经过本专利技术生产方法最终生产得到可供牧畜食用的牧草,培育时间短,一斤小麦种子仅需要7天即可得到8~10斤的麦芽牧草,时间短,成本得以缩减,小麦芽中的粗蛋白>18%,营养成分丰富,富含高能蛋白质、维生素和钙质以及促使消化的各种生物酶,在使用时减少精饲料的用量,该生产方法可以将小麦种子本身难以消化和吸收的部分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更利于动物吸收的营养成分,从长期看,食用小麦芽的牧畜成活率增加,健康状况得到改善,不易出现消化道疾病,提高抗病能力,提高牧畜肉的品质和口感,产量增加,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浸种液中包括:浓度为15~20mmol/L 的氯化钙、浓度为0.4~0.6mmol/L的氯化钠和浓度为0.2~0.6g/L的赤霉素;小麦种子在上述浸泡液中
的浸泡时间为4~8h。本专利技术中的浸种液在传统的赤霉素上还包括氯化钙和氯化钠,其中赤霉素为萌发刺激性物质,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从而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并且可以软化种胚周围的组织、促进种胚的生长,为种子的休眠解除提供基础;经过多次实验表明,在浸种步骤中加入氯化钠,其中低浓度的钠离子可以对小麦种子中的淀粉酶活性起到刺激和激活作用,从而对小麦种子的萌发起到促进作用;加入氯化钙可以通过提高小麦种子的呼吸强度来达到促进萌发的作用,另外,氯化钙中的钙离子可以参与信号转导过程,从而可以抑制活性氧的生成,保护细胞质膜的结构,继而可以中和氯化钠带来的盐胁迫影响。经过多次实验,氯化钠的浓度为0.4~0.6mmol/L的效果最佳,当浓度低于0.4mmol/L,氯化钠对激活效果将不明显,当浓度高于0.6mmol/L,则氯化钠带来的盐胁迫会对小麦种子的细胞膜产生不可恢复的破坏效果,并且降低细胞的光合效率,抑制种子的萌发。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清水的温度为32~36℃,小麦种子在清水中的浸泡时间为8~16h。当清水的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牧草培育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浸种:将小麦种子依次在浸种液和清水中浸泡,然后将种子表面的水分吸干;拌药:将小麦种子和拌种剂进行混合包衣;培育:将拌药后的小麦种子放在牧草培育装置中进行发芽,第3天开始喷施营养液,培育后培育得到小麦芽牧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牧草培育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液中包括:浓度为15~20mmol/L的氯化钙、浓度为0.4~0.6mmol/L的氯化钠和浓度为0.2~0.6g/L的赤霉素;小麦种子在所述浸泡液中的浸泡时间为4~8h。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牧草培育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的温度为32~36℃,小麦种子在清水中的浸泡时间为8~16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牧草培育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拌药步骤中的拌种剂的组分包括杀菌剂和胺鲜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牧草培育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拌药步骤具体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薛松晓张景霞李佳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植东方北京草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