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70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即使在车高较高的车辆中,也使其兼具正常时的保险杠外面板的支撑刚性及组装精度和正面碰撞时的车辆前部的碰撞冲程。该前部结构具备:设于车身前部的车身构件(15,17);在车身构件(15,17)的前方支撑保险杠外面板(3)的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18);连结固定车身构件(15,17)和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18)的复数个托架(20);托架(20)具有:越往前方越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部(26);至少一部分位于倾斜部(26)且针对前后方向的输入荷载为高刚性的高刚性部(63U,63D);针对前后方向的输入荷载能够变形的脆弱部(62,61f,61r);高刚性部(63U,63D)和脆弱部(62,61f,61r)在前后方向相邻设置。61r)在前后方向相邻设置。61r)在前后方向相邻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前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该车辆的前部结构具备配设于车辆前部的保险杠外面板、以及从车身前部中相较于保险杠外面板而言的后方支撑该保险杠外面板的车身构件。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从作为车身构件的散热器上支承件(在散热器护罩的上部具备的护罩上件)向前方伸出的突出片部上安装有保险杠外面板的保险杠安装结构。
[0003]如专利文献1中例示的那样,以往已知有通过设于车身前部的护罩上件等车身构件以悬臂状支撑在车身更前方具备的保险杠外面板的结构。
[0004]而一般来说,若为车高较高的车辆,位于车辆的前部上端的发动机盖的前端部位会位于行人大腿部的高度。因此,在车高较高的车辆中,已知有如下结构:在车辆和行人碰撞时,为了满足缓和对行人膝韧带的影响等行人保护条件,使发动机盖前端部位从车辆的最前部后退。
[0005]另外,在护罩上件等车身构件一般设有在发动机盖关闭的状态下通过与从该发动机盖向下方突出的锁扣卡合来上锁的闩锁。因此,在车高较高的车辆中,多为如上所述,随着发动机盖前端部位后退,护罩上件等车身构件也与发动机盖一起后退的结构。
[0006]在上述结构中,具有安装保险杠外面板的安装部的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和从后方悬臂状支撑该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的护罩上件等车身构件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会变长,因此作用于车身构件的力矩会变大,保险杠外面板的支撑刚性及组装精度可能会降低。
[0007]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若通过托架以最短距离连结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和护罩上件等车身构件,则能抑制力矩长(力矩的臂的长度),此时,在车辆正面碰撞时会有托架顶住,由此会产生阻碍确保车身前部为了吸收正面碰撞荷载而后退的冲程(碰撞冲程)这一新的技术问题。
[0008]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1964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有鉴于以上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根据该车辆的前部结构,即使在车高较高的车辆中,也能使其兼具正常时的保险杠外面板的支撑刚性及组装精度和正面碰撞时的车辆前部的碰撞冲程。
[0010]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具备:设于车身前部的车身构件;在所述车身构件的前方沿车宽方向延伸且具有安装保险杠外面板的安装部的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连结固定
所述车身构件和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的复数个托架;其中,所述托架具有:越往前方越向车宽方向内侧或外侧倾斜的倾斜部;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倾斜部且针对前后方向的输入荷载为高刚性的高刚性部;针对前后方向的输入荷载能够变形的脆弱部;所述高刚性部和所述脆弱部在前后方向相邻设置。
[0011]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高刚性部能够提高正常时的托架刚性。因此,能够提高保险杠外面板的支撑刚性及组装精度。另外,在正面碰撞时,针对来自前方的荷载输入,通过倾斜部容易在托架产生弯曲应力,与高刚性部相邻的脆弱部易于变形。因此,通过正面碰撞时托架曲折变形能够确保碰撞冲程。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可以为:所述托架设有在俯视图中从对所述车身构件的固定部以第1角度向前方延伸的基部;从该基部的前端部介由曲折部以第2角度向前方延伸的所述倾斜部。
[0013]根据所述结构,在正面碰撞时,通过曲折部让托架产生弯曲变形,能够抑制该托架的压溃残余。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可以为:所述曲折部与所述高刚性部在前后方向设于相同位置。
[0015]根据所述结构,即使在提高了针对弯曲荷载的屈服强度的所述高刚性部中,也能以所述曲折部为弯曲变形的起点切实地让其弯曲变形,由此能够提高正面碰撞时托架的能量吸收量。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可以为:所述托架具备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壁部和从该侧壁部的上端介由角部弯折形成的法兰部,所述脆弱部是设于所述角部的肋部(bead)。
[0017]根据所述结构,能通过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角部(棱线)提高托架刚性,且在正面碰撞时通过作为脆弱部的肋部诱发托架的弯曲变形。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可以为:所述脆弱部是在所述托架的上端部,在侧面视图中向下方凹陷构成的凹部。
[0019]根据所述结构,所述托架的上端部在凹部形成沿着车宽方向的棱线,因此在有下方向的冲击荷载输入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时,通过凹部诱发对凹部来说前部相对于后部向下方弯曲的变形。因此,能够通过正面碰撞时托架向下方的变形来降低碰撞物的伤害值(行人保护性能)。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优选所述凹部和所述肋部在所述托架的前后方向设于相同位置。
[0021]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正面碰撞时托架在前后方向的变形来确保碰撞冲程并通过向下方变形来降低碰撞物的伤害值(行人保护性能)。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优选所述高刚性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与所述凹部在前后方向上设于相同位置。
[0023]根据所述结构,能通过正面碰撞时托架在前后方向的变形来确保碰撞冲程,并通过向下方的变形来降低碰撞物的伤害值(行人保护性能)。
[0024]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所述结构,即使在车高较高的车辆中,也能使其兼具正常时的保险杠外面板
的支撑刚性及组装精度和正面碰撞时的车辆前部的碰撞冲程。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的外观斜视图;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的斜视图;图3为图2中,从前方看到的放大斜视图;图4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5为图3中,去除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进一步放大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分的放大斜视图;图6为图4中,去除保险杠外面板并用假想线图示护罩上面板、护罩构件及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的俯视图;图7为沿图4的A-A线的截面图;图8的(a)为在车辆右侧具备的外侧托架的俯视图、(b)为相同的左侧视图;图9的(a)为从车辆左侧且上方看在车辆右侧具备的外侧托架的斜视图、(b)为沿图8(b)的C-C线的放大截面图;图10为将碰撞物马上要从前方与车辆前部的左侧部位轻微碰撞的情形与图6的主要部分对应图示的俯视图;图11中分别将(a)碰撞中期的、(b)碰撞后期的、作用于外侧托架的应力分布与图10的主要部分对应图示的俯视图;图12为碰撞物马上要从上方与发动机盖前端碰撞的情形的、沿图4的B-B线的斜视截面图;图13为将碰撞物刚刚从上方与发动机盖前端碰撞后的、作用于外侧托架的应力分布与图12对应图示的斜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与以下附图一起进行说明。
[0027]图中,箭头F表示车辆前方,箭头U表示车辆上方,箭头R表示车辆右方,箭头L表示车辆左方。
[0028]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前部结构的车辆适用于车高比轿车、掀背车等汽车高的SUV、小型货车等汽车。且本实施方式的前部结构大致左右对称。
[0029]如图1所示,在车辆的前部具备:覆盖搭载发动机等动力单元(图示省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设于车身前部的车身构件;在所述车身构件的前方沿车宽方向延伸且具有安装保险杠外面板的安装部的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连结固定所述车身构件和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的复数个托架;其中,所述托架具有:越往前方越向车宽方向内侧或外侧倾斜的倾斜部;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倾斜部且针对前后方向的输入荷载为高刚性的高刚性部;针对前后方向的输入荷载能够变形的脆弱部;所述高刚性部和所述脆弱部在前后方向相邻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设有在俯视图中从对所述车身构件的固定部以第1角度向前方延伸的基部;从该基部的前端部介由曲折部以第2角度向前方延伸的所述倾斜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折部与所述高刚性部在前后方向设于相同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具备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代邦芳古谷雅之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