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辙叉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4339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辙叉,包括固定连接的一个心轨、两个翼轨和两个叉跟轨,所述心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过渡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轨顶设有向内凹陷的两个轮缘槽;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轨底设有向内凹陷的空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轨腰包括上抵接部、侧抵接部和下抵接部,所述上抵接部与所述翼轨的上颚抵接,所述侧抵接部与所述翼轨的轨腰抵接,所述下抵接部与所述翼轨的下颚抵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两个所述翼轨之间,两个所述叉跟轨的一端分别夹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翼轨之间。还提供一种用于制造上述组合式辙叉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式辙叉及其制造方法,其辙叉整体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延长了辙叉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辙叉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道叉
,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辙叉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铁路辙叉的心轨多采用高锰钢制造,因为高锰钢具有较好冲击韧性和裂纹延展性。但现有技术中心轨多采用铸造成型,铸造成型的心轨多存在晶粒粗大及内部组织缺陷无法消除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心轨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同时,由于辙叉的翼轨和心轨之间的轮缘槽较深且心轨轨顶轮廓曲率较大等原因,使得心轨不适合直接采用锻造方式进行强化。
[0003]再有,现有辙叉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比如需要在心轨和翼轨之间设置间隔铁,在心轨底部设置辙叉大垫板等,使辙叉的组装工序复杂,同时降低了辙叉的整体安装精度及结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并提供一种组合式辙叉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辙叉整体结构复杂、可靠性差,以及心轨内部质量存在缺陷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辙叉,包括固定连接的一个心轨、两个翼轨和两个叉跟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辙叉,包括固定连接的一个心轨、两个翼轨和两个叉跟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过渡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轨顶设有向内凹陷的两个轮缘槽;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轨底设有向内凹陷的空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轨腰包括上抵接部、侧抵接部和下抵接部,所述上抵接部与所述翼轨的上颚抵接,所述侧抵接部与所述翼轨的轨腰抵接,所述下抵接部与所述翼轨的下颚抵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两个所述翼轨之间,两个所述叉跟轨的一端分别夹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翼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辙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空腔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轮缘槽采用锻造成型,所述空腔采用铸造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辙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开口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空腔的底部的横截面积,所述空腔的侧壁的斜度为1:4

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辙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轨腰设有至少一个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限制所述叉跟轨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移。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辙叉,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翼轨分别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轨和第二连接轨,所述第二连接轨设在所述翼轨靠近所述叉跟轨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轨采用贝氏体钢制造。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辙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翼轨包括水平段、过渡段和加高段,所述加高段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轨的一端,所述水平段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轨的一端,所述过渡段位于所述水平段和所述加高段之间,所述加高段的轨顶高度高于所述心轨的轨顶高度,所述水平段的轨顶高度和所述心轨的轨顶高度平齐,所述过渡段的轨顶高度由所述水平段的轨顶向所述加高段的轨顶逐渐过渡。7.一种组合式辙叉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辙叉包括一个心轨、两个翼轨和两个叉跟轨;所述组合式辙叉的制造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亚楠汤铁兵崔琨喨谢祖飞李鑫李红霞叶翔谢政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