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模拟弧垂线路的挂线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4305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挂线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模拟弧垂线路的挂线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包括底座、固定框架、抬升框架和伺服电机推动装置,固定框架与底座固定连接,伺服电机推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抬升框架转动连接,抬升框架与固定框架转动连接。抬升框架分为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上层平台设有两个传动轮及巡线机器人,下层平台设有两个传动轮和位于传动轮之间的张紧装置,四个传动轮和张紧装置上依次绕接电缆,并形成闭合回路。巡线机器人在上层平台的两个传动轮之间的电缆上行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实验平台的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模仿巡线机器人实际工作场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模拟弧垂线路的挂线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挂线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
,具体涉及一种可模拟弧垂线路的挂线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巡线机器人巡检高空电缆时,其运动轨迹会大致接近于一个开口向上的弧垂曲线,弧垂是指在平坦地面上,相邻两基电杆上导线悬挂高度相同时,导线最低点与两悬挂点间连线的垂直距离。一般地,当输电距离较远时,由于导线自重,会形成轻微的弧垂,使导线呈悬链线的形状。所以机器人在工作时会出现一个自然下坡与爬坡的过程。为了更好的实现巡线工作,巡线机器人在投入使用以前,需要尽可能的模拟野外实际作业时的走线作业情况,即模拟在弧垂线路上的运行情况,以测试机器人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下坡与上坡时的状况与性能,继而对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控制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0003]但是现有的简单实验平台仅能单一的模拟某一角度的上坡和下坡,无法模拟真实的弧垂线路,往往不能够满足测试要求,如果去实际的高压线上去实验,不仅会操作困难,而且还会遇到高空作业和高压输电的危险。
[0004]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简单的实验平台加以改进,来更好地实现对巡线机器人实际工作情况的模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模拟弧垂线路的挂线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有效解决现有的简单实验平台无法模拟真实的弧垂线路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可模拟弧垂线路的挂线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包括控制器、底座、固定框架、抬升框架和伺服电机推动装置,所述伺服电机推动装置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固定框架的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推动装置的底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推动装置的顶端与抬升框架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抬升框架的左侧壁的下部与固定框架的右侧壁的上部转动连接;
[0008]所述抬升框架分为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所述上层平台设有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巡线机器人、减速机和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减速机与第一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主动轮固定于上层平台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柔性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固定于上层平台的另一侧并与主动轮左右相对设置;
[0009]所述下层平台固定有第二从动轮、第三从动轮和用于张紧电缆的张紧装置,所述第二从动轮与第一从动轮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从动轮与主动轮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张紧装置位于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之间并且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0010]所述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张紧装置和第三从动轮上依次绕接电缆,并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巡线机器人在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之间的电缆上行走。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层平台的左右两侧壁上靠近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的位置各设有一个用于检测巡线机器人与主动轮或第一从动轮间距的距离检测传感器,两个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相对设置并与控制器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巡线机器人上设有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均包括轴轮和轴承,所述轴轮与轴承过盈配合连接,所述轴承与抬升框架之间螺栓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抬升框架为长方体,所述伺服电机推动装置与所述抬升框架的底端的连接点位于下层平台沿宽边的中线上且距中线左端约3/4中线长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伺服电机推动装置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和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端与抬升框架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与底座转动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均呈条栅状并具有多条条形空隙,所述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的轴轮均穿过上层平台或下层平台的条形空隙。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模拟弧垂线路的挂线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的使用方法,有效解决现有的简单实验平台无法模拟真实的弧垂线路的问题。
[0018]一种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可模拟弧垂线路的挂线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的使用方法,
[0019]当实验开始时,减速机带动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降低转速,增大扭矩带动主动轮转动,实现巡线机器人的启动。
[0020]所述张紧装置对下方电缆施加张紧力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摩擦力,通过主动轮的转动带动电缆转动,使巡线机器人在电缆上行走,控制器控制巡线机器人的速度,模拟巡线机器人的正常工作。
[0021]当需要模拟巡线机器人下坡时,获取伺服电机推动装置下降距离,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推动装置下降,此时,抬升框架下倾,实现巡线机器人下坡运动;当需要模拟巡线机器人上坡时,获取伺服电机推动装置提升距离,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推动装置提升,此时,抬升框架上斜,实现巡线机器人上坡运动。
[0022]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始终检测巡线机器人距离主动轮及第一从动轮的距离,当巡线机器人与主动轮或第一从动轮的距离过近时,控制器控制调整伺服电机推动装置,使抬升框架处于水平位置,避免出现危险。
[0023]进一步地,电缆的弧垂曲线基本相当于一条二次函数曲线如下:
[0024][0025]其中a为两基电杆之间的跨距,b是弧垂曲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0026]巡线机器人的下坡角度θ与x的关系为:
[0027]θ
(x)


arctan(y

)
[0028][0029][0030]巡线机器人所运行时间t与x的关系为:
[0031][0032]其中v为第一伺服电机的线速度
[0033]取反函数:
[0034][0035]代入可以得到巡线机器人的下坡角度θ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
[0036][0037]为满足下坡角度θ,伺服电机推动装置的下降距离旋转半径r之间有下列关系:
[0038][0039]可得到在模拟下坡过程中伺服电机推动装置的下降距离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
[0040][0041]同理,在理想条件下,伺服电机推动装置将电缆从水平位置推至最大坡度的过程中,巡线机器人的上坡角度和下坡角度θ互为相反数,以及在两个互为相反数的角度时,所需要的提升距离和下降距离相同。
[004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43](1)通过将巡线机器人的前进运动改为电缆线的循环往复运动,极大减小了当前简单实验平台的尺寸,降低了成本。
[0044](2)通过伺服电机推动装置提升或下降抬升框架,从而模仿巡线机器人实际工作场景,极大降低了真实模拟的风险,提高了多种作业情况的模拟程度,提高了对巡线机器人的检测效率,且实现方式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0045](3)通过对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的编程,可实现对巡线机器人爬坡角度及速度的精确控制,能够检测巡线机器人的多种爬坡状态,为巡线机器人投入使用前的实验检测提供可靠的数据。
附图说明
[00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模拟弧垂线路的挂线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底座、固定框架、抬升框架和伺服电机推动装置,所述伺服电机推动装置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固定框架的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推动装置的底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推动装置的顶端与抬升框架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抬升框架的左侧壁的下部与固定框架的右侧壁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抬升框架分为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所述上层平台设有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减速机、巡线机器人和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减速机与第一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主动轮固定于上层平台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柔性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固定于上层平台的另一侧并与主动轮左右相对设置;所述下层平台固定有第二从动轮、第三从动轮和用于张紧电缆的张紧装置,所述第二从动轮与第一从动轮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从动轮与主动轮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张紧装置位于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之间并且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张紧装置和第三从动轮上依次绕接电缆,并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巡线机器人在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之间的电缆上行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模拟弧垂线路的挂线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平台的左右两侧壁上靠近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的位置各设有一个用于检测巡线机器人与主动轮或第一从动轮间距的距离检测传感器,两个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相对设置并与控制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模拟弧垂线路的挂线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巡线机器人上设有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模拟弧垂线路的挂线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均包括轴轮和轴承,所述轴轮与轴承过盈配合连接,所述轴承与抬升框架之间螺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模拟弧垂线路的挂线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框架为长方体,所述伺服电机推动装置与所述抬升框架的底端的连接点位于下层平台沿宽边的中线上且距中线左端约3/4中线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模拟弧垂线路的挂线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推动装置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和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端与抬升框架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伟宋力张振萌贾艳昊付鹏豪杨冰晴李海印王吉岱孙爱芹魏军英陈广庆袁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