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锂电池连接线束,一种耐高温锂电池连接线束,包括电子连接件,所述电子连接件包括连接端一,所述连接端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线束本体,所述线束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端二,所述线束本体包括电芯,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的外侧上,所述电芯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电芯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处于绝缘层的外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密封层设置于电芯的外侧上,能够对电芯的外侧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进而一定程度上的减少外部热量入侵于电芯的内部中,以及通过耐温环氧胶层设置于塑胶层的内部中,使得耐温环氧胶层能够对本体起到较好的耐高温隔热效果。体起到较好的耐高温隔热效果。体起到较好的耐高温隔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锂电池连接线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连接线的
,具体为一种耐高温锂电池连接线束。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连接线是连接电气线路的组件之一,主要是在器件与组件、组件与机柜、系统与子系统之间起电连接和信号传递的作用,并且保持系统与系统之间不发生信号失真和能量损失的变化。
[0003]电子连接线的使用根据器件的大小进行适配,列如锂电池插脚上的连接线较为细小且短、应用于电镐、电扳手等内部中,但对于其使用当中,因其紧紧只起到短行程上的连接作用,使得现有锂电池插脚上的连接线整体较为单一,通常电芯的外侧包含有一层绝缘和塑胶,导致整体的工作环境中,并不具备较好的耐高温以及耐热性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耐高温锂电池连接线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锂电池连接线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锂电池连接线束,包括电子连接件,所述电子连接件包括连接端一,所述连接端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线束本体,所述线束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端二;
[0006]所述线束本体包括电芯,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的外侧上,所述电芯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电芯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处于绝缘层的外侧上,所述电芯的外侧设置有耐温环氧胶层,所述耐温环氧胶层处于密封层的外侧上,所述电芯的外侧设置有塑胶层,所述塑胶层处于耐温环氧胶层的外侧上。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密封层的外侧设置有编织层,所述编织层处于密封层的外侧和耐温环氧胶层的内壁上。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编织层采用尼龙丝线相互交织编织而成,且尼龙丝线设置为蜂巢状处于密封层的外侧上。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编织层通过尼龙丝线铺设于密封层的外侧上时,其外表面涂抹有粘合剂。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塑胶层的外侧套接有护套,所述护套与塑胶层之间设置有一定的距离区域。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护套设置为透明状,且护套的外侧表面设置为光滑面。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护套处于塑胶层的外侧时,对于需要将线束本体整体进行横切时,可将护套从塑胶层的外侧拿取,进而横切后的线束本体在相对与电线连接中,通过热缩管粘附在连接处,使得护套能够将其套接在内部中。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高温锂电池连接线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密封层设置于电芯的外侧上,能够对电芯的外侧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进而一定程度上的减少外部热量入侵于电芯的内部中,以及通过耐温环氧胶层设置于塑胶层的内部中,使得耐温环氧胶层能够对本体起到较好的耐高温隔热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的护套处于塑胶层的外侧上,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对编织层外侧的防护性,同时又具备较好的密封性能,且便于人员对护套的更换工作,通过设置护套为透明状,使得线束本体的长期使用中,人员能够对塑胶层的外侧表面进行实时的观察情况,以便于及时的对线束本体的更换工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线束本体的结构右视剖面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护套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9]图中:1、电子连接件;2、连接端一;3、线束本体;31、电芯;32、绝缘层;33、密封层;34、耐温环氧胶层;35、塑胶层;36、编织层;37、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耐高温锂电池连接线束,包括电子连接件1,电子连接件1包括连接端一2,连接端一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线束本体3,线束本体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端二4,线束本体3包括电芯31,电芯3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端一2和连接端二4的外侧上,电芯31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层32,电芯31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层33,密封层33处于绝缘层32的外侧上,电芯31的外侧设置有耐温环氧胶层34,耐温环氧胶层34处于密封层33的外侧上,电芯31的外侧设置有塑胶层35,塑胶层35处于耐温环氧胶层34的外侧上,通过密封层33设置于电芯31的外侧上,能够对电芯31的外侧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进而一定程度上的减少外部热量入侵于电芯31的内部中,以及通过耐温环氧胶层34设置于塑胶层35的内部中,使得耐温环氧胶层34能够对本体起到较好的耐高温隔热效果。
[0022]如图2和图3所示,密封层33的外侧设置有编织层36,编织层36处于密封层33的外侧和耐温环氧胶层34的内壁上,通过设置有的编织层36,使得线束本体3的使用当中,能够对整体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抗拉扯性能,从而具备较好的弯折性以及原位置上的回转性,编织层36采用尼龙丝线相互交织编织而成,且尼龙丝线设置为蜂巢状处于密封层33的外侧上,通过编织层36采用尼龙丝线加工成形,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线束本体3的使用时长,同时又具备较好的防护性,编织层36通过尼龙丝线铺设于密封层33的外侧上时,其外表面涂抹有粘合剂,通过设置有的粘合剂处于编织层36的外侧上,以防止线束本体3处于被切割中,尼龙丝线外侧的切割面不会出现松散的现象,而影响人员对该装置的正常使用工作。
[0023]如图2和图3所示,塑胶层35的外侧套接有护套37,护套37与塑胶层35之间设置有一定的距离区域,通过设置有的护套37处于塑胶层35的外侧上,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对编织
层36外侧的防护性,同时又具备较好的密封性能,且便于人员对护套37的更换工作,护套37设置为透明状,且护套37的外侧表面设置为光滑面,通过设置护套37为透明状,使得线束本体3的长期使用中,人员能够对塑胶层35的外侧表面进行实时的观察情况,以便于及时的对线束本体3的更换工作,护套37处于塑胶层35的外侧时,对于需要将线束本体3整体进行横切时,可将护套37从塑胶层35的外侧拿取,进而横切后的线束本体3在相对与电线连接中,通过热缩管粘附在连接处,使得护套37能够将其套接在内部中。
[0024]本技术提供一种耐高温锂电池连接线束,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0025]该装置通过密封层33设置于电芯31的外侧上,能够对电芯31的外侧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进而一定程度上的减少外部热量入侵于电芯31的内部中,以及通过耐温环氧胶层34设置于塑胶层35的内部中,使得耐温环氧胶层34能够对本体起到较好的耐高温隔热效果,通过设置有的编织层36,使得线束本体3的使用当中,能够对整体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抗拉扯性能,从而具备较好的弯折性以及原位置上的回转性,通过设置有的护套37处于塑胶层35的外侧上,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对编织层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锂电池连接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连接件(1),所述电子连接件(1)包括连接端一(2),所述连接端一(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线束本体(3),所述线束本体(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端二(4);所述线束本体(3)包括电芯(31),所述电芯(3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端一(2)和连接端二(4)的外侧上,所述电芯(31)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层(32),所述电芯(31)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层(33),所述密封层(33)处于绝缘层(32)的外侧上,所述电芯(31)的外侧设置有耐温环氧胶层(34),所述耐温环氧胶层(34)处于密封层(33)的外侧上,所述电芯(31)的外侧设置有塑胶层(35),所述塑胶层(35)处于耐温环氧胶层(34)的外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锂电池连接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33)的外侧设置有编织层(36),所述编织层(36)处于密封层(33)的外侧和耐温环氧胶层(34)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锂电池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科,张明圆,叶兵方,
申请(专利权)人:汇铂斯电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