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善膨胀胶带的耐高温性、韧性、层数多及工艺复杂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收缩的膨胀胶带及制备其的共挤工艺。膨胀胶带包括基膜层和粘性层,基膜层和粘性层相互复合;其中,按照质量份数计算,基膜层包括60~150份苯乙烯系树脂、80~180份聚酯;苯乙烯系树脂包括抗冲击级聚苯乙烯,聚酯包括聚二元酯、聚酰胺。现有的膨胀胶带的层数较多,除了设有基膜层、粘性层外,一般还需要设置PET层以提高膨胀胶带的挺度和耐高温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选用苯乙烯树脂和聚酯制备基膜层,通过构建稳固的高分子三维网络结构,可以在不使用PET层的前提下保证膨胀胶带的耐高温性以及挺度。前提下保证膨胀胶带的耐高温性以及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的膨胀胶带及制备其的共挤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树脂胶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的膨胀胶带及制备其的共挤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需求量得到大幅增长,因此应用于锂电池行业的膨胀胶带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量。而现有的膨胀胶带存有层数多、在高温下易收缩变形导致电解液外流的问题。且现有制备膨胀胶带的工艺复杂,需要经过有机溶剂溶解、烘干的过程,能效低、环境压力大,不符合经济环保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改善膨胀胶带的耐高温性、韧性、层数多及工艺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的膨胀胶带及制备其的共挤工艺。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耐高温的膨胀胶带,其特征在于:膨胀胶带包括基膜层和粘性层,基膜层和粘性层相互复合;其中,按照质量份数计算,用于制备基膜层的原料包括75~175份苯乙烯系树脂、60~120份聚酯和10~30份聚酰胺;聚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膨胀胶带所用的粘性层,为耐电解液粘性层,需具备浸泡电解液24h后揭开不留残胶的耐电解液性能。现有的膨胀胶带的层数较多,除了设有基膜层、粘性层外,一般还需要设置PET层以提高膨胀胶带的挺度和耐高温性,本专利技术通过选用苯乙烯树脂、聚酯、聚酰胺制备基膜层,通过构建稳固的高分子三维网络结构,可以在不使用PET层的前提下保证膨胀胶带的耐高温性。特别的是,进一步所选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与聚酰胺搭配能够增强膨胀胶带的挺度。
[0005]优选地,聚酯包括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0006]优选地,聚酯还包括聚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丙烯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0007]优选地,按照质量份数计算,聚酯包括40~60份聚乙烯丙烯酸乙酯、5~3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丙烯酸乙酯、15~30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0008]优选地,按照质量份数计算,聚酯包括40~60份数均分子量为5000~50000的聚乙烯丙烯酸乙酯、5~3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丙烯酸乙酯、15~30份数均分子量为100000~200000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对聚合物材料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当聚合物分子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仅会发生自身分子链间的缔合及缠结,还会与别的分子链相互缠结,形成更为庞大的聚合物网络,从而增强基膜层的挺度以及柔韧性。
[0009]优选地,苯乙烯系树脂包括抗冲击级聚苯乙烯,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抗冲击级聚苯乙烯在苯乙烯系树脂中的含量为3~20wt%。其中,抗冲击级聚苯乙烯(HIPS)俗称改苯。
[0010]优选地,苯乙烯系树脂还包括苯乙烯
‑
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
‑
异戊二烯共聚物、丙烯腈
‑
苯乙烯共聚物、通用级聚苯乙烯、苯乙烯
‑
丁二烯
‑
苯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
通用级聚苯乙烯(GPPS)俗称透苯。
[0011]优选地,苯乙烯
‑
丁二烯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100000,和/或,苯乙烯
‑
异戊二烯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50000,和/或,丙烯腈
‑
苯乙烯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10000,和/或,苯乙烯
‑
丁二烯
‑
苯乙烯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00~200000。苯乙烯系树脂的数均分子量,能够进一步调控基膜层的耐高温性能。
[0012]优选地,苯乙烯
‑
丁二烯共聚物的苯乙烯单体含量≥70%。
[0013]优选地,按照质量份数份数计算,苯乙烯系树脂包括40~80份苯乙烯
‑
丁二烯共聚物、15~25份苯乙烯
‑
丁二烯
‑
苯乙烯、5~15份苯乙烯
‑
异戊二烯共聚物、5~15份丙烯腈
‑
苯乙烯低聚物、10~20份通用级聚苯乙烯、5~15份抗冲击级聚苯乙烯。
[0014]优选地,基膜层还包括0.01~10.0份助剂。
[0015]优选地,助剂包括引发剂、抗氧剂、抗静电剂、加工助剂中的至少一种。
[0016]优选地,引发剂包括二乙烯基苯、三烯丙基异氰尿酸脂、二烯丙基双酚A、2,5
‑
二甲基
‑
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氢二异丙苯中的至少一种。
[0017]优选地,抗氧剂包括四[β
‑
丙酸]季戊四醇酯、亚磷酸三(2,4
‑
二叔丁基苯基)酯、4,4'
‑
硫代双(6
‑
叔丁基
‑3‑
甲基苯酚)、2,4
‑
二(正辛基硫亚甲基)
‑6‑
甲基苯酚、1,3,5
‑
三甲基
‑
2,4,6
‑
三(3,5
‑
二叔丁基
‑4‑
羟基苄基)苯、2,6
‑
二叔丁基对甲酚、甘醇双
‑3‑
(3
‑
叔丁基
‑4‑
羟基
‑5‑
甲基苯基)丙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8]优选地,抗静电剂包括烷基二羧甲基铵乙内酯、十二烷基二甲基季乙内盐,三硬脂酸甘油酯、聚氧乙烯蓖麻油、氧乙烯月桂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9]优选地,加工助剂为开口爽滑剂。
[0020]优选地,膨胀胶带厚度为40~120μm,其中,按照层间厚度比,基膜层:粘性层=5~10:1~3。基膜层较厚,粘性层较薄的设置能够使得基膜层尽可能地吸收电解液中的溶剂发生溶胀现象,进而充分地膨胀填充锂电池电芯与壳体之间的间隙。膨胀胶带的充分膨胀,能够避免出现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颠簸晃动使得金属引流体断裂,导致电池失效及电芯内部破裂短路的问题。
[0021]优选地,粘性层为聚丙烯酸酯粘性层。
[002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备如上任一项耐高温的膨胀胶带的共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分别挤出乙烯
‑
酯类共聚物熔体、聚丙烯酸酯熔体,其中乙烯
‑
酯类共聚物熔体用于形成基膜层,聚丙烯酸酯熔体用于形成粘性层;S2.将乙烯
‑
酯类共聚物熔体加热挤出成型后,对其进行拉伸处理得到成型的乙烯
‑
酯类共聚物膜,随后将乙烯
‑
酯类共聚物膜欲与粘性层贴合的一侧进行电晕处理,得到基膜层;S3.将基膜层与粘性层复合,得到膨胀胶带。与现有制备膨胀胶带工艺不同,本专利技术通过共挤工艺制备膨胀胶带的基膜层,在制备过程中不需要添加溶剂,即本专利技术在制备基膜层的过程中不需要转移涂布,也不需要进行烘干的操作,即能够一次成型。所制备的膨胀胶带具有制备工艺操作简单、绿色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的膨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胶带包括基膜层和粘性层,所述基膜层和所述粘性层相互复合;其中,按照质量份数计算,用于制备所述基膜层的原料包括75~175份苯乙烯系树脂、60~120份聚酯和10~30份聚酰胺;所述聚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耐高温的膨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包括聚丁二酸丁二醇酯。3.如权利要求1所述耐高温的膨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还包括聚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丙烯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3所述耐高温的膨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计算,所述聚酯包括40~60份所述聚乙烯丙烯酸乙酯、5~30份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丙烯酸乙酯、15~30份所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5.如权利要求1所述耐高温的膨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乙烯系树脂包括抗冲击级聚苯乙烯,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所述抗冲击级聚苯乙烯在所述苯乙烯系树脂中的含量为3~18wt%。6.如权利要求5所述耐高温的膨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乙烯系树脂还包括苯乙烯
‑
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
‑
异戊二烯共聚物、丙烯腈
‑
苯乙烯共聚物、通用级聚苯乙烯、苯乙烯
‑
丁二烯
‑
苯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7.如权利要求6所述耐高温的膨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乙烯
‑
丁二烯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100000,和/或,所述苯乙烯
‑
异戊二烯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5000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宇,刘静,陈鹏,褚宬成,王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澳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