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轮组件及模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83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轮组件及模型车。前轮组件包括底盘、摇臂、连接件、前轮、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摇臂的左右两端均能够相对于底盘上下摆动,前轮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摇臂的左右两端;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摇臂和第一调节件连接,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底盘和第二调节件连接;第一调节件能够相对于底盘运动以改变第一弹性件的初始压缩程度,第二调节件能够相对于底盘运动以改变第二弹性件的初始压缩程度。前轮组件及模型车的可调节性较高。模型车的可调节性较高。模型车的可调节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轮组件及模型车


[0001]本技术涉及模型车
,尤其涉及一种前轮组件及模型车。

技术介绍

[0002]除了竞速类的模型车,主打漂移玩法的模型车也是市面上常见的一类模型车。然而,现有的微小比例模型车,其前轮处的悬挂系统可调节性较差,不利于使用者调节模型车的性能从而调整模型车的漂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前轮组件,悬挂结构可调节性高。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前轮组件的模型车。
[000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前轮组件,包括:底盘;摇臂,与所述底盘的前端活动连接,所述摇臂的左右两端均能够相对于所述底盘上下摆动;连接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摇臂的左右两端,且所述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摇臂上下移动;前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前轮分别与不同的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一弹性件,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底端与所述摇臂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摇臂的摆动轴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性件,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底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第一调节件,安装于所述底盘,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盘运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初始压缩程度;第二调节件,安装于所述底盘,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顶端与所述第二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盘运动以改变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初始压缩程度。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前轮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对于本技术提供的前轮组件,调整其第一调节件能够调整防侧倾性能,调整其第二弹性件可以调整前轮的避震效果;本技术的前轮组件可调节性高,方便使用者调节前轮悬挂结构的性能从而调节模型车的性能。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盘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节件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盘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底端的高度。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盘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调节件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顶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盘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底端的高度。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盘具有定位槽和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
设置在所述定位槽中;所述定位凸起的左侧表面与所述定位槽的左侧壁面具有间隙,所述定位凸起的右侧表面与所述定位槽的右侧壁面具有间隙,以使所述定位凸起能够在所述定位槽中摆动。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底盘具有定位柱,所述摇臂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的前后两侧的孔壁抵持,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的左右两侧的孔壁间隔设置。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底部并向下凸出,所述第二插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顶部并向上凸出;所述摇臂具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插接部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孔中,所述第二插接部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前轮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轮的外束角为5度。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底盘的转动轴线的后倾角度为5度。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轮包括轮毂和轮胎,所述轮胎环绕于所述轮毂的外围,且所述轮胎由金属制成。
[0015]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模型车,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前轮组件。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模型车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前轮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前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前轮组件的摇臂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前轮组件的主视图;
[0023]图6为第一弹性件和第一调节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24]图7为第二弹性件和第二调节键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25]图8为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26]图9为连接件、底盘以及转向件之间的组装方式示意图;
[0027]图10为模型车的驱动机构和转向机构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00

模型车,101

车身,102

前轮,103

后轮,201

上盖,202

底座,203

底盘,204

摇臂,205

定位凸起,206

定位槽,207

第二调节件,208

第一调节件,209

连接件,210

轮胎,211

轮毂,212

上凸起,213

下凸起,214

上定位槽,215

下定位槽,301

轴件,302

定位柱,303

第二弹性件,304

第一弹性件,401

定位孔,402

第三安装孔,601

第一安装孔,701

第二安装孔,901

主体部,902

第二插接部,903

第一插接部,904

第三插接部,905

连杆,1001

转向电机,1002

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前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摇臂,与所述底盘的前端活动连接,所述摇臂的左右两端均能够相对于所述底盘上下摆动;连接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摇臂的左右两端,且所述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摇臂上下移动;前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前轮分别与不同的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一弹性件,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底端与所述摇臂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摇臂的摆动轴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性件,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底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第一调节件,安装于所述底盘,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盘运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初始压缩程度;第二调节件,安装于所述底盘,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顶端与所述第二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盘运动以改变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初始压缩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节件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盘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底端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调节件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顶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洪新陈韬杨平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石器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