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洞施工废水排放综合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3599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洞施工废水排放综合处理装置,包括:预沉淀池、压滤机、絮凝池、加药间、沉淀池、储存罐、加热设备、水泵、溶解罐、清水池、排水管,所述预沉淀池分别与压滤机和絮凝池相连,所述絮凝池分别与压滤机和加药间相连,所述絮凝池还和沉淀池相连,所述沉淀池与加热设备相连,所述加热设备与储存罐相连,所述水泵分别与沉淀池和溶解罐相连,所述溶解罐与沉淀池相连,所述清水池分别与沉淀池和排水管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隧洞施工废水排放综合处理装置其废水处理效率高,效果好,操作方便并且安全。操作方便并且安全。操作方便并且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洞施工废水排放综合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隧洞施工废水排放综合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隧洞、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水文、地质情况等因素,均会产生大量的渗水、涌水和施工废水,废水中悬浮物含量较高,浇筑混凝土时PH值会偏高,主要原因是受喷混凝土、水泥等碱性物质的污染,达不到排放标准值;国内对隧洞或隧道施工产生的废水,常用的处理工艺主要为单一的“平流式混凝+沉淀”处理工艺,虽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但由于比较接近标准上限,水质波动较大,效果不稳定,极其容易造成出水不合格,甚至出现污染物的浓度和PH值不达标现象,达不到废水排放标准,因此急需一种隧洞施工废水排放综合处理装置,解决了隧洞施工废水PH值、悬浮物超标及排放问题,满足对施工废水处理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效果稳定、安全高效的隧洞施工废水排放综合处理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隧洞施工废水排放综合处理装置,包括:预沉淀池、压滤机、絮凝池、加药间、沉淀池、储存罐、加热设备、水泵、溶解罐、清水池、排水管,所述预沉淀池分别与压滤机和絮凝池相连,所述絮凝池分别与压滤机和加药间相连,所述絮凝池还和沉淀池相连,所述沉淀池包括:沉淀池A和沉淀池B,所述沉淀池A通过连接管B与加热设备相连,所述加热设备通过连接管A与储存罐相连,所述水泵通过两根不同的连接管C分别与沉淀池A和溶解罐相连,所述溶解罐通过连接管D与沉淀池B相连,所述清水池分别与沉淀池B和排水管相连。
[0005]进一步地,所述预沉淀池包括:预沉淀池A、预沉淀池B、进水管道、溢流堰A,所述预沉淀池A与进水管道固定连接,所述预沉淀池A通过溢流堰A与预沉淀池B相连,所述预沉淀池B通过另一个溢流堰A与絮凝池相连。
[0006]进一步地,所述压滤机包括:主梁、止推板、进料泵、出流阀、传送带、连接管道、水箱、阀门、滤液管、滤室,所述主梁上部安装有两个止推板,主梁下部安装有传送带,所述进料泵通过连接管道分别与预沉淀池和止推板相连,所述两个止推板之间设置有滤室,所述止推板下端设置有出流阀,所述出流阀下方有滤液管,所述滤液管与水箱相连,所述水箱通过另一根连接管道与絮凝池相连,所述水箱与絮凝池之间设置有阀门。
[0007]进一步地,所述絮凝池包括:反应池、搅拌器、滑道横梁、溢流堰B,所述滑道横梁两端分别与反应池两边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器与滑道横梁滑动连接,所述溢流堰B分别与絮凝池和沉淀池相连。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加药间内设置有:溶药装置、加药泵、加药管道,所述加药泵一端通
过加药管道与絮凝池相连,另一端通过另一个加药管道与溶药装置相连。
[0009]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B上开有两个溢流堰C,所述溢流堰C分别与沉淀池B和清水池相连。
[0010]进一步地,所述储存罐包括:进气管道、出气管道、调节阀、罐体,所述进气管道、出气管道、调节阀均设置在罐体顶部,所述出气管道与连接管A相连,所述出气管道上设置有开关阀。
[0011]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设备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与连接管A相连,所述出气管与连接管B相连。
[0012]进一步地,所述溶解罐包括:上罐体、下罐体、法兰盘、进水管、出水管、排气管,所述上罐体分别与出水管和排气管固定连接,所述下罐体与进水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另一端通过连接管C与水泵相连,所述上罐体底部通过法兰盘与下罐体顶部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隧洞施工期产生的废水经洞内提升泵进入预沉池,高悬浮物在预沉池中自然沉淀,即可除去大颗粒悬浮物;通过将污水在进料泵的推动和产生的压力下,经止推板上的进料口进入各滤室内进行过滤,滤液由出液阀排入絮凝反应池中,滤饼则由传送带运送至一端集中存放,实现废水中污泥和泥水分离;之后施工废水从预沉池溢流堰或压滤机出液阀进入絮凝池,在加药间内的溶药装置中加入混凝剂(PAC)、助凝剂(PAM),在加药泵的推力作用下,药物通过加药管道进入反应池中,通过搅拌器搅拌进行絮凝反应,让药物和废水充分反应;经过絮凝反应处理后的施工废水,从絮凝反应池溢流堰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池,打开储存罐外侧二氧化碳出气口,同时打开加热设备顶部进气口,液态二氧化碳由储存罐出气口通过软胶管连接输入到加热设备进气口,液态二氧化碳经过加热后,然后经过加热设备出气口通过软胶管将加热后的二氧化碳输入水中溶解,利用抽水泵将水池中的水抽至溶解罐,利用水泵压力将溶解罐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充分溶解,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污染物浓度和PH值和污染物浓度均达标且稳定,使用二氧化碳作为污水PH值调节的主要手段,整个工作流程安全高效;综上,本技术的一种隧洞施工废水排放综合处理装置其废水处理效率高,效果好,操作方便并且安全。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隧洞施工废水排放综合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隧洞施工废水排放综合处理装置的压滤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预沉淀池,111

预沉淀池A,112

预沉淀池B,113

进水管道,114

溢流堰A,2

压滤机,21

主梁,22

止推板,23

进料泵,24

出流阀,25

传送带,26

连接管道,27

水箱,28

阀门,29

滤液管,30

滤室,3

絮凝池,31

反应池,32

搅拌器,33

滑道横梁,34

溢流堰B,4

加药间,41

溶药装置,42

加药泵,43

加药管道;5

沉淀池,51

沉淀池A,52

沉淀池B,53

溢流堰C,6

储存罐,61

进气管道,62

出气管道,63

调节阀,64

罐体;7

连接管A,8


热设备,81

进气管,8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洞施工废水排放综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沉淀池(1)、压滤机(2)、絮凝池(3)、加药间(4)、沉淀池(5)、储存罐(6)、加热设备(8)、水泵(10)、溶解罐(12)、清水池(14)、排水管(15),所述预沉淀池(1)分别与压滤机(2)和絮凝池(3)相连,所述絮凝池(3)分别与压滤机(2)和加药间(4)相连,所述絮凝池(3)还和沉淀池(5)相连,所述沉淀池(5)包括:沉淀池A(51)和沉淀池B(52),所述沉淀池A(51)通过连接管B(9)与加热设备(8)相连,所述加热设备(8)通过连接管A(7)与储存罐(6)相连,所述水泵(10)通过两根不同的连接管C(11)分别与沉淀池A(51)和溶解罐(12)相连,所述溶解罐(12)通过连接管D(13)与沉淀池B(52)相连,所述清水池(14)分别与沉淀池B(52)和排水管(1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施工废水排放综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沉淀池(1)包括:预沉淀池A(111)、预沉淀池B(112)、进水管道(113)、溢流堰A(114),所述预沉淀池A(111)与进水管道(113)固定连接,所述预沉淀池A(111)通过溢流堰A(114)与预沉淀池B(112)相连,所述预沉淀池B(112)通过另一个溢流堰A(114)与絮凝池(3)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施工废水排放综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机(2)包括:主梁(21)、止推板(22)、进料泵(23)、出流阀(24)、传送带(25)、连接管道(26)、水箱(27)、阀门(28)、滤液管(29)、滤室(30),所述主梁(21)上部安装有两个止推板(22),主梁(21)下部安装有传送带(25),所述进料泵(23)通过连接管道(26)分别与预沉淀池(1)和止推板(22)相连,所述两个止推板(22)之间设置有滤室(30),所述止推板(22)下端设置有出流阀(24),所述出流阀(24)下方有滤液管(29),所述滤液管(29)与水箱(27)相连,所述水箱(27)通过另一根连接管道(26)与絮凝池(3)相连,所述水箱(27)与絮凝池(3)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玉敏王星代斌张文涛刘翠丽郭亚欣陈慧君廖健都周云中王波韩成力孔继龙魏震王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