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线近净成形前轴锻件的锻造成形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405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前轴锻件锻造技术领域的一种全流线近净成形前轴锻件的锻造成形工艺。锻件材质为非调质钢,包括:预锻工序,通过对称分层拔模使前轴预锻件的弹簧座上表面包括两个以分模面对称分布的第一折面;终锻工序,通过非对称分层拔模对预锻件进行终锻,使获得的终锻件的弹簧座上表面包括在分模面处形成落差的第二折面和第三折面,第一折面、第二折面和第三折面均包括两个相连且拔模角度不同的斜面;切边工序,以终锻件的主销、弹簧座以及工字部中部作为切边起始点;校正工序,对弹簧座进行半闭式热温锻校正。有益效果:前轴锻件的弹簧座上、下表面直接热温锻校平,无需机械加工便达到装配使用要求,实现锻件全流线结构和弹簧座近净成形结构。座近净成形结构。座近净成形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流线近净成形前轴锻件的锻造成形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前轴锻件锻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全流线近净成形前轴锻件的锻造成形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前轴作为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在整车中承担承重、转向的功能,而前轴的弹簧座是前轴加工、装配以及功能实现的核心部位之一。
[0003]传统前轴锻件为调质钢锻造,调质后锻件变形大,弹簧座上、下面保留终锻拔模斜度,留有较多加工余量,需经过机械加工达到装配使用要求。目前,虽然前轴锻件的弹簧座下平面可以直接校平,但上平面仍然需要机械加工才能达到装配要求,上平面加工后会破坏部分金属流线,影响前轴使用强度。尤其是前轴锻件切边后弹簧座上平面存在常规切边带,切边断面是由塌角、光亮带、断裂带及毛刺组成,常规切边带会导致上平面校平后出现探伤磁痕显示,弹簧座热温锻校平后出现异常凸起、凹陷、纵向飞边、棱边不直等缺陷。现有工艺技术难以满足全流线近净成形前轴锻件弹簧座上、下表面直接热温锻校平勿需后续机械加工便能达到装配、使用要求,且锻件尺寸精度和切边带的外观商品性差。同时,存在锻件检测基准与机械加工定位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流线近净成形前轴锻件的锻造成形工艺,锻件材质为非调质钢,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预锻工序,通过对称分层拔模以使前轴预锻件的弹簧座上表面包括两个以分模面对称分布的第一折面,所述第一折面包括相连且拔模角度不同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终锻工序,通过非对称分层拔模对所述前轴预锻件的弹簧座上表面进行终锻,以使获得的前轴终锻件的弹簧座上表面在分模面处形成落差,所述前轴终锻件的弹簧座上表面包括在分模面处形成落差的第二折面和第三折面,所述第二折面包括相连且拔模角度不同的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折面包括相连且拔模角度不同的第五斜面和第六斜面;切边工序,通过前轴终锻件上的定位斜面和局部飞边下模面进行切边定位,并以前轴终锻件的主销处、弹簧座处以及工字部中部处作为切边起始点;校正工序,对完成切边后的前轴终锻件的弹簧座进行半闭式热温锻校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流线近净成形前轴锻件的锻造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为靠近分模面的斜面,第二斜面为远离分模面的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拔模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斜面的拔模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流线近净成形前轴锻件的锻造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面和所述第三折面分别位于终锻上模和终锻下模内,所述第三斜面和所述第五斜面为靠近分模面的斜面,所述第四斜面和所述第六斜面为远离分模面的斜面,所述第四斜面和所述第六斜面的拔模角度相等,所述第五斜面、第四斜面、第三斜面的拔模角度依次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流线近净成形前轴锻件的锻造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终锻件的弹簧座背工字部位于终锻下模内的部位设有第七斜面,所述前轴终锻件的主销的两端面位于终锻下模内的部位设有第八斜面,所述定位斜面包括所述第七斜面、所述第八斜面和所述第五斜面,所述前轴终锻件的弹簧座背工字部位于终锻上模内的部位设有第九斜面,所述前轴终锻件的主销的两端面位于终锻上模内的部位设有第十斜面,所述第九斜面、所述第十斜面和所述第三斜面作为补偿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流线近净成形前轴锻件的锻造成形工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效峰刘照明成小锋罗宇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庆铃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