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磷脂脂质体组装体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逆磷脂脂质体组装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药制剂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脂质体是一种人工细胞膜,它具有封闭球形结构,可使药物被保护在它的结构中,发挥定向作用,特别适于作为药物载体,以改善药物的治疗作用,降低毒副作用等。脂质体由磷脂(骨架膜材)及附加剂组成。
[0003]用于制备脂质体的磷脂包括天然磷脂和合成磷脂二类。天然磷脂以卵磷脂(磷脂酰胆碱,PC)为主,来源于蛋黄和大豆,显中性,含大量杂质,易氧化降解,由天然磷脂组成的脂质体,药物渗漏性较大,不易保存。合成磷脂主要有DPPC、DPPE、DSPC等,其均属氢化磷脂类,具有性质稳定,抗氧化性强,成品稳定等特点,是目前国外首选的辅料。
[0004]附加剂能够起到各种功能性作用,比如胆固醇,与磷脂混合使用,可制备稳定的脂质体,其作用是调节双分子层流动性,减低脂质体膜的通透性;再比如十八胺、磷脂酸等,可改变脂质体表面电荷的性质,再比如氯化钠等盐类或缓冲盐,可作为溶剂或稳定剂。
[000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CH2)
10
‑
、CH3(CH2)
11
‑
、CH3(CH2)
12
‑
、CH3(CH2)
13
‑
、CH3(CH2)
14
‑
、CH3(CH2)
15
‑
、CH3(CH2)
16
‑
、CH3(CH2)
17
‑
;所述C3~C18单烯基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CH2=CH(CH2)
‑
、CH2=CH(CH2)2‑
、CH2=CH(CH2)3‑
、CH2=CH(CH2)4‑
、CH2=CH(CH2)5‑
、CH2=CH(CH2)6‑
、CH2=CH(CH2)7‑
、CH2=CH(CH2)8‑
、CH2=CH(CH2)9‑
、CH2=CH(CH2)
10
‑
、CH2=CH(CH2)
11
‑
、CH2=CH(CH2)
12
‑
、CH2=CH(CH2)
13
‑
、CH2=CH(CH2)
14
‑
、CH2=CH(CH2)
15
‑
、CH2=CH(CH2)
16
‑
、CH3(CH2)3CH=CH(CH2)7CH2‑
、CH3(CH2)5CH=CH(CH2)7CH2‑
、CH3(CH2)7CH=CH(CH2)7CH2‑
;所述C5~C18共轭双烯基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CH2=CH
‑
CH=CH2(CH2)
‑
、CH2=CH
‑
CH=CH(CH2)2‑
、CH2=CH
‑
CH=CH(CH2)3‑
、CH2=CH
‑
CH=CH(CH2)4‑
、CH2=CH
‑
CH=CH(CH2)5‑
、CH2=CH
‑
CH=CH(CH2)6‑
、CH2=CH
‑
CH=CH(CH2)7‑
、CH2=CH
‑
CH=CH(CH2)8‑
、CH2=CH
‑
CH=CH(CH2)9‑
、CH2=CH
‑
CH=CH(CH2)
10
‑
、CH2=CH
‑
CH=CH(CH2)
11
‑
、CH2=CH
‑
CH=CH(CH2)
17
‑
、CH2=CH
‑
CH=CH(CH2)
13
‑
、CH2=CH
‑
CH=CH(CH2)
14
‑
;所述C3~C18单炔基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CH≡C(CH2)
‑
、CH≡C(CH2)2‑
、CH≡C(CH2)3‑
、CH≡C(CH2)4‑
、CH≡C(CH2)5‑
、CH≡C(CH2)6‑
、CH≡C(CH2)7‑
、CH≡C(CH2)8‑
、CH≡C(CH2)9‑
、CH≡C(CH2)
10
‑
、CH≡C(CH2)
11
‑
、CH≡C(CH2)
12
‑
、CH≡C(CH2)
13
‑
、CH≡C(CH2)
14
‑
、CH≡C(CH2)
15
‑
、CH≡C(CH2)
16
‑
;所述氟取代的C1~C12烷基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CF3‑
、CF3CF2‑
、CF3CH2‑
、CHF2CH2‑
、CF3(CF2)2‑
、(CF3)2CHCF2‑
、(CF3)3CCH2‑
、(CF3)2CHCH2‑
、CF3(CF2)3‑
、CF3(CF2)4‑
、CF3(CF2)5‑
、CF3(CF2)6‑
、CF3(CF2)7‑
、CF3(CF2)8‑
、CF3(CF2)9‑
、CF3(CF2)
10
‑
、CF3(CF2)
11
‑
;所述氟取代的C3~C12烯基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CF2=CFCF2‑
、CF2=CF(CF2)2‑
、CF2=CF(CF2)3‑
、CF2=CF(CF2)4‑
、CF2=CF(CF2)5‑
、CF2=CF(CF2)6‑
、CF2=CF(CF2)7‑
、CF2=CF(CF2)8‑
、CF2=CF(CF2)9‑
、CF2=CF(CF2)
10
‑
;所述氟取代的C3~C12炔基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CF≡CCF2‑
、CF≡C(CF2)2‑
、CF≡C(CF2)3‑
、CF≡C(CF2)4‑
、CF≡C(CF2)5‑
、CF≡C(CF2)6‑
、CF≡C(CF2)7‑
、CF≡C(CF2)8‑
、CF≡C(CF2)9‑
、CF≡C(CF2)
10
‑
;所述氟取代的C7~C12芳基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C6F5‑
CH2‑
、C6F5‑
(CH2)2‑
、C6F5‑
(CH2)3‑
、C6F5‑
(CH2)4‑
、C6F5‑
(CH2)5‑
、C6F5‑
(CH2)6‑
、o
‑
CF3‑
C6H4‑
、o
‑
CF3‑
C6H4‑
CH2‑
、o
‑
CF3‑
C6H4‑
(CH2)2‑
、o
‑
CF3‑
C6H4‑
(CH2)3‑
、o
‑
CF3‑
C6H4‑
(CH2)4‑
、o
‑
CF3‑
C6H4‑
(CH2)5‑
、m
‑
CF3‑
C6H4‑
、m
‑
CF3‑
C6H4‑
CH2‑
、m
‑
CF3‑
C6H4‑
(CH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