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速箱动态模拟检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194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动变速箱动态模拟检测机,包括主机台架、主机箱和两个负载箱,所述主机箱设置于所述主机台架的中部,两个所述负载箱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机箱的两侧,所述主机箱底部设置有横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的表面设置有纵向移动机构,所述主机箱设置于所述纵向移动机构的表面,所述负载箱底部设置有前后移动机构,所述变频电机与所述主机箱传动连接,所述主机台架设置有升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横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和转轴驱动主机箱进行高低升降、横向进给、90度旋转等自由调整,并通过前后移动机构驱动负载箱靠近或者远离主机箱,实现对不同型号的自动变速箱安装检测,并且通过升降板辅助放置自动变速箱,方便组装。方便组装。方便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变速箱动态模拟检测机


[0001]本公开涉及自动变速箱动态模拟检测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动态模拟检测机。

技术介绍

[0002]自动变速箱在实际装车工况下,自动变速箱的电子控制系统收集车辆的工作参数,包括驾驶员的驾驶愿望、路面情况、车辆的实际加速度、车速、变频电机动力等等,自动变速箱电子控制单元(汽车控制电脑)经过对这些数据的逻辑、数学判断从而控制自动变速箱工作。在实际维修翻新自动变速箱时,需要对自动变速箱进行动态模拟测试,从而验证自动变速箱维修后的质量是否达到原厂的技术标准。
[0003]现有的检测设备大多是在自动变速箱无负荷状态下进行检测的,这种检测设备通过将变速箱安装在主机箱上,通过变频电机提供动力进行检测,这种方法由于是在变速箱没有负荷的情况下进行检测,同实际的变速箱在有负荷的情况下进行运转的结果有很大的差距;另外由于自动变速箱的种类繁多,现有的检测设备无法适配多种变速箱的检测,并且安装时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动变速箱动态模拟检测机,以解决专利技术人认识到的现有的变速箱检测设备在安装不同类型变速箱时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动变速箱动态模拟检测机,包括主机台架、主机箱和两个负载箱,所述主机箱设置于所述主机台架的中部,两个所述负载箱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机箱的两侧,所述主机箱底部设置有横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的表面设置有纵向移动机构,所述主机箱设置于所述纵向移动机构的表面,所述负载箱底部设置有前后移动机构,通过所述前后移动机构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主机箱,所述主机箱一侧固定连接有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与所述主机箱传动连接,所述主机台架设置有升降板。
[0006]优选的,所述主机台架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升降板底部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前后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机台架表面的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所述主机台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两条所述第一导轨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平行设置的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套设有第一丝杆螺母,所述负载箱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
[0008]优选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机台架表面的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沿着所述主机台架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两条所述第二导轨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轨平行设置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上套设有第二丝杆螺母,所述第二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二丝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
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纵向移动机构,所述第二丝杆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
[0009]优选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和主机固定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光轴,所述光轴上活动连接有直线轴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直线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上套设有第三丝杆螺母,所述第三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丝杆底部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机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
[0010]优选的,所述主机箱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所述主机箱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机固定板的表面,所述主机箱底部的另一端通过定位销与所述主机固定板连接,并通过固定螺母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主机箱内部设置有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一端通过同步带轮与所述变频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套设有调整套,所述调整套内设置有中心套,所述中心套与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变扭器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垂直板,所述垂直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飞轮板,所述飞轮板与所述自动变速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还包括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机台架的表面,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横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和前后移动机构信号连接。
[0013]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本技术通过横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和转轴驱动主机箱进行高低升降、横向进给、90度旋转等自由调整,并通过前后移动机构驱动负载箱靠近或者远离主机箱,实现对不同型号的自动变速箱安装检测,并且通过升降板辅助放置自动变速箱,方便组装。
[0014]应当理解,前述的一般描述和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方式两者均是为了举例和说明的目的并且未必限制本公开。并入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公开的主题。同时,说明书和附图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主机箱和自动变速箱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主机箱安装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标:1

主机台架;2

主机箱;21

转轴;22

定位销;23

动力输出轴;24

同步带轮;25

垂直板;26

飞轮板;27

调整套;28

中心套;3

变频电机;4

负载箱;5

PLC控制器;61

第一驱动电机;62

第一丝杆;63

第一导轨;64

第一滑块;7

升降板;71

升降气缸;8

横向移
动机构;81

第二驱动电机;82

第二导轨;83

第二滑块;9

纵向移动机构;91

第三驱动电机;92

主动齿轮;93

从动齿轮;94

第三丝杆;95

第三丝杆螺母;96

第二支撑板;97

主机固定板;98

光轴;99

直线轴承;910

第一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变速箱动态模拟检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台架、主机箱和两个负载箱,所述主机箱设置于所述主机台架的中部,两个所述负载箱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机箱的两侧,所述主机箱底部设置有横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的表面设置有纵向移动机构,所述主机箱设置于所述纵向移动机构的表面,所述负载箱底部设置有前后移动机构,通过所述前后移动机构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主机箱,所述主机箱一侧固定连接有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与所述主机箱传动连接,所述主机台架设置有升降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变速箱动态模拟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台架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升降板底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变速箱动态模拟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机台架表面的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所述主机台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两条所述第一导轨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平行设置的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套设有第一丝杆螺母,所述负载箱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变速箱动态模拟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机台架表面的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沿着所述主机台架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两条所述第二导轨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轨平行设置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上套设有第二丝杆螺母,所述第二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二丝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纵向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嘉伟黄伟雄谭琦玲梁雅莲刘文权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拓玛斯特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