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机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转向机构,以及具有该转向机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车辆的转向方式均为仅前轮转向,仅前轮转向使得车辆的回转半径较大,为了达到较小的回转半径以及能够在较狭小的场地上灵活驾驶,设计上一般需减小车长或增大转向角度。车长在特定情况下不能减小,只能增大转向角度,但是转向角度过大容易导致车辆侧滑,而且,转向把手需要转动较大的角度,驾驶者的双手需要在较大范围内移动,进而造成驾驶者的操作体验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的转向角度较大导致的车辆容易侧滑以及驾驶者的操作体验感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向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相对反向转动,包括:车架、两个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转向拨片、两根连杆、转向角度拨杆、第一拉索以及第二拉索;所述车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相对反向转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第一支撑座,分别相对枢接于所述第一端的两侧上,所述第一支撑座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车轮;第二支撑座,枢接于所述第二端上,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车轮;转向拨片,枢接于所述第一端上;两根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支撑座一一对应,所述连杆的一端对应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对应铰接于所述转向拨片;转向角度拨杆,枢接于所述第二端上;第一拉索,所述第一拉索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转向拨片连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转向角度拨杆连接;第二拉索,所述第二拉索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与所述转向拨片连接,所述第六端与所述转向角度拨杆连接;其中,所述第三端移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拉索拉动所述第四端移动,所述第五端移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拉索拉动所述第六端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索与所述第二拉索交叉设置,或者,所述第一拉索与所述第二拉索相对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限位滑杆、直线轴承和连接杆,所述限位滑杆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直线轴承滑接于所述限位滑杆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线轴承,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转向角度拨杆。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伯易,
申请(专利权)人:捷和电机江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