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负压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048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便携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吸引器和双套管;所述负压吸引器的下端连接所述双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让患者在负压引流冲洗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活动和锻炼,有助于病人更快更好的恢复,并且装置便于后续的清洗,使用寿命长。命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负压吸引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负压吸引器

技术介绍

[0002]肠瘘的常见原因有手术、创伤、腹腔感染、放疗以及肠道炎症等方面,临床上肠瘘主要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是术后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的病因是术后腹腔感染、吻合口裂开、肠管血运不良造成肠瘘发生。
[0003]肠瘘的临床症状是,每天有大量的肠液流入到腹腔内,或者腹壁外,造成体内液体流失和电解质紊乱,治疗肠瘘的主要方法是应用双套管作持续负压冲洗,将漏出的肠液尽量引流至体外,约经3~4周引流后,可形成完整的瘘管,肠液不再溢出至瘘管以外的腹腔内。结合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肠液的分泌量,如用生长抑素则更能降低肠液漏出量,提高肠瘘的治愈率与缩短愈合时间,因此说,肠瘘一定需要每日进行冲洗,这是治疗肠瘘的基本方案。
[0004]在引流过程中,病人很难做一些活动,而进行一些活动有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因此需要一款装置,可以让病人背在身上,持续保持吸引引流,不影响病人的活动锻炼,有助于病人更快更好的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负压吸引器,以有助于病人更快更好的恢复。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便携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吸引器1和双套管2;所述负压吸引器 1的下端连接所述双套管2。
[0008]作为优选,所述负压吸引器1包括机箱外壳101、背带102、背带接头103、清洗口 104、清洗口塞105、引流管接口106、负压吸引管接口107、电池108、数控模块109、吸引仓110、无菌水仓111、引流泵112、负压泵113、操作面板114、机箱盖115和隔板116;所述机箱外壳101的背面设有所述背带102和背带接头103,侧面设有所述引流管接口106和负压吸引管接口107,正面设有所述操作面板114和机箱盖115。所述清洗口104用于清洗所述吸引仓110,通过灌水之后放水,重复几次,达到清洁所述吸引仓110的目的;所述数控模块109控制所述引流泵112的引流速率。
[0009]作为优选,所述电池108和数控模块109置于所述操作面板114的内侧面,在所述隔板116上端;所述机箱盖115的内侧面设有所述吸引仓110、无菌水仓111、引流泵112 和负压泵113;所述引流泵112和负压泵113置于所述吸引仓110和无菌水仓111的一侧。
[0010]作为优选,所述双套管2包括引流管201、负压吸引管202、引流管接头203、第一侧孔204、负压吸引管接头205、堵头206、密封头207、第二侧孔208和鱼口状开口209;所述引流管201一端设有所述引流管接头203,另一端设有所述鱼口状开口209;所述引流管201靠近
所述鱼口状开口209的侧面设有所述第一侧孔204。所述鱼口状开口209贴合腹壁,两侧又开口,可以保持畅通。
[0011]作为优选,所述负压吸引管202的一端设有所述负压吸引管接头205,另一端设有所述密封头207;所述负压吸引管接头205上设有所述堵头206;所述负压吸引管202靠近所述密封头207的侧面设有所述第二侧孔208;所述负压吸引管202穿过所述引流管201,一侧在所述引流管201外侧,另一侧在所述引流管201内部,保持所述密封头207于所述鱼口状开口209平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能够让患者在负压引流冲洗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活动和锻炼,有助于病人更快更好的恢复,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患者可以将装置背在身上,可以让患者下床活动活动,这样也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并且装置便于后续的清洗,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便携负压吸引器的示意图;
[0015]图2为便携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吸引器示意图之一;
[0016]图3为便携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吸引器示意图之二;
[0017]图4为便携负压吸引器的双套管示意图;
[0018]图5为便携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吸引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便携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吸引管示意图。
[0020]图中:1、负压吸引器;2、双套管;101、机箱外壳;102、背带;103、背带接头; 104、清洗口;105、清洗口塞;106、引流管接口;107、负压吸引管接口;108、电池; 109、数控模块;110、吸引仓;111、无菌水仓;112、引流泵;113、负压泵;114、操作面板;115、机箱盖;116、隔板;201、引流管;202、负压吸引管;203、引流管接头; 204、第一侧孔;205、负压吸引管接头;206、堵头;207、密封头;208、第二侧孔;209、鱼口状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一种便携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吸引器1和双套管2;所述负压吸引器 1的下端连接所述双套管2。
[002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负压吸引器1包括机箱外壳101、背带102、背带接头103、清洗口104、清洗口塞105、引流管接口106、负压吸引管接口107、电池108、数控模块109、吸引仓110、无菌水仓111、引流泵112、负压泵113、操作面板114、机箱盖115和隔板116;所述机箱外壳101的背面设有所述背带102和背带接头103,侧面设有所述引流管接口106和负压吸引管接口107,正面设有所述操作面板114和机箱盖115。所述清洗口104用于清洗所述吸引仓110,通过灌水之后放水,重复几次,达到清洁所述吸引仓110的目的;所述数控模块109控制所述引流泵112的引流速率。
[0024]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池108和数控模块109置于所述操作面板114的内侧面,在所述隔板116上端;所述机箱盖115的内侧面设有所述吸引仓110、无菌水仓111、
引流泵112和负压泵113;所述引流泵112和负压泵113置于所述吸引仓110和无菌水仓 111的一侧。
[002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双套管2包括引流管201、负压吸引管202、引流管接头203、第一侧孔204、负压吸引管接头205、堵头206、密封头207、第二侧孔208和鱼口状开口209;所述引流管201一端设有所述引流管接头203,另一端设有所述鱼口状开口209;所述引流管201靠近所述鱼口状开口209的侧面设有所述第一侧孔204。所述鱼口状开口209贴合腹壁,两侧又开口,可以保持畅通。
[002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负压吸引管202的一端设有所述负压吸引管接头205,另一端设有所述密封头207;所述负压吸引管接头205上设有所述堵头206;所述负压吸引管202靠近所述密封头207的侧面设有所述第二侧孔208;所述负压吸引管202穿过所述引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吸引器(1)和双套管(2);所述负压吸引器(1)的下端连接所述双套管(2);所述负压吸引器(1)包括机箱外壳(101)、背带(102)、背带接头(103)、清洗口(104)、清洗口塞(105)、引流管接口(106)、负压吸引管接口(107)、电池(108)、数控模块(109)、吸引仓(110)、无菌水仓(111)、引流泵(112)、负压泵(113)、操作面板(114)、机箱盖(115)和隔板(116);所述机箱外壳(101)的背面设有所述背带(102)和背带接头(103),侧面设有所述引流管接口(106)和负压吸引管接口(107),正面设有所述操作面板(114)和机箱盖(115);所述电池(108)和数控模块(109)置于所述操作面板(114)的内侧面,在所述隔板(116)上端;所述机箱盖(115)的内侧面设有所述吸引仓(110)、无菌水仓(111)、引流泵(112)和负压泵(113);所述引流泵(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马云丽陈敏顾国胜王革非欧阳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