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型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946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型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含碳碳双键官能团的功能化聚六亚甲基单胍盐酸盐与丙烯酸共聚反应得到胍类高分子型抗菌剂;S2、将水相溶液倾倒至聚砜基膜表面停留一段时间,之后用橡胶辊去除多余水相溶液;S3、再将有机相溶液倾倒至聚砜基膜表面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将多余溶液倒出,再经热处理,即得成品;水相溶液包括MPD、CSA、TEA和水;有机相溶液包括TMC、胍类高分子型抗菌剂和正己烷。其制备工艺简单,膜材同时具备亲水性和优异的抗菌性,膜材表面亲水性提高提升其抗细菌黏附和杀菌性能,膜材具有较好的抑菌性,杀菌见效快、杀菌率高,抑菌稳定性好不容易失去。性好不容易失去。性好不容易失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型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型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膜技术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膜污染,一直制约着膜的快速发展。膜污染对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致使膜通量下降;二是致使通过膜的压力和膜两侧的压差逐渐增大;三是膜对生物分子的截留性能发生改变。在反渗透膜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原水的组成对膜性能有重要影响。除了盐分之外,原水中往往含有有机物、胶体和微生物等,其中微生物污染是反渗透膜污染中最难处理的污染形式,它会导致渗透性的永久丧失和对膜的不可逆损害,是反渗透工程面临最棘手,也是最普遍的问题之一,占污染总量的45%。全球每年用于处理反渗透膜微生物污染的费用高达150亿,占膜应用成本的30%。
[0003]在反渗透膜分离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常采用料液预处理、优化传质条件(如操作压力、流速、外加电场等)、优化膜组件设计和膜清洗等措施降低或延缓膜的生物污染,但这些操作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不仅造成二次污染,还会对膜的表层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型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含碳碳双键官能团的功能化聚六亚甲基单胍盐酸盐与丙烯酸共聚反应得到胍类高分子型抗菌剂;S2、将水相溶液倾倒至聚砜基膜表面停留一段时间,之后用橡胶辊去除多余水相溶液;S3、再将有机相溶液倾倒至聚砜基膜表面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将多余溶液倒出,再经热处理,即得抗菌型反渗透复合膜;所述步骤S2中,水相溶液为将MPD、CSA、TEA按照一定比例配置而成的水溶液;所述步骤S3中,有机相溶液为由TMC、胍类高分子型抗菌剂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正己烷中配置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型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水相溶液中,MPD的质量分数为1.6

2.4%,CSA的质量分数为4

5%,TEA的质量分数为1.6

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型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水相溶液倾倒至聚砜基膜表面后停留25

35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型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有机相溶液中,TMC的质量分数为0.095

0.105%,胍类高分子型抗菌剂的浓度为1.5

2.5mol/L。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照坡黄和仔吴卫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展通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