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872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器,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及一穿设于鳍片上的热管,相邻散热鳍片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流道,每一散热鳍片上设有一供该热管穿过的通孔,每一散热鳍片上于通孔周围设有若干凸起,所述若干凸起在气流行进方向上整体排列呈收缩状。所述凸起的形成可增大散热鳍片散热面积,同时还可引导气流流动并改变气流流场,增强在散热鳍片表面的扰流效果,有效提升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散热器,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元件散热的散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中央处理器(CPU)等电子元件功率的不断提高,散热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电脑中更是如此。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高效地带走系统产生的热量,目前业界主要采用由散热鳍片、热管及散热风扇组合的方式进行散热。风扇主要是提供流动的空气,热管主要为了远距离的传递热量,散热鳍片的任务则是将热管带来的热量通过风扇驱动所产生的流动空气传递到外界环境中去。由此可见,在固定的体积空间内,能否及时疏导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高效的散热鳍片。若采用平板结构的散热鳍片,当风扇气流流经散热鳍片时,由于粘性力的影响,散热鳍片表面与气流的接触部分形成层流底层,在该层流底层内气流的流速几乎为零,热交换效果大大降低。因此若能提升散热鳍片与风扇气流的换热效果,就可大大提升散热器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升散热效率的散热器。本散热器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及一穿设于鳍片上的热管,相邻散热鳍片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流道,每一散热鳍片上设有供该热管穿过的通孔,每一散热鳍片上于通孔周围设有若干凸起,所述若干凸起在气流行进方向上整体排列呈收缩状。该散热器的散热鳍片上形成凸起,可增大散热鳍片散热面积,同时还可导引气流的流动并改变气流流场,增强在散热鳍片表面的扰流效果,有效提升散热效率。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散热器立体示意图。图2为散热鳍片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图4为其中一散热鳍片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该散热器包括一散热鳍片组10,一穿设于该散热鳍片组10上的热管40,及一置于散热鳍片组10一端用于提供强制气流的散热风扇60。风扇60所产生的气流可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流入散热鳍片组10内,从而与散热鳍片组10进行热交换带走热量。请同时参考图2至图4,该散热鳍片组10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鳍片20,每一鳍片20包括一本体201及分别形成于本体201两端的折边203,各鳍片20的折边203相互抵靠,从而于相邻两鳍片20之间形成一沿折边203长度方向延伸的流道23。每一鳍片20靠近风扇60的侧端设有一通孔25,该通孔25的形状大小与热管40的横截面形状大小相对应,如根据热管的形状可为圆形、方形等,以便于热管40的穿设。该实施例中,通孔25大致呈方形,其边角形成圆弧倒角。鳍片20自通孔25的周缘向外延伸形成一环形凸缘27,该凸缘27的高度与相邻两鳍片20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从而所述散热鳍片组10组装为一体时,每一鳍片20的凸缘27与相邻的鳍片20的本体201相抵靠,所述凸缘27共同形成一容置热管40的柱状容置空间,可有效增加热管40与鳍片20的接触面积,使热管40的热量更好的传递至鳍片20。如图2及图4所示,每一鳍片20上形成四个凸起221、222、223、224。所述凸起221、222、223、224分布于通孔25周围,相对于通孔25沿鳍片20长度方向上的对称轴X-X,所述凸起221、222、223、224呈非对称分布,其中第一、第二凸起221、222位于轴线X-X的下侧,第三凸起223位于轴线X-X的上侧,第四凸起224位于轴线X-X上,沿气流的流向,该第四凸起224位于通孔25的正后方。该第一凸起221大致位于通孔25的正下方,沿气流的流向,第二、第三凸起222、223则分设于通孔25的后侧,从而可有效增强散热鳍片20对应于热管40后方位置的换热面积及扰流效果。第一、第二、第三凸起221、222、223均相对轴线X-X呈倾斜状设置,每一凸起221(222、223)沿气流的流向自鳍片20的边缘位置向鳍片20的中部倾斜延伸,且该第一、第二、第三凸起221、222、223的倾斜角度不一,从而与轴线X-X分别形成大小不同的夹角,即第一凸起221与轴线X-X的夹角较小于第二凸起222或第三凸起223与轴线X-X所形成的夹角。即沿气流的流向看,所述凸起221、222、223于热管通孔25周围形成一渐缩状的空间,可有效引导气流集中流向鳍片20对应热管40后方的位置,增强该部分的热交换效果。如图3所示,在鳍片20的另一侧对应四个凸起221、222、223、224的位置分别形成四个长条形凹陷24。所述凹陷24的设置使鳍片20下侧呈非平面状,同样可增强气流的扰流效果。该凹陷24可通过冲压等方式一体成型于鳍片20上,并同时形成上述凸起221、222、223、224。热管40包括一用于与热源接触的蒸发部(图未示)及穿设于所述鳍片20上的冷凝部,利用热管40快速的导热性能可将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快速均匀地传递至鳍片20上。该散热器工作时,热管40的蒸发部吸收热源产生的热量,热管40内的液态工作介质吸热蒸发并向热管40的冷凝部流动,然后于冷凝部释放自热源所吸收的热量并冷凝回流至蒸发部进入下一次循环,如此反复地进行吸收、释放大量潜热,将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快速的传递至鳍片20。热管40将热量传递至鳍片20时,鳍片20靠近热管40的区域,即通孔25的周缘区域内的热量较为集中,形成热量密集区,而风扇60所产生的强制气流被热管40挡住而不能直接到达热管40的正后方,热管40后方区域与气流的热交换效果相对较弱,因此热量密集区又以热管40后方区域更为严重。当气流沿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进入鳍片20之间所形成的流道23内时,由于鳍片20上四个长条形凸起221、222、223、224在气流行进方向上整体呈收缩状排列,可导引气流流向鳍片20的热量密集区,并在热管40后方区域形成紊流,使该热量密集区内的热量快速的被风扇60所产生的气流带走。另外,气流在流经鳍片20表面时,由于黏性力等因素的影响,在鳍片20表面形成一层流底层,而凸起221、222、223、224的设置则相当于在气流的流道上设置一障碍物,可有效破坏形成于鳍片20表面的层流底层,增强气流在鳍片20表面处的扰流效果,加强鳍片20与气流之间的热交换,最终提升散热器的整体散热效果。鳍片20上四个长条形凸起221、222、223、224的形成同时也增大了鳍片20与气流接触的热交换面积,有利于散热效率的提升。该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呈非对称设置于通孔周围,沿气流行进方向,凸起主要分布于热管所穿设的通孔的后方,且通孔两侧的凸起数量亦不相同,位于轴线X-X上侧的凸起的数量小于下侧的凸起的数量,且各凸起之间亦呈非平行设置。实际上,凸起221、222、223、224的数量可根据鳍片20以及热管40的状况而设定,可为两个或更多个,其排列方式也可变化,如可根据热管40在鳍片20上穿过的具体位置,适当调整各个凸起的排列,也可在热管40的前方添设凸起。各个凸起可以平行排列或者平行与不平行组合排列,只要其整体排列沿气流行进方向呈收缩状,能起到引导气流并加强气流热交换的功用即可。各个凸起的形状也不仅仅限于长条形状,可以为圆弧形或其它形状,也可以是圆弧形与长条形或其它形状的组合,其大小可以相同或不相同。只要能改变气流流场,增强扰流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以以上述其他形式实现。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器,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及一穿设于鳍片上的热管,相邻散热鳍片间形成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及一穿设于鳍片上的热管,相邻散热鳍片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流道,每一散热鳍片上设有供该热管穿过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每一散热鳍片上于通孔周围设有若干凸起,所述若干凸起在气流行进方向上整体排列呈收缩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白李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