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支架的平车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86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支架的平车底座,包括纵梁、沿纵梁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且垂直于纵梁的多个横梁和两个支架,每一个横梁都关于纵梁对称布置,两个支架分别连接在一个横梁的两端,每一个支架都包括框体和两个支撑杆,框体呈矩形结构,每一个支撑杆都是一端固定连接框体,另一端固定连接横梁;每一个横梁都关于纵梁对称布置形成鱼骨形平车底架,具备较轻的结构,并且横梁间隔彼此之间无遮挡;两个支架分别连接在一个横梁的两端,每一个支架都包括框体和两个支撑杆,框体呈矩形结构,每一个支撑杆都是一端固定连接框体,另一端固定连接横梁,框体可以用来固定大标记,并且框架通过支撑杆连接在横梁上后,不再遮挡制动部件的目视观察。视观察。视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支架的平车底座


[0001]本技术涉及平车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支架的平车底座。

技术介绍

[0002]铁路平车的运输对象主要是装载多种不同尺寸的集装箱。而现阶段的用于承载集装箱的平车底架为了减重而没有在枕梁与横梁间设置边梁。并且平车底架的腹板上通常需要喷涂或者粘贴用于公示平车信息的标记,而焊接在平车底架的腹板上的制动底架附属件限制了这些标记的尺寸。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般情况下,会设置能粘贴大标记的支架焊接在端梁与枕梁间的边梁下部,为了保证焊接在端梁与枕梁间的边梁下部的支架的刚度及动态稳定性,须采用厚度较大的板材形成一个箱式结构的支架,但是此结构容易超重,违背了车辆减重的设计意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支架的平车底座,底架上的支架可适应粘贴大尺寸标记,无需较大的箱式结构,能够维持较轻的重量。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具有支架的平车底座,包括:
[0007]纵梁;
[0008]沿纵梁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且垂直于纵梁的多个横梁,每一个横梁都关于纵梁对称布置;
[0009]两个支架,两个支架分别连接在一个横梁的两端,每一个支架都包括框体和两个支撑杆,框体呈矩形结构,每一个支撑杆都是一端固定连接框体,另一端固定连接横梁。
[0010]可选的,横梁包括两端梁,两端梁关于纵梁对称布置,每个端梁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两个腹板;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通过两个腹板固定连接,每一个端梁包括上盖板、两个腹板和下盖板,上盖板、两个腹板和下盖板都与纵梁固定连接。
[0011]可选的,腹板为梯形,腹板的小端背离纵梁,下盖板固定连接腹板且下盖板背离纵梁的端部向上倾斜布置。
[0012]可选的,框体包括两个立柱和两个横杆,两个立柱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横杆固定连接。
[0013]可选的,框体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固定连接在两个横杆之间。
[0014]可选的,加强筋与立柱平行布置,加强筋与横杆的连接点位于横杆的长度的35%到63%之间。
[0015]可选的,两个支撑杆分别连接在加强筋的两侧的横杆上。
[0016]可选的,每个支撑杆的一端与横杆固定连接且靠近相对应的立柱,每个支撑杆的另一端向靠近加强筋的一侧倾斜。
[0017]可选的,每个支撑杆的另一端都通过垫板与下盖板固定连接。
[0018]可选的,框体的一个立柱与下盖板固定连接。
[0019]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支架的平车底座,有益效果在于:
[002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沿纵梁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且垂直于纵梁的多个横梁,每一个横梁都关于纵梁对称布置形成鱼骨形平车底架,具备较轻的结构,并且横梁间隔彼此之间无遮挡;两个支架分别连接在一个横梁的两端,每一个支架都包括框体和两个支撑杆,框体呈矩形结构,每一个支撑杆都是一端固定连接框体,另一端固定连接横梁,框体可以用来固定大标记,并且框架通过支撑杆连接在横梁上后,不再遮挡制动部件的目视观察。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支架的平车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支架与横梁一个方向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支架与横梁另一个方向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纵梁;2、横梁;3、支架;4、框体;5、支撑杆;6、端梁;7、上盖板;8、下盖板;9、腹板;10、立柱;11、横杆;12、加强筋;13、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8]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有支架3的平车底座包括纵梁1、沿纵梁1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且垂直于纵梁1的多个横梁2和两个支架3。值得注意的是,多个横梁2不仅沿纵梁1长度方向依次间隔且垂直于纵梁1,而且每一个横梁2都关于纵梁1对称布置布置形成鱼骨形平车底架,具备较轻的结构,并且横梁2间隔彼此之间无遮挡。两个支架3分别连接在一个横梁2的两端,每一个支架3都包括框体4和两个支撑杆5,框体4呈矩形结构,每一个支撑杆5都是一端固定连接框体4,另一端固定连接横梁2。框体4可以用来固定大标记,并且框架通过支撑杆5连接在横梁2上后,不再遮挡制动部件的目视观察。
[002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横梁2包括两个端梁6,两个端梁6关于纵梁1对称布置,每个端梁6包括上盖板7、下盖板8和两个腹板9;上盖板7和下盖板8之间通过两个腹板9固定连接,每一个端梁6包括上盖板7、两个腹板9和下盖板8,上盖板7、两个腹板9和下盖板8都与纵梁1固定连接。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腹板9为梯形,腹板9的小端背离纵梁1,下盖板8固定连接腹板9且下盖板8背离纵梁1的端部向上倾斜布置。
[003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框体4包括两个立柱10和两个横杆11,两个立柱10的两端分
别通过两个横杆11固定连接。框体4还包括加强筋12,加强筋12固定连接在两个横杆11之间。立柱10、横杆11和加强筋12都为L50X50X3.5的角钢型材。并且加强筋12与立柱10平行布置,加强筋12与横杆11的连接点位于横杆11的长度的35%到63%之间。加强筋12可以布置两件,且等间隔布置。
[0031]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两个支撑杆5分别连接在加强筋12的两侧的横杆11上。每个支撑杆5的一端与横杆11固定连接且靠近相对应的立柱10,每个支撑杆5的另一端向靠近加强筋12的一侧倾斜。每个支撑杆5的另一端都通过垫板13与下盖板8固定连接,垫板13为6mm的金属板,隔断支撑杆5与车体,缓冲框体4共振产生的能量。框体4的一个立柱10与下盖板8固定连接。
[0032]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3]上述实施例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支架的平车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沿所述纵梁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且垂直于纵梁的多个横梁,每一个所述横梁都关于所述纵梁对称布置;两个支架,两个所述支架分别连接在一个所述横梁的两端,每一个所述支架都包括框体和两个支撑杆,所述框体呈矩形结构,每一个所述支撑杆都是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框体,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架的平车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两端梁,两所述端梁关于所述纵梁对称布置,每个端梁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两个腹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通过两个所述腹板固定连接,每一个所述端梁包括上盖板、两个腹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两个所述腹板和所述下盖板都与所述纵梁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支架的平车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为梯形,所述腹板的小端背离所述纵梁,所述下盖板固定连接所述腹板且所述下盖板背离所述纵梁的端部向上倾斜布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支架的平车底座,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良谢景佳李晓军王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