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建筑连续悬挑层发生位移的结构构造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建筑连续悬挑层发生位移的结构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中;关于悬挑钢结构的介绍,可参见:吕奎江,大型悬挑钢结构施工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6(No.9),37
‑
38。
[0003]当前连续多层大跨度悬挑钢结构设计越来越多,而在现有技术中,悬挑部分的钢结构和混凝土楼板多采用从下至上的顺序进行施工,但是,由于从下至上施工过程中,上部荷载不断增加并向下传递,使悬挑钢结构下部持续产生Z向位移,进而导致悬挑钢结构下部已浇筑的混凝土楼板开裂,影响建筑质量,严重的会返工维修或者重新施工,不仅延误工期而且增加施工成本。
[0004]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止建筑连续悬挑层发生位移的结构构造及施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建筑连续悬挑层发生位移的结构构造,所述连续悬挑层设置在混凝土主体结构的外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悬挑层包括多个钢桁架,在混凝土主体结构其中一侧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竖向立柱,两个竖向立柱和混凝土主体结构的侧面在同一竖直面,两个竖向立柱分别和混凝土主体结构间隔设置,多个钢桁架沿混凝土主体结构的高度方向设置在两个竖向立柱之间以及混凝土主体结构的侧面上;所述多个钢桁架包括均呈矩形结构且自下而上顺次设置的第一钢桁架、第二钢桁架、第三钢桁架和第四钢桁架,第一钢桁架、第二钢桁架、第三钢桁架和第四钢桁架的同一侧固定在两个竖向立柱和混凝土主体结构的侧面上,在第一钢桁架、第二钢桁架、第三钢桁架和第四钢桁架的另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竖向腹杆;在相邻竖向腹杆之间设置有自上而下倾斜设置第一斜腹杆,相邻第一斜腹杆共同形成倒V型结构;在竖向立柱和竖向腹杆之间以及在混凝土主体结构的侧面和竖向腹杆之间均设置有第二斜腹杆;在第一钢桁架、第二钢桁架、第三钢桁架和第四钢桁架均浇筑有混凝土楼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建筑连续悬挑层发生位移的结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腹杆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截面均呈矩形结构,相邻第一斜腹杆的上端部固定在相邻第一斜腹杆之间竖向腹杆的两侧,相邻第一斜腹杆的上端部和第三钢桁架相连接并形成第一支撑节点;相邻第一斜腹杆的下端部均贯穿第二钢桁架和第一钢桁架相连接,两个第一斜腹杆的下端部均固定在竖向腹杆的底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建筑连续悬挑层发生位移的结构构造,其特征在于:两组相邻第一斜腹杆与两组相邻第一斜腹杆之间的竖向腹杆底部固定连接并形成第二支撑节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建筑连续悬挑层发生位移的结构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二斜腹杆自上而下倾斜设置,第二斜腹杆的上端部设置在第三钢桁架的下底面,第二斜腹杆的上端部固定在竖向立柱以及混凝土主体结构的侧面上,第二斜腹杆的下端部设置在第一钢桁架上,第二斜腹杆的下端部和竖向腹杆的底部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建筑连续悬挑层发生位移的结构构造,其特征在于:多个竖向腹杆从左到右依次沿钢桁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竖向腹杆的底端均设置在第一钢桁架上,每一个竖向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会浮,林星杰,高文光,张兰芳,张威,吕浩杰,徐曾旭,杨凯夺,夏漩,李杰,杨程鹏,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