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将导线连接在触摸屏上的触摸屏的导线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部电极板(3)上穿设与电极端数对应数量的贯通孔(9a~9d),使用具有销轴部(11b)和直径大于该销轴部的外径的圆板状头部(11a)的金属销(11),将该销轴部(11b)贯穿于导线(10)的连接侧端部的电路(10c)的对应于贯通孔(9a)形成的各金属销固定孔内,从而将销轴部(11b)立设于导线(10)的连接侧端部,将各销轴部(11b~14b)分别插入所述贯通孔(9a~9d)中,且插入下部电极板(3)内的销轴部与电极端(6c、7c、6d、7d)通过导电粘合剂(15)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手机、作为个人用携带情报终端的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驾驶导航系统等中,作为输入画面上的坐标的装置 来使用的。
技术介绍
以往,在液晶显示器上层叠配置有触摸屏的触摸屏显示器通过将画面 与坐标输入装置结合来节省空间,因此广泛应用于手机及PDA等小型设备 中。作为上述触摸屏, 一般使用结构简单、厚度较薄且适合于批量生产的 电阻膜方式的装置。其结构上,使作为操作侧的具有可挠性的上部电极板 与作为固定侧的下部电极板以利用隔板设有规定间隙的状态对置地配置, 在各电极板的内表面沿X方向和Y方向配置有电路。用感应笔等按压上部电极板的表面后,上部电极板与下部电极板接触 使电极间产生电位梯度,将该电压输出至外部利用控制器计算X轴位置、Y 轴位置,从而特定被按压的输入点。图8是表示所述触摸屏的组装方法的图。下部电极板51与上部电极板 50对置地配置,上部电极板50上沿X方向设有带状的电极50a、 50b,下 部电极板51上沿Y方向设有带状的电极51a、 51b。各电极50a、 50b、 51a、 51b延伸到设置在触摸屏的边缘部的连接部 52,并汇集在1处,该连接部52与FPC (柔性印刷配线板)所构成的导线 53的引导线53a连接。详细说来,引导线53a利用导电胶与各电极连接后,以夹持在上部电 极板50与下部电极板51间的状态固定(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9一50731号公报的图8)。另外,图中,50c、 51c表示形成于上部电极板50及下部 电极板51的内表面的电阻膜。此类导线连接方法中,导线是从触摸屏的侧面直接引出的,另外,上 部电极板50由树脂薄片形成,各电极由银胶构成,因此电极自身称不上坚 固,且导线53的引导线53a利用固定力较弱的导电胶与电极连接,因此只 要对导线作用有稍强的力,连接部52就有断线的可能,操作时必须十分注 思。另一方面,提出一种不对导线连接部造成损伤的便于操作的下述方案。例如,图9所示的触摸屏的下部电极板51的边缘部穿设有用于形成连 接部的4个贯通孔51d 51g。在导电胶54流入各贯通孔内后,凹型(阴型) 的连接配件55被埋设于其中,分别与电极50a、 50b、 51a、 51b电性连接 (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9一50731号公报的图1)。在此类触摸屏中,可不将导线从触摸屏的侧面直接引出,且在维持良 好的电性连接的同时将来自电极50a、 50b、 51a、 51b的信号输出至外部。然而,像这样利用连接配件55将信号输出的方法,在将触摸屏安装在 接口板或液晶显示器等装置中时,必须在该装置的与贯通孔51d 51g对应 的位置上立设4根用以插入连接配件55内的连接销,导致必须对触摸屏和 上述装置双方的导线连接结构都进行变更的问题。考虑到以上以往的中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 一种无需进行大幅的设计变更即可提高导线的连接强度的触摸屏的导线连 接方法。专利技术公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该触摸屏具有在对置的内表 面上具有电阻膜的上部电极板及下部电极板,在这些电极板的边缘部设有用以将从各电阻膜的电极延伸设置并集合配置的电极端与导线连接的连接 部,该导线连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下部电极板上穿设与电极端数对应数 量的贯通孔,使用具有销轴部和直径大于该销轴部的外径的圆板状头部的金属销,将该销轴部贯穿于导线的连接侧端部的引导线部的对应于贯通孔 形成的各金属销固定孔内,从而使销轴部立设于导线的连接侧端部,将各 销轴部分别插入贯通孔中,且插入到下部电极板内的销轴部与电极端通过 导电粘合剂进行电性连接。利用本专利技术,贯穿导线设有销轴部,将从导线突出设置的销轴部插入 下部电极板,因此可通过销轴将导线与触摸屏可靠地连接。而且,无需在 接口板或液晶显示器等装置中进行大幅的设计变更。另外,金属销具有直径大于销轴部的外径的销头部,因此能够以大范 围与导线的导电部连接。另外,销头部卡扣在导线上的金属销固定孔的边 缘部,因此可限制插入下部电极板的贯通孔中的销轴部的插入深度。本专利技术中,将销轴部插入贯通孔中时,将各金属销的销轴部设置为与 贯通孔对应的状态,边对销轴部施加超声波振动和压力边将其插入贯通孔 中从而使贯通孔的壁面熔融,通过使所述壁面再凝固将其插入的销轴部固 定于下部电极板。本专利技术中,最好使所述金属销的销轴部形成有凹沟,在边对销轴部施 加超声波振动和压力边将其插入贯通孔中时,将贯通孔壁面的熔融部分引 导至该凹沟中。由此,可付与金属销定位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作为导线的柔性印刷配线板的保护薄片的一部分除去 使连接侧端部的引导线部露出,在露出的引导线部上穿设金属销固定孔并插入 金属销,使金属销的圆板状头部与金属销固定孔周围的所述引导线部抵接,从 而将金属销固定于导线的连接侧端部。此时,由于销头部露出在导线的外面侧,因此可利用该露出的销头部设置 超声波嵌入装置。本专利技术中,在制作作为导线的柔性印刷配线板时,在形成有引导线部的 状态下,在连接侧端部的导电部上穿设金属销固定孔并插入金属销,使金属销 的圆板状头部与金属销固定孔周围的引导线部抵接后,可将保护薄片贴附于引 导线部及圆板状头部。此时,若使用具有耐热性的保护薄片,则可隔着其保护薄片在销头部设置超声波嵌入装置。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可提供一种无需进行大幅的设计 变更即可提高导线的连接强度的。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触摸屏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导线连接部的扩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金属销的固定方法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金属销的固定状态的主要部分扩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与下部电极板的电极的连接方法的与图2相当的图。图6是表示导线连接部的别的结构的与图2相当的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金属销的固定方法的与图3相当的图。图8是表示以往的触摸屏的导线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以往的触摸屏的别的导线连接结构的扩大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中将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触摸屏的结构的用分解图表示。同图中,触摸屏1包括由可挠性的透明绝缘薄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薄膜构成的上部电极板2;以及由非可挠性的玻璃板、如聚碳酸酯系, 聚酰亚胺系,聚醚甲酮系等的工程塑料、丙烯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系,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系等的塑料板或其层叠板构成的下部电极板3, 以隔着隔板(未图示)对置的状态相互贴合。各电极板2、 3的内表面通过阴极真空喷镀或真空蒸镀形成有作为电阻 膜4、 5的IT0 (氧化铟、锡)等。上部电极板2上沿X方向形成有与电阻膜4、 5连接的由银胶构成的带 状的电极6a、 6b,下部电极板3上沿Y方向形成有带状的电极7a、 7b。各电极6a、 6b、 7a、 7b延伸到设置在上部电极板2的边缘部的连接部8,并汇集在1处。对应于该连接部8的各电极端6c、 7c、 6d、 7d地在下部电极板3上平行 于Z方向地形成有贯通孔9a 9d。而且,对应于这些贯通孔9a 9d地在作为导线的FPC (柔性印刷配线板) 10的连接侧端部立设有4根金属销11 14。图2是将上述FPC10的连接侧端部的结构扩大后的图,表示从图1的箭头 A方向看到的剖面。同图中,FPC10的连接侧端部10a上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屏的导线连接方法,该触摸屏具有:在对置的内表面上具有电阻膜的上部电极板及下部电极板,在这些电极板的边缘部设有用以将从所述各电阻膜的电极延伸设置并集合配置的电极端与导线连接的连接部,该导线连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部电极板上穿设与所述电极端数对应数量的贯通孔,使用具有销轴部和直径大于该销轴部的外径的圆板状头部的金属销,将该销轴部贯穿于所述导线的连接侧端部的引导线部的对应于所述贯通孔形成的各金属销固定孔内,从而使所述销轴部立设于所述导线的连接侧端部,将所述各销轴部分别插入所述贯通孔中,且插入到所述下部电极板内的所述销轴部与所述电极端通过导电粘合剂进行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川和宏,甲斐义宏,中村一登,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