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微小卫星的冷气轨道机动系统的结构,所述液氨腔一侧端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液氨汽化的汽化腔,所述汽化腔的边端连接有金属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的环形汽化腔结构可以很好的利用液氨腔球面位置的边角空间,且在不增加径向尺寸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轴向空间的包络,同时使用耐压金属软管进行推力器与汽化腔的连接,使用金属软管可以很灵活的将贮罐布局在星内,提高了布局的灵活性,减少对布局的约束,可以适应复杂的弯折布局,使用了一体式推力组件,集成了在推力器附近集成了压传,可以更好的监测推力器出口附近的压力,并且推力器组件与金属软管的安装角度可调,可以做到一个结构适用多种卫星布局。可以做到一个结构适用多种卫星布局。可以做到一个结构适用多种卫星布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微小卫星的冷气轨道机动系统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冷气轨道机动系统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微小卫星的冷气轨道机动系统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轨道机动系统为卫星轨道控制的重要执行部件,而轨道机动主要是一种航天器主动改变轨道根数的过程,又分为轨道面内机动,轨道平面外机动,主要作用在于轨道保持、轨道转移和轨道交会;
[0003]而目前常见的冷气轨道机动装置均为两个椭球腔体直连或者堆叠的形式组成,这种形式不能充分的利用腔体的边角空间,会占用较多的舱内空间,同时当前的推力器与腔体之间使用刚性导管进行连接,这种形式对于产品交付以及装配上会增加很多困难,并且每一套产品都需要重新设计加工,压力传至于汽化腔腔体附近,对于管路稍长的系统来说不能很好的检测到推力器出口位置的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微小卫星的冷气轨道机动系统的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常见的冷气轨道机动装置均为两个椭球腔体直连或者堆叠的形式组成,这种形式不能充分的利用腔体的边角空间,会占用较多的舱内空间,同时当前的推力器与腔体之间使用刚性导管进行连接,这种形式对于产品交付以及装配上会增加很多困难,并且每一套产品都需要重新设计加工,压力传至于汽化腔腔体附近,对于管路稍长的系统来说不能很好的检测到推力器出口位置的压力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微小卫星的冷气轨道机动系统的结构,包括液氨腔,所述液氨腔一侧端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液氨汽化的汽化腔,所述液氨腔的侧边位置固定安装有控制板,所述汽化腔的边端连接有金属软管;
[0006]所述汽化腔的外侧边部等角度套接有卡箍,且卡箍的内侧与汽化腔的外侧之间位置处通过云母片相隔,所述汽化腔的内侧位于液氨腔边端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电磁阀,且汽化腔内侧中心位置安装有液氨腔压力传感器,所述液氨腔压力传感器一侧连接有加注阀;
[0007]所述金属软管的两端部均连接有连接头,且金属软管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连接头与汽化腔和汽化腔压力传感器相连,所述汽化腔压力传感器一端连接有推力器支架,且推力器支架的一侧中心位置连接有推力器。
[0008]优选的,所述液氨腔的侧边设置有安装架,所述控制板的各边角位置均固定安装于安装架的内侧。
[0009]优选的,所述液氨腔用于存储液氨,使用圆柱段加半球面结构,能够通过加长圆柱段长度来增加容积,所述汽化腔使用圆环形结构,利用液氨腔半球面外的空间进行安装。
[0010]优选的,所述汽化腔主要通过汽化腔加热片进行加热,汽化腔加热片设置有两个,两个汽化腔加热片均紧密缠绕汽化腔一圈,且汽化腔加热片主要为液氨汽化提供汽化热。
[0011]优选的,所述汽化腔的两侧均连接有汽化腔热敏电阻,且两个汽化腔热敏电阻对称安装,主要用于采集汽化腔的温度数据。
[0012]优选的,所述金属软管用于连接汽化腔和推力器,所述金属软管主要通过在其外侧设置金属软管加热片来进行加热,利用金属软管加热片来为液氨汽化提供汽化热。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0014]本专利技术使用的环形汽化腔结构可以很好的利用液氨腔球面位置的边角空间,且在不增加径向尺寸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轴向空间的包络,同时使用耐压金属软管进行推力器与汽化腔的连接,使用金属软管可以很灵活的将贮罐布局在星内,提高了布局的灵活性,减少对布局的约束,可以适应复杂的弯折布局,使用了一体式推力组件,集成了在推力器附近集成了压传,可以更好的监测推力器出口附近的压力,并且推力器组件与金属软管的安装角度可调,可以做到一个结构适用多种卫星布局,创新性的将推力器与压力传感集成在一个组件上,能够减小体积并能精确的测量推力器附近的压力,保证压力的稳定,并能很方便的将推力器组件安装在卫星舱板上。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汽化腔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云母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推力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1、液氨腔;2、汽化腔;3、控制板;4、金属软管;5、卡箍;6、云母片;7、电磁阀;8、液氨腔压力传感器;9、加注阀;10、连接头;11、汽化腔压力传感器;12、推力器支架;13、推力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实施例:如图1
‑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微小卫星的冷气轨道机动系统的结构,包括液氨腔1,液氨腔1一侧端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液氨汽化的汽化腔2,汽化腔2主要通过汽化腔加热片进行加热,汽化腔加热片设置有两个,两个汽化腔加热片均紧密缠绕汽化腔2一圈,且汽化腔加热片主要为液氨汽化提供汽化热,液氨腔1用于存储液氨,使用圆柱段加半球面结构,能够通过加长圆柱段长度来增加容积,汽化腔2使用圆环形结构,利用液氨腔1半球面外的空间进行安装,在不增加径向尺寸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轴向空间的包络,液氨腔1的侧边位置固定安装有控制板3,液氨腔1的侧边设置有安装架,控制板3的各边角位置均固定安装于安装架的内侧,方便将控制板3进行稳固的安装,保证其工作过程的稳定性,汽化腔2的边端连接有金属软管4;
[0024]汽化腔2的外侧边部等角度套接有卡箍5,且卡箍5的内侧与汽化腔2的外侧之间位置处通过云母片6相隔,通过云母片6能够减少汽化腔2与液氨腔1的热交换,汽化腔2的内侧位于液氨腔1边端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电磁阀7,汽化腔2的两侧均连接有汽化腔热敏电阻,且两个汽化腔热敏电阻对称安装,主要用于采集汽化腔2的温度数据,实现准确的测量到汽化腔2的温度情况,且汽化腔2内侧中心位置安装有液氨腔压力传感器8,液氨腔压力传感器8一侧连接有加注阀9;
[0025]金属软管4的两端部均连接有连接头10,且金属软管4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连接头10与汽化腔2和汽化腔压力传感器11相连,汽化腔压力传感器11用于测量汽化腔2的压力数据,汽化腔压力传感器11一端连接有推力器支架12,且推力器支架12的一侧中心位置连接有推力器13,金属软管4用于连接汽化腔2和推力器13,使用金属软管4可以很灵活的将贮罐布局在星内,减少对布局的约束,金属软管4主要通过在其外侧设置金属软管加热片来进行加热,利用金属软管加热片来为液氨汽化提供汽化热。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适用于微小卫星的冷气轨道机动系统的结构在实际具体应用过程中,液氨腔1主要用于存储液氨,且液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微小卫星的冷气轨道机动系统的结构,包括液氨腔(1),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氨腔(1)一侧端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液氨汽化的汽化腔(2),所述液氨腔(1)的侧边位置固定安装有控制板(3),所述汽化腔(2)的边端连接有金属软管(4);所述汽化腔(2)的外侧边部等角度套接有卡箍(5),且卡箍(5)的内侧与汽化腔(2)的外侧之间位置处通过云母片(6)相隔,所述汽化腔(2)的内侧位于液氨腔(1)边端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电磁阀(7),且汽化腔(2)内侧中心位置安装有液氨腔压力传感器(8),所述液氨腔压力传感器(8)一侧连接有加注阀(9);所述金属软管(4)两端部均连接有连接头(10),且金属软管(4)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连接头(10)与汽化腔(2)和汽化腔压力传感器(11)相连,所述汽化腔压力传感器(11)一端连接有推力器支架(12),且推力器支架(12)的一侧中心位置连接有推力器(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小卫星的冷气轨道机动系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氨腔(1)的侧边设置有安装架,所述控制板(3)的各边角位置均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俊杰,廖振华,王悦虹,刘瑞英,张文轩,
申请(专利权)人: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