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50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节能型燃烧器,包括外壳、供气机构、燃料管、混合室和燃烧机构,其中,供气机构设置在外壳内,供气机构包括连通组件、过滤组件、泵体和进气管,其中,连通组件的进气口位于燃烧机构的上方,连通组件的出气口与过滤组件连通;过滤组件的出气口与泵体的进气口连通;进气管的一端与泵体的出气口连通;混合室设置在外壳的空腔内,进气管和燃料管的一端分别贯穿混合室的外壁,且进气管与燃料管对称布置;燃烧机构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燃烧机构的一端与混合室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节能型燃烧器,燃烧效率高,空气与燃料混合充分,燃烧彻底,节约了能源的使用。节约了能源的使用。节约了能源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燃烧器,是使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燃烧的装置统称。燃烧器按类型和应用领域分工业燃烧器、燃烧机、民用燃烧器、特种燃烧器几种。
[0003]在广义的燃烧器概念中,家用的热水器、煤气灶,乃至打火机等都可以认为是燃烧器的一种。按其工作原理,可以将燃烧器定义为是一种将物质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反应方式转化热能的一种设备,即将空气与燃料通过预混装置按适当比例混兑以使其充分燃烧。
[0004]随着节能减排的大力推广,人们越来越知晓能源的重要性,相关技术中,燃烧器燃烧效率低,燃烧不充分,进而导致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节能型燃烧器,燃烧效率高,空气与燃料混合充分,燃烧彻底,节约了能源的使用。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节能型燃烧器,包括外壳、供气机构、燃料管、混合室和燃烧机构,其中,所述供气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供气机构包括连通组件、过滤组件、泵体和进气管,其中,所述连通组件的进气口位于所述燃烧机构的上方,所述连通组件的出气口与所述过滤组件连通;所述过滤组件的出气口与所述泵体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泵体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混合室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空腔内,所述进气管和所述燃料管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混合室的外壁,且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燃料管对称布置;所述燃烧机构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燃烧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混合室连通。
[0008]本技术的节能型燃烧器,通过供气机构与燃烧机构附近温度较高的空气连通,利用燃烧机构的余热对空气进行预加热,获得预热空气,提高燃烧效率,在泵体的作用下过滤后注入混合室内,预热的空气与燃料冲击对流,使得空气与燃料混合充分,进而使得燃烧更加彻底,最终节约了能源的使用。
[0009]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提出的节能型燃烧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0]具体地,所述连通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气道、环形气道和第一管体,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气道和环形气道分别开设在所述外壳内,且多个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环形气道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气道连通。
[0011]具体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盒体、吸附板、辅助机构和第二管体,其中,所述盒体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空腔内,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盒体连通;所述吸附板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内部;所述辅助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壁上,且与所述盒体正对设置;所述第二管
体的一端与所述盒体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泵体的进气口连通。
[0012]具体地,所述燃烧机构包括燃烧头、集气管和点火电极,其中,所述燃烧头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点火电极设置在所述集气管上;所述集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头连通,所述集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室连通。
[0013]具体地,所述集气管上安装有截止阀。
[0014]具体地,所述外壳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多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通孔。
[0015]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节能型燃烧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节能型燃烧器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节能型燃烧器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外壳;2、供气机构;21、连通组件;211、第一气道;212、环形气道;213、第一管体;22、过滤组件;221、盒体;222、吸附板;223、辅助机构;224、第二管体;23、泵体;24、进气管;3、燃料管;4、混合室;5、燃烧机构;51、燃烧头;52、集气管;53、点火电极;61、截止阀;71、固定板;7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节能型燃烧器。
[0023]本技术提供的节能型燃烧器,主要应用于工业燃烧、锅炉和热处理等。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节能型燃烧器,可包括外壳1、供气机构2、燃料管3、混合室4和燃烧机构5。
[0025]其中,供气机构2设置在外壳1内,供气机构2包括连通组件21、过滤组件22、泵体23和进气管24。
[0026]其中,连通组件21的进气口位于燃烧机构5的上方,连通组件21的出气口与过滤组件22连通,过滤组件22的出气口与泵体23的进气口连通,进气管24的一端与泵体23的出气口连通。
[0027]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连通组件21的进气口倾斜向上,倾斜角度为45
°‑
60
°

[0028]混合室4设置在外壳1的空腔内,进气管24和燃料管3的一端分别贯穿混合室4的外壁,且进气管24与燃料管3对称布置,燃烧机构5安装在外壳1的内壁上,燃烧机构5的一端与混合室4连通。
[0029]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进气管24与燃料管3对称布置,进气管24和燃料管3均倾斜设置,进气管24的倾斜角度为30
°‑
60
°
,燃料管3的倾斜角度为120
°‑
150
°

[0030]另外,燃料管3的另一端与外部燃料供给装置连通,外部燃料可以为燃气、石油气和沼气中的任一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3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外部市电为泵体23、点火电极53和截止阀61供电,泵体23、点火电极53和截止阀61分别与外部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相连。
[0032]具体地,使用时,例如:在对工厂使用的锅炉进行加热时,首先将锅炉假设在本装置的上方,在锅炉底部与本装置的顶部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具体说明)。
[0033]在泵体23的作用下,空气经连通组件21到达过滤组件22处,过滤组件22对空气中的杂质以及氮氧化物进行吸附,进而提高空气中的氧气比,过滤后的空气经泵体23和进气管24进入混合室4内。
[0034]与此同时,燃气经燃料管3也进入混合室4内,空气和燃气在混合室4内形成对流冲击,进而使得空气和燃气混合均匀,混合完成的可燃气体进入燃烧机构5内被燃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供气机构(2)、燃料管(3)、混合室(4)和燃烧机构(5),其中,所述供气机构(2)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供气机构(2)包括连通组件(21)、过滤组件(22)、泵体(23)和进气管(24),其中,所述连通组件(21)的进气口位于所述燃烧机构(5)的上方,所述连通组件(21)的出气口与所述过滤组件(22)连通;所述过滤组件(22)的出气口与所述泵体(2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管(24)的一端与所述泵体(23)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混合室(4)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空腔内,所述进气管(24)和所述燃料管(3)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混合室(4)的外壁,且所述进气管(24)与所述燃料管(3)对称布置;所述燃烧机构(5)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所述燃烧机构(5)的一端与所述混合室(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组件(21)包括多个第一气道(211)、环形气道(212)和第一管体(213),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气道(211)和环形气道(212)分别开设在所述外壳(1)内,且多个所述第一气道(211)与所述环形气道(212)连通;所述第一管体(213)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气道(212)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明谕沈洪朱佑铮吴文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汉威燃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