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固定支架,用以将一风扇固定在一机壳内部的风扇框架上,其包含有一前框架、一卡合组件及二侧框架,前框架的外侧面抵靠于风扇框架,且前框架的内侧面突设至少一嵌柱,用以嵌入风扇的螺孔,卡合组件形成于前框架的顶缘,可嵌入风扇框架的卡合孔,其中该卡合组件为弧形板状结构,由前框架的顶缘向下弯曲而开口朝上,二侧框架分别连接于前框架相对的二侧边,由前框架的内侧面向外垂直延伸,且互相平行,其中在各侧框架还具有一定位组件,用以限制该风扇远离前框架,以将风扇夹持固定在二侧框架之间;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风扇固定支架既能快速装卸风扇,又能改善风扇的振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扇固定结构,特别是一种可快速拆装的风扇固定支架。《私忟不现有的电子装置中,都需要设置风扇来加强散热,使电子零部件的温度 维持在工作温度范围之内。传统上,主要利用螺丝将风扇固定在电子装置的 机壳中,即将风扇锁固在风扇框架或是机壳背板上。但是这种锁固方式较为 麻烦,必须要采用工具协助才能完成,而且为了减少锁固作业的程序,固定 风扇时通常都会减少螺丝的使用数量,只使用-一至二个螺丝锁同在风扇的角 落。虽然减少了锁固螺丝的作业程序,但是减少了螺丝的使用量,会造成锁 固力不足,而出现风扇振动的问题。为了改善风扇的固定方式,简化风扇的固定工作,同时加强固定力以避 免风扇振动的问题,而提出了有不同的风扇固定支架。例如中国专利公告第2472459号专利中,提出一种"无螺丝的机箱风扇固定装置",其为一中空的 矩形框架,在框架的边框凸伸出卡钩,用以钩住机壳背板,边框上延伸形成 尺寸不--的挂钩,用以分别钩住风扇的侧边或凸缘,将风扇固定在框架上。 然而,本专利中是将风扇固定在机壳背板,无法应用在刀锋式服务器中,同 时本专利中的矩形框架仅依靠挂钩钩住风扇的一侧面的边缘,若风扇的轴向 长度增加,可能会造成固定力不足,而导致风扇远离框架的一侧产生振动问 题。因此,如何快速地固定风扇,简化风扇的固定作业,同时加强固定力以 改善风扇振动的问题,仍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固定支架,可快速地进行风扇的拆 装,又可牢固地固定风扇,改善风扇振动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同定支架,用以将风扇固定在 机壳内部的风扇框架,其中,该风扇框架具有 一侧板及--顶板,侧板固定在 机壳,其具有至少一对应于风扇的通风口,以供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顶板 垂直延伸到侧板的顶缘,具有一对应于通风口的卡合孔。该风扇固定支架包 括有一前框架、 一卡合组件及二侧框架。该前框架的外侧面抵靠于侧板,且 前框架的内侧面突设至少一嵌柱,其中风扇抵靠于前框架的内侧面,且嵌柱 嵌入风扇的螺孔中。该卡合组件形成于前框架的顶缘,用以嵌入风扇框架的 卡合孔,且为弧形板状结构,由前框架的顶缘向下弯曲而开口朝上。该二侧 框架分别连接于前框架相对的二侧边,由前框架的内侧面向外垂直延伸,且 互相平行,其中各侧框架还具有一定位组件,用以限制风扇远离前框架,以 将风扇夹持固定在二侧框架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不论是将风扇固定在风扇固定支架中,或是进一步 将风扇固定支架固定在风扇框架上,都不需要工具辅助即可快速拆装,同时 风扇也可以牢固地固定在风扇固定支架上,而风扇固定支架还可牢固地固定 在风扇框架上,降低风扇运转时产生的振动。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风扇固定支架与风扇 分离的状态;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风扇固定在风扇固定支架上的 状态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固定风扇的风扇固定支架,固 定到一风扇框架上的状态; 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件放大立体图;图5A及图5B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风扇固定支架固定在风扇框架的过程;图6A及图6B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及 图7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A、图1B、图2及图3所示,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 的风扇固定支架100包括一前框架10及二侧框架20,其中风扇30被固定在 二侧框架20之间,并抵靠于前框架10。前框架IO可固定在机壳的风扇框架 40上,进而将风扇30固定在机壳中的预定位置。该风扇框架40具有侧板41及顶板42,其中侧板41垂直固定在机壳的 底板52上,且侧板41上形成有多个通风口 411,对应于多个风扇30,以供 各风扇30产生的气流通过。同时,侧板41上具有多个狭缝412,沿着垂直 于顶板42的方.向开设,且狭缝412以二个为一组对应于一通风口411,并分 别位于通风口411的二侧。顶板42垂直延伸于侧板41的顶缘,具有多个卡 合孔421,各卡合孔421分别对应于一通风口 411。其中,前框架10呈现平板状,具有一外侧面11及一内侧面12,其中外 侧面11用以抵靠风扇框架40,而风扇30抵靠于内侧面12上。前框架10 的中央部位形成一开孔13,对应于通风口 411,用以供风扇30产生的气流 通过。在前框架10的顶缘有-卡合组件14,该卡合组件14为U型的弧形板 状结构,由前框架IO的顶缘向下弯曲而开口朝上,且卡合组件14远离前框 架10的一侧形成一勾部141。卡合组件14可嵌入风扇框架40的卡合孔421 中,并使勾部141勾抵于卡合孔421的边缘,以将前框架10固定于风扇框 架40上。此外,卡合组件14的前缘设有一手持拉把15,该手持拉把15可 相对于卡合组件14旋转,用以抵靠在卡合组件14上,或是旋转后直立于卡合组件14上,供使用者抓取而带动卡合组件14变形,从而使卡合组件14 由卡合孔421中脱离。此外,在前框架IO的外侧面11的二侧边缘,形成二 卡勾16,其幵口朝下,可钩住风扇框架40的狭缝412,使前框架10平稳地 靠合于风扇框架40。在前框架10的内侧面12,突设至少一嵌柱17,可嵌入 风扇30的一嫘孔31中,使风扇30不会相对于前框架10上下滑动。同时前 框架IO还可进一步开设一穿孔18,对应于风扇30的另一螺孔31,用以供 一螺丝32由前框架10的前侧面11穿过而旋入螺孔31中,以直接将风扇30 固定在前框架10上。侧框架20连接于前框架10相对的二侧边,由前框架10的内侧面12向 外垂直延伸,且二侧框架20互相平行,其间隔距离大致等同于风扇30的宽 度,以将风扇30夹持固定在二侧框架20之间。在侧框架20远离前框架10 的一侧边,开设有二开槽21 ,各开槽21分别平行于侧框架20的顶缘及底缘, 使侧框架20的顶缘及底缘分别形成一弹性缓冲部22,且各弹性缓冲部22 分别略为向外凸出,可被夹持变形而内縮。请再参阅图4所示,在侧框架20的顶缘还分别形成定位组件23,用以 限制风扇30远离前框架10,其中各定位组件23分别具有一悬臂231及一定 位块232,其中悬臂231位于侧框架20上,定位块232位于悬臂231的末端, 朝向侧框架20的内侧突出。定位块232具有一抵靠面232a及一滑动面232b, 其中抵靠面232a朝向前框架10,而滑动面232b远离前框架10,当风扇30 被放置在二侧框架20之间,并朝向前框架10推动时,风扇30的凸缘33可 抵靠在滑动面232a滑动并推动定位块232向外位移,使得悬臂231变形弯 曲。当凸缘33通过定位块232并抵靠的前框架IO之后,定位块232可受到 悬臂231带动复归原位,使抵靠面232a阻挡风扇30的凸缘33,以将凸缘 33夹持在定位块232及前框架10之间,使风扇30不会朝向远离前框架10 的方向移动。凭借嵌柱17及定位组件23的作用,可将风扇30固定在二侧 框架20之间,,并抵靠在前框架10而不会脱落。而螺丝32可进一步加强风 扇30与前框架10的结合,当然在此结构下还可省略以螺丝32锁固风扇30的步骤。请再参阅图5A、图5B及图6A所示,通过本专利技术的风扇固定支架100 将风扇固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固定支架,用以将风扇固定在机壳内部的风扇框架上,该风扇框架具有一侧板及一顶板,其中,该侧板固定于机壳,且具有至少一对应于风扇的通风口,该顶板垂直延伸到侧板的顶缘,具有一对应于通风口的卡合孔,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固定支架包含有:一前框架,其外侧面抵靠于该侧板,且该前框架的内侧面突设至少一嵌柱,其中,该风扇抵靠于该前框架的内侧面,且该嵌柱嵌入该风扇的一螺孔;一卡合组件,位于该前框架的顶缘,用以嵌入该风扇框架的卡合孔,其中,该卡合组件为弧形板状结构,由该前框架的顶缘向下弯曲而开口朝上;以及二侧框架,分别连接于该前框架相对的二侧边,由该前框架的内侧面向外垂直延伸,且互相平行,其中,各侧框架还具有一定位组件,用以限制该风扇远离该前框架,以将该风扇夹持固定在该二侧框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介士,吴俊鞍,
申请(专利权)人: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