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电路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有诸多手机支架形状和椅子形状等种类的无线充电器可以对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而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功能通常通过内部设置的无线充电线圈实现。因此,对于内部未设置无线充电线圈的移动终端,就无法实现无线充电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未设置无线充电线圈的移动终端,无法实现无线充电功能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电路,所述电路包括与移动终端连接的充电接口模块,与所述充电接口模块连接的稳压模块,以及与所述稳压模块连接的充电接收模块,所述充电接收模块还与充电发送装置无线连接;
[0006]所述充电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充电发送装置发送的初始充电电压;
[0007]所述稳压模块,用于将所述初始充电电压调整为目标充电电压;r/>[0008]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与移动终端连接的充电接口模块,与所述充电接口模块连接的稳压模块,以及与所述稳压模块连接的充电接收模块,所述充电接收模块还与充电发送装置无线连接;所述充电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充电发送装置发送的初始充电电压;所述稳压模块,用于将所述初始充电电压调整为目标充电电压;所述充电接口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充电电压接入所述移动终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稳压芯片U1;所述稳压芯片U1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容C26的一端、电容C35的一端、电容C33的一端、电容C24的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充电接收模块连接,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U1的第十六引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三引脚与电容C2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接收模块和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第一引脚、第四引脚、第八引脚、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七引脚均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第六引脚分别与电容C10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U1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悦清,邵国光,王梓,江滔,肖龙,郭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优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