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型建筑钢材的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118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腐蚀型建筑钢材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元素: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腐蚀型建筑钢材的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耐腐蚀型建筑钢材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钢材作为建筑中主要的承力单元,其抗腐蚀性能尤为关键。在传统的建筑中,由于酸碱侵蚀,盐水浸入等情况,钢材的性能会呈现阶段性的下滑,尤其是在近海建筑中,严重的会严重缩减建筑物的寿命。
[0003]目前常用的抗腐蚀方式有防腐剂的涂覆、防腐颜料的涂覆或是其他的表面处理方式,但是表面处理方式一旦产生表皮破损,其腐蚀速度反而会超过未经过表面处理的钢材,严重的甚至会产生电化学腐蚀现象。
[0004]从产品以及稳定使用的角度而言,基于金相组织优化,从而提升抗腐蚀能力对于建筑用材来说,其带来的稳定性是远远超过表面处理手段的。
[0005]但是现有的增强方式往往是通过大量微量元素的使用,如镍、铬等金属的使用,该种方式又带来成本的急剧增加以及相对应的环保问题。所以现在急需一种不增加微量元素的使用量,但可以有效的增加建筑钢材抗腐蚀能力的成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耐腐蚀型建筑钢材的成型方法。
[0007]一种耐腐蚀型建筑钢材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元素:
[0008]100

120份铁,0.035

0.08份碳,0.02

0.04份镍,0.3

0.8份铜、0.3

0.8份镍,其中磷与铜以磷铜合金的形式进行添加
[0009]在结晶过程中,镍元素呈弥散析出分布在铁素体之间,弥散结晶的参数具体如下:
[0010]在1500℃以上的温度,将合金元素进行熔融,熔融后在铸造过程中,形成极细珠光体,在640

680℃下,进行过冷退火,形成奥氏体,水淬后将奥氏体进行溶解,并通过锻打的方式形成多个变形区,此时镍元素弥散分布在变形区中。
[0011]进一步的,锻打后的钢材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200℃以下,时效时间为50

80h。
[0012]进一步的,在熔融后进行精炼时,添加碳含量2

3倍的硼硅化合物,加入硼硅化合物后,在铸造过程中,经过梯度降温方式降温至常温,梯度降温包括三次降温,每次降温幅度为200

300℃,降温后保温时间为80

160min。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降温速率为5

18℃/min,降温时通入惰性气体进行保护。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氮气。
[0015]传统的退火温度为727

912℃,若要达到完全退火,传统的手段是采用过热退火的方式,从而形成足够多的奥氏体,且此时奥氏体的晶粒大小均匀,力学性能好,但是此时镍元素是固溶在铁元素之中的,镍元素的主要作用是提升合金内部的力学性能,并不能有效
的析出。
[0016]而采用过冷退火的方式,在低于传统退火温度至少40

60℃的条件下,即在640

680℃下,进行过冷退火,此时形成的奥氏体颗粒粗大,有利于后续的锻打加工,从而可以在锻打过程中,产生足够多的变形区,以便于镍元素以珠光体的形式进行析出。
[0017]此时的力学性能由于晶粒直径较大从而略有下降,但是通过镍的表面残余量的提升,从而提升了合金的耐磨性能以及抗蚀性能,从而最终提升了合金的防腐蚀性能。
[0018]有益效果:
[0019]通过增加0.3

0.8份的镍元素,并且采用过冷退火的方式,从而将镍固溶在铁中。在晶粒成型时,镍元素进行有效析出,并扩散到固溶体中,从而在奥氏体溶解过程中,弥散分布在珠光体中,以扩散到正刃型位错线上方受压力的部位,从而保证了变形区的稳定,以提升钢件表面的抗侵蚀能力。
[0020]而且,由于镍元素有助于奥氏体的生成,所以在过冷退火过程中,奥氏体的晶粒生长程度低于普通不含镍的合金,并且在后续的锻打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改善奥氏体过冷带来的晶粒粗大、力学性能低下的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2]实施例:
[0023]一种耐腐蚀型建筑钢材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元素:
[0024]118份铁,0.06份碳,0.04份镍,0.5份铜、0.5份镍,其中磷与铜以磷铜合金的形式进行添加;
[0025]在结晶过程中,镍元素呈弥散析出分布在铁素体之间,弥散结晶的参数具体如下:
[0026]在1500℃以上的温度,将合金元素进行熔融,熔融后在铸造过程中,形成极细珠光体,在680℃下,进行过冷退火,形成奥氏体,水淬后将奥氏体进行溶解,并通过锻打的方式形成多个变形区,此时镍元素弥散分布在变形区中。
[0027]采用过冷退火的方式,在低于传统退火温度至少40

60℃的条件下,即在680℃下,进行过冷退火,此时形成的奥氏体颗粒粗大,有利于后续的锻打加工,从而可以在锻打过程中,产生足够多的变形区,以便于镍元素以珠光体的形式进行析出。
[0028]此时的力学性能由于晶粒直径较大从而略有下降,但是通过镍的表面残余量的提升,从而提升了合金的耐磨性能以及抗蚀性能,从而最终提升了合金的防腐蚀性能。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腐蚀型建筑钢材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元素:100

120份铁,0.035

0.08份碳,0.02

0.04份镍,0.3

0.8份铜、0.3

0.8份镍,其中磷与铜以磷铜合金的形式进行添加;在结晶过程中,镍元素呈弥散析出分布在铁素体之间,弥散结晶的参数具体如下:在1500℃以上的温度,将合金元素进行熔融,熔融后在铸造过程中,形成极细珠光体,在640

680℃下,进行过冷退火,形成奥氏体,水淬后将奥氏体进行溶解,并通过锻打的方式形成多个变形区,此时镍元素弥散分布在变形区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蚀型建筑钢材的成型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陈玉露胡文元李歧易军杭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鸿泰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