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类养殖用的沉降检验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110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贝类养殖用的沉降检验装置及方法,所述试验装置包括环口,所述环口的底部配合连接有采集筒,所述采集筒的底部配合连接有沉降机构,所述沉降机构包括沉降斗与取水口,所述沉降斗呈漏斗状,所述沉降斗的锥形内壁形成沉降坡,所述沉降斗的底部与所述取水口相连通,所述采集筒内滑动连接有清洁刮环,所述清洁刮环的底部配合连接有导流圈,所述清洁刮环的顶部配合连接有拉杆,且所述拉杆的顶端穿过所述环口伸出至所述采集筒外部,所述拉杆的顶端还设置有限位块,通过拉动所述拉杆能够使得清洁刮环沿采集筒内上下滑动,本装置得到的检测数据可靠性较高,实用性较好,并且本装置造价成本低,适合大范围推广。适合大范围推广。适合大范围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贝类养殖用的沉降检验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试验设备
,特别是一种贝类养殖用的沉降检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贝类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们的肉体可被人们食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如:美国蛤、蛏、花蛤等。贝类栖息于泥质底或浅水层中,营埋栖生活,靠伸出斧足来活动,属于被动摄食的动物,即以水流所带来的食物为营养。目前,贝类的养殖方式目前大多采用围塘吊养的方式进行养殖。因此,在养殖生产中池底易出现污物堆积的趋势,而池底沉积物对水质也有十分重要的潜在作用及影响,包括: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矿化分解时耗氧;厌氧代谢中间产物的积累和沉积物矿化产生的营养盐向水层的扩散等。沉积物营养盐的释放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或“水华”,进而导致溶解氧的过度消耗,因此沉积物在贝类养殖管理上受到很大重视。然而,目前还缺少对贝类养殖现场中沉积物的沉降速率进行检验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贝类养殖用的沉降检验装置及方法。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贝类养殖用的沉降检验装置,所述试验装置包括环口,所述环口的底部配合连接有采集筒,所述采集筒的底部配合连接有沉降机构,所述沉降机构包括沉降斗与取水口,所述沉降斗呈漏斗状,所述沉降斗的锥形内壁形成沉降坡,所述沉降斗的底部与所述取水口相连通;
[0006]所述采集筒内滑动连接有清洁刮环,所述清洁刮环的底部配合连接有导流圈,所述清洁刮环的顶部配合连接有拉杆,且所述拉杆的顶端穿过所述环口伸出至所述采集筒外部,所述拉杆的顶端还设置有限位块,通过拉动所述拉杆能够使得清洁刮环沿采集筒内上下滑动,以通过所述清洁刮环对采集筒内壁进行清洗;
[0007]所述采集筒的筒壁设置有若干过水孔。
[0008]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采集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台,所述沉降斗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台,所述第一连接台上开设有卡接凹槽,所述第二连接台上设置有卡接凸块,所述卡接凸块能够嵌入所述卡接凹槽内,以使得所述沉降斗能够与所述采集筒相互对接。
[0009]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所述沉降斗与所述采集筒对接后,所述沉降斗与所述采集筒通过法兰卡箍锁紧。
[0010]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刮环的外径与所述采集筒的内径相等,所述清洁刮环与所述导流圈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导流坡。
[0011]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环口上设置有导筒,且所述拉杆能够在所述导筒内滑动,所述导筒的侧壁插装有锁紧螺栓,通过所述锁紧螺栓能够对所述拉杆
进行锁紧。
[0012]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环口上相对称的开设有两条牵引槽,所述环口上还相对称的开设有两条滑槽,且位于环口上同一侧的牵引槽与滑槽相连通,所述滑槽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滑槽的另一端开设有L形卡槽,所述L形卡槽与所述滑槽相通,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顶部配合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顶部配合连接有把手。
[0013]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条所述牵引槽之间铺设有方形格栅,所述方形格栅上设置有若干网格小孔,且所述格栅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0014]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方形格栅的其中两个边角与两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另外两个边角与两块所述滑动块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环口的两侧设置有吊耳。
[0016]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贝类养殖用的沉降检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应用于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贝类养殖用的沉降检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17]通过吊耳将本装置固定到吊养浮球上,并潜水将贝类放置入采集筒内;
[0018]当沉积到预设取样时间后,以竖直方式缓慢脱提出本装置,并将沉降机构与采集筒分离;
[0019]用毛刷轻刷沉降斗内壁,以将沉积悬浮物洗净,并从底部取样口取样,以测量近底层水体粒径分布和悬浮物质量;
[0020]根据公式沉降速率=悬浮物质量/(沉降时间*沉降面面积),计算养殖现场条件沉淀物沉降速率。
[002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本装置便能够有效的检测出养殖现场中沉积物的沉降速率,养殖用户能够快速的检验出养殖水体中沉积物沉淀速率情况,从而对养殖水体进行相应的调节,以使得贝类在更优质的水体环境生长,并且得到的检测数据可靠性较高,实用性较好,并且本装置造价成本低,适合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0023]图1为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装置的另一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采集筒内部结构示意;
[0026]图4为卡接凹槽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卡接凸块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导流圈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方形格栅处于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方形格栅处于非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牵引槽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1、环口;102、采集筒;103、沉降斗;104、取水口;105、沉降坡;106、过水孔;107、吊耳;108、清洁刮环;109、导流圈;201、拉杆;202、限位块;203、弧形导流坡;204、导筒;205、锁紧螺栓;206、第一连接台;207、第二连接台;208、卡接凹槽;209、卡接凸块;301、法兰卡箍;302、牵引槽;303、滑槽;304、固定块;305、L形卡槽;306、滑动块;307、调节杆;308、把手;309、方形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贝类养殖用的沉降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装置包括环口,所述环口的底部配合连接有采集筒,所述采集筒的底部配合连接有沉降机构,所述沉降机构包括沉降斗与取水口,所述沉降斗呈漏斗状,所述沉降斗的锥形内壁形成沉降坡,所述沉降斗的底部与所述取水口相连通;所述采集筒内滑动连接有清洁刮环,所述清洁刮环的底部配合连接有导流圈,所述清洁刮环的顶部配合连接有拉杆,且所述拉杆的顶端穿过所述环口伸出至所述采集筒外部,所述拉杆的顶端还设置有限位块,通过拉动所述拉杆能够使得清洁刮环沿采集筒内上下滑动,以通过所述清洁刮环对采集筒内壁进行清洗;所述采集筒的筒壁设置有若干过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类养殖用的沉降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台,所述沉降斗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台,所述第一连接台上开设有卡接凹槽,所述第二连接台上设置有卡接凸块,所述卡接凸块能够嵌入所述卡接凹槽内,以使得所述沉降斗能够与所述采集筒相互对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贝类养殖用的沉降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沉降斗与所述采集筒对接后,所述沉降斗与所述采集筒通过法兰卡箍锁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类养殖用的沉降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刮环的外径与所述采集筒的内径相等,所述清洁刮环与所述导流圈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导流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类养殖用的沉降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口上设置有导筒,且所述拉杆能够在所述导筒内滑动,所述导筒的侧壁插装有锁紧螺栓,通过所述锁紧螺栓能够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振朝贾春斌黄浦江田斐陈海刚李艺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